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劉壽喜,四川省成都市一環路北三段55號

“十一五”規劃應將“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貫穿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所有領域,並以此為主軸在各個領域給予實質性的體現。

據此,應在經濟領域建立一門新的學科,即經濟生態學。這門學科的主題,就是從經濟要素各個方麵的相互關係、相互影響中,尋求一個科學真實的答案,進而建立一個可供操作的宏觀經濟發展模型一一經濟生態學模型。

近5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這巨大的成就基本上是建立在“竭澤而漁”的掠奪式發展上的。對自然的掠奪式索取,已造成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對農村的掠奪式索取,已造成社會結構的日趨不穩定;對勞動力的掠奪式索取,已造成國內市場的日益萎縮;對知識的掠奪式占有,窒息了人們的創造力……如此等等的諸多不良後果,已經、正在和將會不斷在各種場合顯現出來,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和擔優。

我們要建立和諧社會,保證經濟持續有效地良性發展,必須從根本上轉變觀念。首先要從過去的“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的錯誤認識上轉變過來。自然界的客觀事實是大河的水是從許多小河彙集而來的,小河的水是從許多小溪彙集而來的,小溪的水是從蘊藏在植被良好的地下小泉和無數點點滴滴的水珠彙集而來的。一旦水係生態鏈的起點遭到破壞,大河必然幹涸。因此,正確的結論應該是“小河有水大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幹”,要保持小河有水,必須保護好水源的自然生態。

自然界如此,社會經濟領域亦然。那種先國後民且導致國富民窮的種種政策不可取。我們應該用“民富國強”“藏富於民”的思維來指導國家的大政方針,隻有人民富了,國家才能強大,社會才能安定。因此我們應將“以民為本”的“新三民”主義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觀,作為製定“十一五”規劃的一條紅線;用良性互動的經濟生態觀,來平衡經濟、社會領域和文化領域的發展目標、方針、政策和措施。

對“十一五”規劃的六項建議——孫曉仁,山西省科技情報研究所

能源是製約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瓶頸,因此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非常重視我國的能源問題。現提出以下建議,供參考。

1.製定國家層次、綜合性、長期的能源戰略與政策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國家大政方針需要保持相對穩定。我國已經製定了許多能源計劃、政策、法規等,但仍缺乏國家層次、綜合性、長期的能源戰略和政策,這樣容易造成具體政策的波動。能源戰略與政策應具有綜合性(涉及經濟與國家安全等領域入長期性、指標明確和可操作性等特點。以美國為例,2001年布什總統人主白宮不久就發布了長達167頁的美國國家能源政策,提出了105項建議,包括美國能源的國內任務和國外任務。此外,還設立了國家能源政策委員會等機構,根據形勢變化不斷對國家能源政策進行調整。2005年8月,布什又簽署了美國13年來的第一項全麵能源法案,該法案長達1020頁,包括18章。布什認為,這項能源法案製定了美國21世紀的能源戰略,不僅是一項能源法案,還是一項經濟法案,同時也是一項國家安全法案。這些都值得我國借鑒。

2.加強能源中長期預測預測和預見是國家決策的基礎。世界上的發達國家非常重視政治、經濟和科技等領域的預測和預見,日本每5年就進行一次技術預測。近些年,為了把握21世紀能源發展趨向,國際能源署(正人)等許多國際組織和一些發達國家相繼對能源發展的未來趨勢進行了研究,並發表了大量研究報告。目前,許多研究已經預測到2030、2050年。我國應當加強中長期預測。從能源領域看,國內研究機構主要對2020年我國能源前景進行了預測,從國際趨勢看,我國需要預測2030年或更遠的能源前景。

另外,我國除了中央層次的研究單位外,還有許多地方研究機構、民營研究機構和個體研究者,要廣開言路,盡快健全基層研究單位快速向國家高層遞交研究成果和建言的渠道。

成立國家能源管理公司,強化宏觀管理《建議》中提出,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建議成立國家能源管理公司,從而強化能源領域的宏觀管理。我們在韓國學習時,體會到韓國能源管理公司的模式和運作值得我國借鑒,該公司兼有管理和技術雙重職能。

3.組建大型跨國煤炭集團,加快我國煤炭產業的整合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2004年我國煤炭產量達到19.56億噸,約占世界煤炭產量的1/3左右,2005年將超過21億噸。但是我國的煤炭公司還沒有一家進人世界十大煤炭公司之列。因此,迫切需要加快我國煤炭產業的整合,提高煤炭生產和市場的集中度,組建大型跨國煤炭集團,形成煤炭產業的“航空母艦”。目前國家正在組建年產量在1億噸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團,從國際競爭角度看,還需進一步提高集中度。美國皮博迪煤炭公司的年煤炭銷售量近2億噸,英國力拓礦業能源集團年生產量達1.5億噸。我國有條件組建跨國煤炭集團。

4.內外開發並舉,減少煤炭出口我國人均煤炭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值的42.5%,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一半。為了保護我國的煤炭資源,要像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一樣,在合理開發國內煤炭的同時,還需鼓勵企業走出國門,開發國外的煤炭。從地緣角度看,我國周邊的東南亞、西伯利亞和哈薩克斯坦都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建議適度減少煤炭出口,增加煤炭進口。目前,許多國家都很重視資源保護,美國的煤炭資源比我國豐富,但是為了保護本國的煤炭資源,近些年美國出口煤炭的數量不斷減少,而進口煤炭的數量卻不斷增加。

5.篩選國家關鍵技術,用創新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建議》強調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但創新必須與國家關鍵技術結合,因此必須重視篩選國家關鍵技術,用國家關鍵技術指導企業的創新。關鍵技術的選擇不僅要依靠技術專家,更需要依靠戰略人才。國外經驗表明,方向選對了可以促進國家的發展,選錯了將誤國。由於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國家關鍵技術需不斷調整完善。關鍵技術既要有儲備技術,又要有對經濟社會發展有影響的現實技術。《建議》提到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從國外發展現狀看,風能、太陽能電池在歐美和日本發展較快,巴西則重點發展酒精能源,因此國家關鍵技術需要根據國情篩選。

煤炭是我國能源的主體,我國應當走在煤炭利用技術的前列,但是我國煤炭利用技術相對滯後。美國是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體的國家,煤炭資源豐富,美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潔淨煤技術,20年中一共實施了37個示範項目,目前已完成35個,2005年又開始新一輪項目征集活動。布什在2002年提出,在10年內將向潔淨煤技術投資20億美元。美國的做法值得我國借鑒。

另外,國家發展戰略是通過企業實施和實現的。《建議》中提出的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也需通過企業實施。美國潔淨煤技術示範計劃提出的目標之一就是用先進的潔淨煤技術提高美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美國能源部長的任務之一也是幫助美國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國參考。最近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但對美國影響不大,原因之一是美國企業參入了產油國的油氣生產。因此,我國的戰略和政策必須體現出增強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目的,在全球競爭的時代,我國未來的國際地位將主要由我國的大型企業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