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美猴神童、寶船踏波、曆奇得寶、鬼氣縱橫話海洋(3 / 3)

一部鬼狐風流的聊齋,多少神奇怪異的故事。在蒲鬆齡的《聊齋誌異》中,不少篇幅描寫海外奇聞,其中有海島的曆險,海市的見聞,有夜叉的凶猛,羅刹的醜陋,其事古怪,其文優美,其意深遠,堪稱佳作,且試舉幾例如下。

《海公子》說的是東海有座古磧島,上麵開滿了五色耐冬花,四時不凋,而島上無人居住。登州有個喜歡遊獵的青年張生,備了酒食乘船來到島上,在花樹叢中留連忘返,隻可惜無人與之對飲。正遺憾間,花林中突然出現了一個身著紅衣的美麗女人,自稱是膠倡,不但與張生對飲,而且與他在花叢中相狎。這時,突然“風蕭蕭,草木偃折有聲”,那女子忙推開張生說:海公子來了。轉眼之間就沒了影。張生隻見有一條巨蛇,粗若水桶。張生拔腿就跑,最後被逼到一棵大樹上。張生想起身邊帶有毒狐狸的藥,忙誘“海公子”來吃,“海公子”吃罷,“遽伸其體,擺尾若霹靂聲,觸樹,樹半體崩落,蛇臥地如梁而斃”。

《夜叉國》寫的是交州有個姓徐的海商,航行中,被大風吹到一座島旁。他背上幹糧食品棄船上島,卻被一夥兒“牙森列戟,目閃雙燈”的夜叉捉住。夜叉要生吃掉他,他趕忙拿出幹糧食品等熟食給夜叉,夜叉一吃,果然比生吞血食好吃得多,就留下了他的一條命,並命令他給夜叉們煮肉。久而久之,他也獲得了夜叉的信任,學會了一些夜叉的語言。夜叉怕他孤單,還找來一個女夜叉作他的妻子,生了兩個男孩,一個女兒,那孩子雖說和漢人樣子無異,但習武有力,奔山如履坦途。後來,這個人趁機帶一個孩子逃離了夜叉國,回到大陸,給兒子取名徐彪。徐彪不愛讀書,但力大無窮,十四五歲能舉百鈞,長大後在軍隊中當了軍官,十八歲晉升為副將。此後,又有一個商人遭海難漂到夜叉國,恰巧遇到徐姓商人和母夜叉生的另一個男孩,經過一番波折,母夜叉帶著兒女終於到了大陸,一家團聚,徐商人給二兒子取名徐豹,女兒取名夜兒,這一母三子住在中國,後都在軍中效力,武藝高強,人莫能敵,世人稱奇。

《羅刹海市》說的是商人之子馬驥生得十分俊秀瀟灑。他出海作生意,遇到風浪,漂到一個島上,島上的人都醜陋異常。他們見到馬驥生得漂亮,反而以為是吃人的鬼怪來了,紛紛逃跑。馬驥到了鄉下,發現那兒的貧苦人生得還初具人樣。一問才知這裏叫大羅刹國,其國異俗,美醜顛倒,越醜的人越尊貴,且醜者可以為官做宰,不醜的隻能做賤民。馬驥到大羅刹國都城一看,正好官吏們上朝後出宮,那宰相生得兩隻耳朵朝後長著,三個鼻孔,睫毛如簾子蓋著眼睛。後來,終於有一個持戟郎因為去過國外見識多,所以不以馬驥為怪物,收留了他。偶爾一次,馬驥用煤把自己的臉塗成張飛的樣子,竟得到眾人的讚賞,連國王都很喜歡他,拜他為下大夫。但久而久之,人們都知道他的臉是畫的,就不與他接觸了。馬驥也就借機駕船離開了大羅刹國,來到了另一個海上異處——海市,他在那兒受到優待,還被國王招為女婿,封附馬都尉。馬驥在這裏生活得很好,但日久思家,就告別了公主和未出世的孩子返回大陸。

蒲鬆齡的《聊齋誌異》,充滿著對人世間醜惡現實的諷刺,相反,對鬼狐夜叉,倒常寄與厚愛。其思想內容是複雜而豐富的。在這三篇小說中,《海公子》以奇取勝,是人戰勝惡魔的故事,《羅刹》中的羅刹們茹毛飲血,本非人類,但卻憨直可愛,不似人世間的狡詐奸滑。《羅刹海市》對社會具有深刻的諷刺。小說中的羅刹國美醜顛倒,人鬼倒置,要想生存,隻能扮成鬼怪,“花麵逢世”,這正是蒲鬆齡對當時社會的猛烈抨擊。蒲鬆齡的海外奇聞小說雖並不重海洋生活描寫而另有寄托,但其借述海外異事,以對社會進行鞭笞的創作精神是很有意義的。同時,這也是中國古典海洋文學創作的一種特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