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電影
電影的誕生伴隨著物理、化學、機械、攝影等科學技術手段的發展。因此,電影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以“蒙太奇”為主要表現手法,在銀幕的時空裏塑造運動的視覺形象,以表現生活、傳達情感的一種綜合藝術。
電影由於集美術、戲劇、攝影、文學、表演藝術門類為一身,它既是可視空間的展示,又有時間性連接為保障。因此,電影語言通常視做是有關鏡頭的語言。的確,長鏡頭拍攝的蒙太奇手法帶來了其語言表述特征的不同。
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形式,它的綜合性同時也注定了其敘事的真實與完整。因此,沒有任何一門藝術能像電影這樣,使其畫麵完全接近於事物的原形原貌。電影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因為不管是電影的題材、人物、或是鏡頭、畫麵的構置,都是由導演來確定的,真正的電影藝術大師總是十分尊重客觀世界,注意將自己的主體意識隱藏在客觀的銀幕形象後麵,滲透於客觀再現的畫麵之中,從而使觀賞者在欣賞的同時得到觀念的啟迪和情感的升華。
(三)藝術分類的相對性與融彙性
藝術類型之間的區分,其實也恰好印證了藝術本身作為情感表現與觀念的載體。各藝術門類之間既有各自獨立性特征,又有相互的融彙和吸納,它在曆史形態中,便已經包涵了相互關聯的因素。諸如在曆史上樂舞百戲的繪畫表現,以及“載歌載舞”這句成語中包涵著對演唱、舞蹈綜合形態表述。而“書畫同源”理論雖然在考古學上紕漏不少,但是它在曆史上帶來的作用則已成為可能。藝術類型的劃分來自於風格學上的規定與語言學體係規範的要求。
1.藝術作為人類的一種特有表達方式的聯係性
幾乎所有被我們稱之為藝術的東西,它都是從某種層麵上反映了人類的情感活動、精神涵義以及直覺內容。無論是非自覺的藝術陳設,如在無意識形態上體現文化涵義的作品,原始、民間等等行為的多向佐證。在個性主體意識中加以體現的創造性。也無不是在此基點上的展開。所有的這一切,形成了特殊的媒介中形成的自足性表述係統。
感性的表述中的模糊化形態,情感的遊移與直覺指向的不確定性,由敘述性轉向表述,由情節規定到自律語係的,如此這樣的轉向共同建立起了有關藝術的所有共性傳統內容。
藝術作為人類情感直覺的載體,以及藝術對自身本體語言目的為指歸的所有創作活動中,無不驗證與實踐著這一切。
在這種共性形態中,藝術才有了個性的規範與區別。由於區別才建立了各自的獨立形態,因此,它同時由於內在的製約而使藝術家在修養因素上強調它們之間的內在聯接。
在東西方藝術形態中,或許由於哲學基點的相異,對於藝術的邊界也持迥異的態度。
中國的藝術形態中,是有意模糊各種藝術限定的。如趙孟頫謂:“詩是無聲畫”。
蘇軾所言“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詩情畫意,意境交融,也同時成為中國藝術家謀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書法與繪畫之間,亦在製造著一個又一個如“同源”的曆史謎案。如張彥遠所言:“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往,世上謂之一筆書,其後陸探微亦作一筆畫,連綿不斷,故知書畫用筆同法。”趙孟頫論曰:“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諸如此類,都在強調其藝術樣式之間的關聯。而宋代畫院在招考畫工時,曾以“亂山埋古寺”、、等等,來考察畫家對於詩畫“竹鎖橋頭賣酒家”“踏花歸來馬蹄香”境界展示的奇妙構思。
如果說中國藝術的基石建立在人文學科的知識積累之上,那麼,科學化基本構架與哲學的邏輯製約,使得它們更多地要注目於每門學科的各自獨立特征,由此帶來了語言表述的獨立係統建立。
2.藝術分類的曆史、文化原因
文化規定表述的需要使得東西方藝術樣式有了區別。而門類間的區分又緣於曆史的製導。張彥遠曰:“書畫同體而未分,象製肇創而猶略,無以見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書畫的分離由於曆史功能形態帶來了分別。表述的需要則由於人類的生活風俗相關,時代背景、人種學、文化學作為支持。如不同區域的民族在神經敏感度與文化氣質上的差異而使西方有芭蕾、鋼琴、油畫這樣富有質量與力度感的藝術媒介。而至於東方的民族,由於模糊的思維,注重靈性的頓悟帶來了宣紙雲煙與古琴曠達的格調。
在此背景下,中國的文人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如萊辛的《拉奧孔》,其副題即為:論詩與畫的界限,這種傾向於自然科學影響的接收,注重人的生理功能化、為藝術類別的基礎的作品。同樣,西方學者亦會對中國繪畫上題滿的款識與散布各處的印章而大惑不解,此是視覺的抑或是想象的藝術?
3.藝術發展中的融彙
藝術之間的融彙貫通這個話題,我們並不特指有關語言係統,因為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一點對於中國藝術個體語言係統的推進並沒有形成真正的動力。因為從修養豐厚與作為感受的多向來看,古典的中國藝術家們已有足夠驕傲的資本。
從現代藝術的流向上看,西方傳統藝術家們精心營建的一個個陣營分別的學科,被20世紀的現代藝術家輕易地破壞得七零八落。如在實物與平麵、空間與時間、材料與塗繪等等的界限完全打破,真人造型,偶發藝術,捆紮大地、橋梁、海岸等等行為所帶來的藝術意識觀念轉折。電影則正是由於消解了各個門類藝術的界限,卓然而為一時代驕子。
諸如此類的事實,之於藝術家們的創作過程而言,類型之間的區別與規範是為了發展與創作的需要。這種森嚴的界限,發展起一門門真正的學科,而同時由於藝術家對秩序與存在的淡化與漠視,那些固有的原則迅速成為蔽障。之於此,對於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而言,當他利用梯子登上一層樓時,則沒有必要再顧盼那幫人的擺設。
藝術家沒有必要死死限定在一種藝術的框子裏,而應在可能和必要的情況下,運用別的藝術門類的豐富經驗和表現手段,從而更好地去表現和傳達自己的藝術理想,創造出更加優秀的藝術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