正文 第十章 傳奇巨怪、梁山英雄、人神之戀以及牙板清喉唱海洋(1 / 2)

中國古典小說的誌怪一派,自魏晉至明清,綿亙不絕,代有佳作。南宋人洪邁(1123─1202),作《夷堅誌》一書,卷帙浩繁達420多卷,為宋代誌怪小說中的佼佼者。其中錄有海外奇談怪事,讀來妙趣橫生。如其中講到有一些明州人乘船出海,遇到風浪和濃霧,船隻失去了方麵。氣象稍稍好轉,船隻就停在一座海島上,船上的兩個人持刀上岸砍柴,忽然聽到有響聲,眼前赫然出現一個巨人,高達三、四丈,行走如飛。兩個船員嚇壞了,拚命往自己的船上跑,其中一個走得稍慢,被那位巨人捉住,巨人用手指戳穿了他的肩膀,用一條巨藤穿過他肩頭的洞,把他捆綁在高高的樹上。過了一會兒,巨人用頭頂著一隻大鍋而來,被捆的明州船員一看,知道是想把自己煮了吃,嚇得魂不附體。這時,他突然想起自己腰上還掛著一把刀,便抽出刀來,忍著巨痛,砍斷藤索,然後飛奔向海邊,逃上自己的船,砍斷纜繩就向海外逃去。船剛離岸,那巨人已經追來了。他踏浪而得,如履平地,海水不過才到他的腹部。船上人用強弓勁弩射他,他也不怕,並用手抓住舷板不放。一些船員揮斧砍向他的手,砍斷了三指後,他才負痛罷手而去,而那掉在船上的半截指頭竟粗大如椽。

中國古代關於海外大人國的神話傳說與文學描寫很多,早在《山海經》中,關於大人國的記載就有四處。在《列子》、《國語》、《博物誌》、《河圖玉版》等著作中也有所見。而《夷堅誌》所寫的“長人”最具有文學性,這篇古代文言誌怪筆記小說對後來的筆記小說影響也較大。元人周致中的《異域誌》裏也有長人國,故事梗概就本乎於《夷堅誌》,另外《西樵野記》中的海島長人,和清褚人的《堅瓠餘集》中的“巨人指”也都是從《夷堅誌》中演化而來的。

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是明代施耐庵(1296─1370)所著,在他的原著裏是沒有海洋內容的,隻在第119回中交待了水滸英雄混江龍李俊的下落是“盡將家私打造船隻,從太倉港乘駕出海,自投化外國去了,後來為暹羅國王,自取其樂,另霸海濱”。

明末浙江人陳忱,字遐心,曾與顧炎武等人組織“驚隱詩社”,進行反清複明活動。他晚年創作的44回的《後水滸傳》,講述了宋江等108位英雄離散江湖之後,遭受貪官汙吏的欺壓迫害。李俊等人不堪忍受,聚彙了梁山舊部和其他一些江湖豪士,再次嘯聚山林,於登雲山、飲馬川扯旗造反,處死了蔡京、高俅、童貫等奸黨,並參加了抗擊北方外族入侵的戰爭。然後,在李俊的率領下放洋出海,遠走異鄉。他們在海外占島為王,縱橫波濤,進行了驚心動魄的海上戰爭。最後李俊在暹羅國當了皇帝,並受到了南宋王朝的冊封,享盡太平。魯迅先生說這本書:“雖遊戲之作,亦見避地之意矣”。曆來書評認為陳忱對水滸英雄海外經曆的描寫中夾雜了一些神怪內容,價值不高。其實如此大量生動的海上戰爭描寫在古典小說中並不多見。而且《後水滸傳》繼承了《水滸》的優良傳統,將眾多水滸人物的性格發展得更為豐富多彩,同時又塑造了一批原作中沒有的新人形象。書中的海島異事、航海生活、海上戰鬥等等,寫來生動新鮮,意趣盎然,的確是古典小說中海洋題材的重要作品。

中國古代海洋文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母題,那就是凡人與大海公主——龍女的戀愛故事。這類故事早在中唐時期就已出現,以後又被文人用各種文學體裁反複敘寫。

如《柳毅傳》,寫的是書生柳毅科考落第,回鄉途中路過涇陽,遇見了在荒野中放羊的龍女。龍女向柳毅訴說了自己的遭遇。她本來嫁給了涇川神君的二兒子,但遭到丈夫和公婆的虐待。她托柳毅給她的父親洞庭龍君捎一封信。柳毅出於義憤,代為投書。洞庭龍君的弟弟錢塘龍君見信勃然大怒,衝到涇陽,殺死虐待龍女的侄女婿,救回龍女,並打算把侄女嫁給柳毅,誰知柳毅卻不滿錢塘龍君的傲慢,不為他的勢力所屈,毅然離開龍女回到人間。後來,龍女終於在自己父親的幫助下到了人間,嫁給了柳毅。這個故事最早由唐人李朝威所寫,到唐末就有人改編成《靈應傳》,金人更摭取來作雜劇。元人尚仲賢也依此創作了著名的雜劇《柳毅傳書》,到明代有黃說中的《龍簫傳》、許自昌的《橘浦記》,清代有李漁的《蜃中樓》,近代有《龍女牧羊》等等,都是從李朝威的故事中而敷衍而生的。人們之所以喜愛這個故事,是因為它的情節本身曲折生動,情感真摯,人物性格鮮明生動,充滿濃鬱的傳奇色彩。更重要的是它表現了人的尊嚴和愛的力量。在以此為題材的諸多作品中,元人尚仲賢的雜劇《柳毅傳書》成就最高。作者以豐富的戲劇表現手法,突出地刻劃出人神之戀的真誠美好。它和另一部描寫幾乎同一主題的元雜劇《張羽煮海》成為元代戲劇中的並蒂雙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