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深度(2 / 3)

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就涉及到一個話語權。第一點我認為重慶曆史視覺資源中存在一個視覺敘述。這些東西隻有在重慶這個地方以及川東地區體現得尤為清楚與明確。在近代視覺資源當中也存在著一個異端想象的視覺。什麼叫異端想象的視覺?也就是說產生在20世紀初期和末期的一些東西,在後現代的觀念流行的有“異取同工”之妙。我們知道,在國內拍賣裏麵,前不久由重慶四川美院畢業的一個學生創作的一張畫,他的畫達到了200萬美金。從這個角度來講,包括《收租院》,這些作品已經成為現代史上的經典作品。

第二點,當代是一個視覺文化的時代,城市已經成為了視覺文化的立體空間。這點我們可以從後麵將談到的有關視覺文化的建議上來體現。

第三點,視覺文化時代已經在消解以往專業的文化,在另一方麵也有建築、設計,我們有了這個視覺文化就可以把這些加以消解。就是說我們可以打通這些壁壘,在視覺文化的指標下進行判斷。

第二命題是為什麼會提出“視覺重慶”?這些在小冊子裏麵都有。視覺重慶的關照基礎,這個有趣之處在什麼地方呢?當你用關照之處來看的時候,它完全可以變成形式主義的東西。

第三命題是視覺重慶的資源性。這裏麵我們有這幾個方麵,一個是古代資源的問題,就是巴人的資源係統,大足作為非常重要的讀解的係統。在係統裏麵我們分為紅色資源和白色資源,上麵我們分為棕色資源。有的嘉賓認為,你的這些概念劃分來自於什麼依據呢?

這裏我做一個簡單的解釋,為什麼使用棕色,我發現在民居係統裏麵,包括很多甚至我們的岩石都是棕紅色的,在國內很多地方有。但是,重慶這個地方很多建築自主地抽離了這種建築符號,體現得比較有代表性,稱之為“棕紅”。為什麼稱之為白色資源係統,近代以來有很多仿西方的建築係統,這裏麵和中國的完全是兩個概念。在重慶這個地方,大量的民居係統和宗教係統場所裏麵使用很多西方的建築符號,很多基本上是仿大理石的色彩,用一些白色的塗料來模仿那種效果,我們稱之為白色視覺資源。紅色的視覺資源跟革命有關係,關於革命留下多少,我們可以通過例子看到一些東西。

現代資源視覺係統裏麵,在上麵列舉了一些,像金陽映象、融僑半島等,我們做了一些簡單的判斷,在這裏就不展開了,還是有一些片麵,隻是就我看到的一些建築群做了一些集示。

另外,黃桷坪出現了塗鴉一條街,這個情況在國內外是很罕見的。在國外,塗鴉是被禁止的。但是,在重慶出現了塗鴉,不要小看塗鴉,現在有很多人在網上進行批判,一個認為在藝術方麵很粗糙。另外,認為是行政幹預了民意,沒有征求黃桷坪老百姓的意願。這些具體的作品我也不再做具體的分析。我們隻說明這個現象出在重慶就非偶然了。

第四命題我想說一下視覺重慶的戰略意義:

第一點是教育意義,很重要的一點,忽略了人類20世紀整整百年的現代視覺經驗的積累。也許並不那麼可怕,可怕的是20世紀的整體科技、哲學、人文等已經遭受到現代視覺智慧的侵略的這樣一個事實已經形成,更不要說那些更為緊鄰的學科建築、服裝、設計、工業造型與現代藝術的血緣關係。

第二點是視覺重慶的導向意義,導向意義在什麼地方?也就是說,怎麼把一些特別的東西轉化為一種帶有先進性的東西,包括所謂的美女。如何和美女自身的先天稟賦和後天的美女概念進行時尚的轉化和文化風潮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視覺重慶的前沿意義在什麼地方,這裏麵有一個空間,視覺重慶最後還應該落實到一個“創想”概念之中。在這個概念之下,包括曆史資源和現在發展的東西,有一個有機的整合。在這個體係之下,我們可以建立起非常有意思、有空間、有導向的發展可能性。所以,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先天條件。

下麵我們看一下,剛才列舉的非常有趣的曆史資源,比如說我們看到的這些東西比較容易理解。它的這種裝飾,這個大致是古代巴人文化。這是我在曲江拍攝到的,這屬於川東地方,看一下這些符號,和中原文化有非常大的區別。

這是漢代的一些石刻,漢代的一些雕塑。這種造型的稚拙和簡陋,手法的粗糙,在中原地方幾乎是沒有對比的對象。後麵我也會談到一個問題,大足石刻裏麵的一個場景,這個鏡頭就特別具有舞台效果,進來看到的效果就像是西方的話劇一樣。在巴渝這種古典資源裏麵,這種類似於舞台化的效果在別的文化裏麵是很難發現的,不用任何的解釋,不用任何的文字注解,畫麵的本身內容和情節締造的空間,幾乎就是這麼非常完美化的體現。

(以下是現場投影時間)

這是大足石刻裏麵的母親哺乳嬰兒的情況,這裏非常的戲劇。這是表現的是勸解性的鏡頭,這個鏡頭反映的是男女之間要守規矩,但是它反而強化了調戲的效果。

我們現在看到的,在大足石刻裏麵非常經典的,是在佛灣看到的。我在這個洞窟裏麵發現很多內容。第一個是關於石門山觀音送子、天官賜福、五子登科,在裏麵可以同時看到三個主題的同時敘述。

這是王家墓地,地點是在江北。從視覺資源來講非常戲劇性,包括造型非常有趣,無疑是重慶非常有意思的藝術資源。

我們可以看到這是清代中後期,在川東地區有個叫真佛山,我覺得它的有趣之處也在於它的特點,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儒、道、釋3家,如此大規模的出現,確實是非常少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重慶的一個奇跡,也是川東大竹地區,叫清河鎮,當時是“傻兒”師長的府邸。其實當時是民居,從這個層麵完全是西方化的。我們也可以看到東方的元素,我們可以看一下,整個的住所是磚混結構的,不是石柱,隻不過用白水泥進行了白色鋪設。

比如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幅圖,看起來上麵很像白菜,我們很難想象,建築可以和食用的蔬菜結合起來。

在歐洲的建築裏麵也出現了一些混和性的東西,我們可以看到上麵木頭建築已經開始腐朽了。這是“傻兒”師長的府邸,我們可以看到怪獸,在一般的民居裏麵是不吉祥的,但是這上麵看起來非常的有藝術性。

這是真佛山上的一些圖案,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色彩方麵,既有棕色,也有白色,柱石完全是西化的。

綦江的東溪鎮,有一個寺院,有一個戲台,我說寺院為什麼會有戲台,他們說在這裏來了隻能看佛,好枯燥,所以就在上麵設了一個戲台。

這個非常有意思,這也是在大足下麵的一個鄉鎮,這個地方有一條街,把這個牌坊搞了很多革命符號,比如“列寧主義街”。口號就非常的具體,就是共和國專政。“打倒三民主義”,很革命化的節義牌坊。

另外,我想談到的一點,在視覺文化中,我們會發現,我們經常看到的一些建築概念也在發生著變化,這是在中山美術館,但是這個美術館是一個很好的區域,在現代藝術含義裏麵有一些裝置的手法。

這是原來的水塔,今天來講我們看到的是視覺的形式,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效果。

這個是法國的文化部,我當時路過這個地方沒有搞清楚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實際完全沒有任何實際功能。我以為是老建築在加固,其實就是一種視覺效果。

公共空間裏麵的藝術品質是一種雕塑的東西。這是塞納河旁邊的一座雕塑公園,像這些都是被廢棄的金屬,我們這裏看到的是故意做出來的效果。

這是川美的一些畫,其中有一些是用國畫形式畫出來的,這是屬於當代新農村的概念。這是塗鴉,這個畫麵是一筆一筆畫出來的。這是另外一些年輕人在做畫,即黃桷坪塗鴉在建過程。

我們看到把繪畫和草根的方式結合在一起。用一些廢棄的工業材料做成的裝置。這是雕塑家用廢棄的紙箱,用現代的雕塑材料複現的中國製造。實際上從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比如說下麵放一些重慶的建築不是最典型的,但是在視覺變化方麵和視覺層次方麵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以及想象力,和山體建築提供的視覺落差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