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外商曾說,看一個地方的投資環境是優是劣,其竅門是:如果一個地方行政執法機關的大樓蓋得最高、最漂亮,那個地方的官場經濟勢力就最強,換句話說,那個地方的市場化程度就最低。市場化程度越低,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就越低,投資的交易成本就越高。
現在紅遍全國的南京雨潤集團,最早是落戶安徽合肥的一家民營企業。這家成長性較好的企業,當年在合肥卻嚐夠了一些部門“三亂”之苦,最後隻好含淚離開合肥到南京發展。現在的雨潤集團年銷售收入已達40多億元。雨潤的出走,曾給安徽的各級決策者上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最為生動的一課。
經濟發展環境的滯後,使存量難盤活,增量難進來。從安徽的投資環境來看,盡管“整治與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還缺乏一種內生機製。
造成安徽經濟落後的關鍵是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較低,一係列問題和矛盾都由此派生出來。
安徽的工業企業大的不多,小的不強,行業集中度和關聯度不高。2001年,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僅馬鋼一家。
很長一段時間,安徽在強調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忽視了工業主導地位的形成,尤其是溫飽問題解決後,未能及時實行戰略轉移。
張道剛: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安徽是後來者。從經濟發展本身來看,造成安徽經濟落後的關鍵是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較低,一係列問題和矛盾都由此派生出來。工業落後,則農業產業化經營缺乏主導力量,農產品難以加轉化,農業的產業鏈難以延長,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難以解決;工業落後,小城鎮沒有產業支撐,就會陷入空城乃至死城,進了城的農民又會返回鄉村,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從產業結構層次水平來看,2001年,安徽的第一產業在GDP中所占比重,高於全國7.7個百分點,高於發達省份10至20個百分點;而第二產業在GDP中所占比重低全國8.1個百分點,低於發達省份10個百分點以上。可以說,安徽的產業結構仍處於較低層次。同年,安徽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98.6%,比全國低23.5個百分點,居全國23位。
從投資結構來看,安徽人口占全國的5%,而固定資產投資隻占到全國的2.3%,人均投資比全國少了一半。在這有限的投資中,工業所占的比重較小,就在這較小的份額中,重要的一塊又被“四大家族”(馬鋼、銅陵有色、兩淮煤炭)拿走。而輕工的投資不到整個工業投資的1/10。在重工業中,采掘業又占了很大比重,製造業的比重較低。這樣的投資結構使安徽的工業企業大的不多,小的不強,行業集中度和關聯度不高。2001年,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僅馬鋼一家。
記得1984年有過一場安徽工業大討論。當時,安徽省副省長、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楊紀珂提出三區一中心的戰略構想:皖南旅遊區、沿江工業區、淮北魯爾區。並提出,發展地方工業以輕工為主。當時有人說輕工沒有發展後勁,他反駁道:有錢就有後勁。可以說,正因為有了這種前瞻性的思路,才有了後來安徽輕工大省之美譽。隻可惜,安徽的工業發展戰略思路未能一以貫之。隨後,安徽要吃資源飯的意識一度占了上風,發展農業和資源工業成了經濟發展的主調。其結果正如後來官方的一份報告中所說,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安徽曾引以為豪的優勢已喪失殆盡。在發展戰略上,很長一段時間,安徽在強調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忽視了工業主導地位的形成,尤其是溫飽問題解決後,未能及時實行戰略轉移。有人曾形容江西的官員是講農業講半天,講工業一支煙,講知識經濟摸不著邊,安徽的官員又何嚐不是。
與工業化水平低相隨的是,安徽的城市化嚴重滯後於工業化。到2001年,安徽城市化率為29.3%,低於全國近10個百分點。同年,安徽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僅合肥一家。城市首位度低,輻射帶動功能較弱,一直是困擾安徽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而毗鄰的江蘇提出了城市經濟圈發展戰略,著力打造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浙江一改過去遍地開花式的小城鎮發展模式,提出了大城市發展戰略,培育杭州、寧波、溫州三大增長極;湖北以武漢為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光電子信息產業和生物及新醫藥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群,沿漢江形成了十堰--襄樊--武漢的汽車工業走廊,沿長江形成了黃石--武漢--宜昌的高新技術產業帶。
由此可見,新一輪的城市經濟圈之間的較量,已初見端倪。而安徽的城市經濟圈才小荷剛露尖尖角,隻呈粗線條的雛形。
此外,民營經濟和外向型經濟弱小也是導致安徽經濟落後的兩條短腿。
#暫時的落後並不可怕,關鍵是要有正視落後的勇氣,有不甘落後的精神,有甩掉落後的行動。
#安徽不再囿於東張西望的搖擺,堅定地把目光投向了東部。可以說,安徽新一輪的以大開放促改革,乃至推動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戰略路徑的選擇,日漸清晰。
張道剛:暫時的落後並不可怕,關鍵是要有正視落後的勇氣,有不甘落後的精神,有甩掉落後的行動。
根據中部六省十五規劃的GDP增長率和人口增長率測算,5年後,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山西、江西的人均GDP分別為10016元、8450元、8122元、6907元、6829元、6711元。也就是說,5年後,在山西和江西不趕超的情況下,安徽才處於第四位。而現在的情形是,江西已提出了進三爭二的趕超戰略,山西也開始調產,實施突圍工程。是自甘落後還是奮起直追?安徽再一次麵臨艱難的抉擇。
有差距就有發展的空間,有空間就有增長的潛力。
進入新世紀之後,安徽開始重新審視自己。
其實,最近5年是安徽發展最好也是最快的時期之一。安徽經濟年均增長8.4%,而這來之不易的8.4%,是在宏觀環境發生了變化以及消化了過去水分基礎上的增長。同時,安徽幾乎傾全省之力,來降服長江、淮河兩大洪魔,基本消除了製約安徽經濟發展的兩大心腹之患。現在,安徽出省的高速通道基本打通,高速公路通車裏程已達841公裏。如此等等,也就是說,安徽經濟高速發展的條件已經具備。
當安徽從不東不西的尷尬中抬起頭,發現了自己的比較優勢之所在。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製造業基地正在向中國轉移,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正在向中西部梯度轉移,而安徽地處華東經濟板塊的腹地,有著較好的產業基礎,投資成本也相對較低。機遇之門再一次向安徽透出一條縫隙。
機遇稍縱即逝。為了使產業轉移不至掠安徽而過,安徽先是在全省上下進行了以加快發展,富民強省為主題的思想解放大討論,打開思想觀念之窗,營造一種濃厚的經濟發展氛圍。其後,又在全省開展了整治與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活動,根治固疾,借力打開安徽的開放通道。
至此,安徽不再囿於東張西望的搖擺,堅定地把目光投向了東部。可以說,安徽新一輪的以大開放促改革,乃至推動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戰略路徑的選擇,日漸清晰。
隨後,安徽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
2002年3月,安徽選派105名縣市區的主要黨政領導,分赴浙江、江蘇、山東等毗鄰安徽的三個東部沿海發達省份掛職學習。其用意在於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取回真經。安徽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經濟實力的差距,主要是差在縣域經濟上。要突破這個薄弱環節,縣市黨政一把手是引擎,由此足見安徽決策者的良苦用心。從另一個層麵來看,也是安徽積極融入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一個強力信號。
接著,在當年8月份浙江黨政經貿代表團訪問安徽之後,9月18日,安徽派出了由省裏幾大班子的主要領導帶隊,17個市及省直有關部門黨政一把手組成的代表團,回訪了浙江。浙江經濟的勃勃生機與活力,不僅給安徽的官員以聽覺和視角上的衝擊,更主要的是思想和心理上的震撼,增強了發展經濟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在從浙江參觀考察歸來後的第二天,安徽召開了學習浙江經驗,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招商引資步伐的全省電視電話會議。省裏主要領導在會上明確指出,今後考察一個幹部和一個班子,主要看發展經濟的能力,不會招商引資就是不懂經濟。
可以看出,相對落後的安徽開始發力。
在與沿海發達省份的一番親密接觸後,安徽融入長三角的戰略構想也開始繪製。在皖江開發開放12年之後,安徽再次提出抓皖江,帶全省戰略,即著力構造沿長江安徽段8市的高新技術產業帶,使其成為安徽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安徽將成為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基地的戰略意圖已顯現。
與此同時,安徽成為外商看好的地區之一。2002年,世界500強之一的聯合利華把研發中心放到了地處沿海發達地區腹地的安徽合肥,而不是放到上海、廣東。
也是在這一年,安徽開始著手破解工業化和城市化兩大難題。先是在對縣域經濟進行大規模調研後,明確提出縣域經濟要走出困境,工業化是中部地區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必須以工業化為核心,以招商引資為抓手,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一時間,工業化成了安徽發展的最強音。其後,為大力推進安徽的城市化進程,安徽省委、省政府專門召開會議,要求合肥做大做強,構建城市經濟圈,增強輻射帶動力。
盡管舊體製的慣性和複製效應還在或多或少地鉗製著安徽的崛起,但是,畢竟我們從以大開放為主戰略,以工業化為核心中,看到了安徽的希望所在。
這就是安徽,一個希望與差距同時存在的現實。
胡平:顯然,今日的江西盯牢了安徽。為著實現江西在中部的崛起,江西已經明確製定了在中部六省“進三爭二”的趕超目標。趕上並超過安徽,則是這個目標得以實施的先決條件。
無疑,今日的安徽更盯牢了江西。區區中部,不過六省,臥虎之榻,豈容他人酣睡?當道剛先生陪我走進被稱為新合肥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那氣象宏偉的國際會展中心、五星級的明珠國際大酒店、海爾工業園……一一撲麵而來,尤其是將安徽眾多名山勝水微縮化了的“徽園”大門處的五個喇叭狀的巨型雕塑,拔地而起,勢可擎天,真讓我的心弦頓時為之一震!那雕塑頂處鑲嵌的五顆翡翠色的明珠,正凝聚著安徽人民守望昔日光榮與創造明天輝煌的決心與信心。
未來幾年間兩省間經濟綜合實力的試劍必將鋒光閃閃,在招商引資、吸引人才等方麵的爭奪也會異常激烈。舉個例子,本在景德鎮的昌河汽車廠就在合肥設立了工業園,以年產5萬輛的規模使本有“江淮”汽車的安徽,一下躋身於國內汽車工業排行的第五名,而江西則排第六名……
不管結局如何,清寂了多時的中國中部在重新熱鬧起來,中部各省都會有一個空前的發展。道剛在《解讀江西》的結尾處說:“我們祝福江西”。這裏,我也說一句:讓我們祝福安徽。“皖”,在《字彙·目部》中本來就是明亮美好的意思,古皖國正處溪山環峙、秀峰迭翠、輕帆斜影、黧瓦粉牆的皖西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