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讚賞的是,《水滸傳》在描寫這些英雄人物時,避免了千篇一律、眾人一麵的弊病,寫出了他們不同的個性及其發展變化。明末清初小說批評家金聖歎就稱讚“《水滸傳》隻是寫人粗魯處,便有許多寫法,如:魯達粗魯是性急,史進粗魯是少年任氣,李逵粗魯是蠻,武鬆粗魯是豪傑不受羈勒,阮小七粗魯是悲憤無說處,焦挺粗魯是氣質不好”(《讀第五才子書法》)。作者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善於把人物置身於真實的曆史環境中,扣緊人物的身份、經曆和遭遇來刻畫人物的性格。如林衝由嶽廟隱忍求和、野豬林的守法、風雪山神廟的悲恨到草料場報仇,至火並王倫,越來越堅決,十分符合人物思想性格發展的邏輯。這種思想性格的發展變化,在楊誌、武鬆等人身上又各不相同。同時,作者還大量運用合理的想象和藝術的誇張,通過傳奇性情節使英雄人物達到理想化的境界,如魯智深的拳打鎮關西、醉打山門、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林衝的風雪山神廟;武鬆的景陽岡打虎、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李逵的大鬧江州、力《水滸傳》插圖“四路劫法場”殺四虎、獨劈羅真人、大鬧忠義堂等等,都是充滿神奇色彩、令人過目不忘的描寫。
《水滸傳》的語言是以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提煉而創造的文學語言。其特點是準確、形象、生動、豐富。無論是作者的敘述語言,還是作品人物的語言,都惟妙惟肖,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人物語言的性格化,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通過人物語言,人們可以看出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養而形成的思想習慣、性格特征。
《水滸傳》的成功再次證明了民間創作和文人創作相結合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動力。在它的影響下,陸續出現了一大批英雄傳奇。作為《水滸傳》餘緒的陳忱的《水滸後傳》就是比較優秀的作品,它熱情歌頌了梁山英雄的抗爭精神,寄托了深沉的愛國思想,在藝術上也有某些獨到之處。《說唐》、《楊家府演義》、《說嶽全傳》、《萬花樓楊包狄演義》等,也都是膾炙人口的英雄傳奇,它們大多情節曲折,塑造一個個非凡的英雄人物,其中像秦瓊、程咬金、楊家將、孟良、焦讚、嶽飛、牛皋等,都是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