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製定“十一五”規劃的一點建議——王輝業,山西省長治市漳澤發電分公司計劃經營部

“十一五”規劃的製定正處在我國經濟、社會全麵發展已經具備一定基礎,要向更高層次、更高階段發展的重要轉折期,是我國加快經濟、社會以及綜合國力向強國和大國目標邁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所以,“十一五”規劃的製訂要在側重於解決具體問題的基礎上,必須突出中、長遠戰略規劃這一目標,必須突出“十一五”在我國發展史上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因此“十一五”規劃在注重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同時,更應提升規劃的戰略高度。其中,尤其要注重科技的發展。由於各種成熟的條件,加上時機和我們發展目標的要求,“十一五”期間必須形成“科技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第一要素”的觀念和指導思想,要大力促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要為我國全麵進步和快速發展、逐步成為世界綜合強國的目標儲備科技實力。

曆史一再證明,沒有自主創新能力或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的國家,就失去了成為大國的基礎條件。哪一個國家率先擁有了科技創新能力,哪一個國家就贏得了發展的主動權和成為世界發展的先機。可以肯定地說,在我國的崛起過程中,必須靠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支撐。“十—五”正是實施這一戰略的重要時期。所以“十一五”期間必須重視科技體係改革、科研投人比例和科技氛圍的建立,要形成良好科技自主創新的熱潮和機製。特別要理順基礎研究與科技轉化之間的渠道;而且,建立科技研究機構和企業內部科技創新的引導和激勵機製非常必要。

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吉林大學社會學係2002級

1.堅持科學發展觀,重視“十一五”時期的戰略規劃

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全麵建設小康社會。

堅持有限規劃觀。規劃的根本目的在於對發展實踐做出合理指導,五年規劃的製定應將重點落實在規劃的執行上,在綜合、全麵的基礎上突出重點。明確政府、社

會、市場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定位。政府規劃應該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進行有限規劃、重點規劃。

堅持長遠規劃觀。將“十一五”規劃與2020年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有機結合,切忌急功近利的規劃思想,全麵推進社會的整體發展。

堅持知識戰略觀。將知識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作為推動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將“知識立國”“人才興國”確立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更好應對信息時代的深刻挑戰。

2.通過社會結構調整,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全麵建設小康社會作為一項社會事業已經進人了深化調整的關鍵階段,伴隨這樣一個過程的必然是社會結構的巨大變化。社會結構的調整將是中國未來十幾甚至幾十年內最重要的社會變化。為此建議:

加快階層結構調整,擴大中間階層的人數。鼓勵私人投資,提高民營企業家的社會地位,尊重並保障公民財產權。

進行人口結構調整,平衡年齡、性別比例。加快建設社會養老保險體係,特別要重視農村醫療,避免基層計劃生育工作的簡單粗放方式,尊重公民的生存權。

調整城鄉結構,縮小城鄉差距。落實農業補貼的政策,切實增加農民收人,提高農村經濟的內部活力和發展潛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在尊重各地方差異的基礎上走多樣化城市發展道路,縮小城鄉差距。

重視地區差異,實現各地區協調發展。各地區在重視經濟建設的同時尤其要法重科教、文化等軟環境建設,全力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努力縮小東南沿海地區與內陸區域的相對差距,實現地區統籌發展。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建立健全靈活的金融調控體係,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範圍,大力發展信息通訊、生物、醫藥產業等新興產業。鼓勵民間資本和國際資本參與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

3.實現社會公正,保證國家、社會的長久穩定

嚴厲打擊各種有組織的犯罪行為,重點打擊在社會生活中對民眾生活造成惡性影響、嚴重擾亂社會治安和百姓生活的暴力犯罪行為。

加大反腐力度,打擊各種腐敗行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以的增長作為考核政績的唯一條件。

開創外交工作的新局麵,加強鞏固傳統外交成果;同時,在維護我國戰略利益的基礎上繼續深人開展各項外交工作,增強國民對外交行為的社會支持力度。

建立社會突發事件應急機製。積極預防“非典”、禽流感等對社會公共安全造成重大危害的事件發生,控製其危害力。落實政務公開製度,在重大事件發生時政府積極與民眾展開對話與協作。並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有針對性地建立國際情報互通與共享機製。

4.努力解決“三農”問題

改革戶籍製度、土地製度、稅費製度。增加農民的流動自由,鼓勵通過合理流動、合法勞動創造財富增加收入。

切實落實農民的各項合法權益,重點解決農民工工資支付及子女教育等問題。

在條件適合的地區,實行土地人股,推動農業生產的市場化進程,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加快農村基層民主建設,避免盲目行為,恰當利用農村中原有的宗族、派係組織關係的合理成分,協調村民關係、協調幹群關係,加強真實民主。

5.重視基礎性戰略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

加強宏觀調控。對水、電、煤、石油、糧食、天然氣等重要戰略物資進行重點調控,建立健全國家戰略資源儲備機製,完善資源供應網絡建設,降低因資源供求失衡造成的負麵影響。

慎重審批重大項目的立項、開工建設,進行嚴格的環境評估。創建綠色統計標準體係,對破壞環境的項目要堅決製止。

成立三峽管理開發銀行、西部環境開發建設銀行。通過製度創新特別是金融製度的創新,保障戰略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順利進行。

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在由資源敏感問題引發的國際競爭和爭端中要堅持以戰略利益為導向,全盤考慮取舍。

6.知識立國,科教興邦

加大基礎科研力度,尊重科學研究的自身規律,尊重科學研究者及其勞動成果。

落實對人文社會科學的扶植政策,改善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環境。

加強“國學”教育和研究力度,有針對性地、係統整理、修複傳統文化中的經典文獻和民俗藝術、文化,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

提高、促進科研成果的市場化程度,促進科技與市場的有機結合。建立國家專利檔案庫,促進科研院所、科研人員與公司企業的合作。

在農村進一步普及、落實義務教育,保證適齡兒童的受教育權利,努力消除教育過程中的性別歧視現象。鼓勵知識分子下鄉,實現城市與農村的實用教育互動,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

在城市中注重對失業人員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提高再就業能力和應變能力。

成立國家人力資源開發部,樹立現代人力資本意識,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人力資源配置機製,促進人才發展。

開展國際科研、教育合作。不盲目崇拜、不粗暴排斥。

全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完善信息網絡的建設與管理,加大對信息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努力實現信息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十一五”規劃的製定和完成是一項宏大而艱難的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努力。今天,經濟的增長、社會的轉型和國家的發展都已經到了關鍵的時期,在這承前啟後的時代裏,我們可謂任重而道遠。在這裏,我們衷心祝願偉大的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