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愛恨交織的土地(六)(1 / 3)

政治家與政客的區別

胡平:民意並不絕對正確,但是,廣泛的、持久的民意無疑是檢視官員的最重要尺度。那麼,對民眾來說,他們擁護和尊重的官員有哪些特征?

這兩年江西、南昌的變化有目共睹,江西、南昌的一批為政者的現代眼光、學識境界與工作勁頭,也是有目共睹。我想:沸騰的水氣需要熱力,飽滿的熱情需要動力,固然“三個代表”和“江西在中部崛起”必是為政者們強大的動力,這卻是共性的東西。在他們身上是否也有一些個人化的動機呢?我就聽到過如是的說法,吳書記是把江西、南昌作為一個平台,做了幾年就要走的……

吳新雄先生由無錫市長任上調江西工作,轉眼間就二年了。作為這兩年來江西、南昌大變局中的一位重要人物,我很想和他做一次訪談,但他太忙了,在南昌一直抽不出時間。直到02年3月12日——他出席十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期間,在江西代表團的駐地,他才能比較從容地坐下來,接受了我近三個小時的采訪。

崗位是短暫的,事業是長存的,唯有曆史和人民的評判才是根本的。

我來江西從沒有過渡走人的思想,我期待著自己在江西的這片紅土地上留下一排排堅實向前的腳印。

我們要發展,湖北、湖南也要發展,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隻有抓住時機拚命地幹,才能贏得曆史的機遇,今後的發展才會有主動權。

吳新雄(江西省委副書記、省政府常務副省長,原南昌市委書記):

人總是有自己的追求,或者是為金錢,或者是為名利,或者是為事業。每個人的抱負追求不一樣,激發出來的動力、活力以及所表現的精神狀態也就不一樣。

我來自於平民家庭,沒有任何背景,當過工人,還當過工人教師,然後上了大學,又到工廠做過技術人員,直到當上廠長,過去從沒有想到自己會到政界。可能是因為我工作比較認真,敬業精神也可以,不滿足於平平淡淡,總要在事業上有所作為。所以推行幹部四化方針的時候,我作為重點挑選的對象,1982年當選江陰縣委候補委員,1983年底任命為副縣長(副市長),從此走上了政界。原來一直是想做一個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在技術上有發明創新,現在既然從政了,那我就要把這種在事業上有所作為、有所建樹的勁頭轉到這上麵來,這是我的一個最基本、最樸素的想法。

曆史的潮流把我這樣一個老百姓出身的年輕人推到從政的崗位上,那麼我在這個崗位上應該做些什麼?離開這個崗位的時候應該留點什麼?我想,如果在從政的崗位上隻想著自己的利益,那麼這種人的下場很清楚,輕則犯錯誤,重則像胡長清、成克傑那樣被槍斃。你從政既是官又是民,說你是民,自己本來就是來自於老百姓,不要為官而官,更不要為保這個官而做官;說你是官,是因為領導和老百姓對你都有信任和期待。在這個崗位上有沒有作為,不是你個人事業上有沒有建樹的問題,而是對一個地方、對老百姓有什麼交待的問題。為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古今將相今何在,黃土一堆草沒了”。崗位是短暫的,事業是長存的,唯有曆史和人民的評判才是根本的。為政每一天,其實我們每一天都在接受考試,這是一場沒有試卷的考試,我們的評卷老師是曆史和人民。學生考試不及格有補考的機會,我們考試不及格卻沒有補考的機會,這些理念我在蘇南工作時就一以貫之地形成了,並成為我工作的最基本動力。

說我是把江西、南昌作為一個平台,做了幾年就要走的看法不正確。首先我從無錫來江西,事先根本沒有思想準備,1997年我曾和當時的江蘇省委領導談過,我說以我對事業的執著和對經濟工作的研究,轉崗搞企業同樣可以報效國家。這是我在無錫工作時的真實想法,我對搞企業是很樂意的,卻沒有想到自己會到江西來。其次,如果論生活條件,論親朋故交的關係和各方麵的環境,我當然是留在蘇南好,此前我從來沒有來過江西。在江西我是人地生疏,兩眼一抹黑。這裏的收入水平也比蘇南低,我現在的工資大概不到2000塊錢,具體數字我不清楚,工資打在卡上,交給了我家屬。但我還是決定來江西,我重視自己的人生價值,既然從政了,最大的價值不在於官位的高低,職務的大小,去什麼地方從政,而在於通過自己的努力帶領一班人共同把一個地方的經濟搞上去,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我來江西從沒有過渡走人的思想,我期待著自己在江西的這片紅土地上留下一排排堅實向前的腳印。這樣當我老了回憶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自己從政碌碌無為、錯失機遇而懊悔,也不會下了台還讓人家指著脊梁骨罵而感到無地自容。作為從政的人來講,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最大的獎賞就是老百姓的口碑。

我第一天來南昌是2001年6月14日,這天上午我在無錫向全體幹部告別,下午3:00到達上海昌北機場,當時李豆羅和熊煥高同誌在機場迎候我,並向我彙報工作,因為十天以後南昌市四套班子就要換屆。到南昌出向塘機場後,5:00到達滕王閣,四套班子的負責同誌都在這裏,表示歡迎以後馬上開會,我聽了一下各方麵的情況介紹。然後幾個書記開了一個碰頭會,開完會已經是晚上11:00,我這才到省委孟建柱書記那裏報到。從孟書記那裏出來是晚上12:00,接著又準備第二天兩個會議的講話,一直忙到淩晨2:00,第一天就是這樣過來的。第二天上午9:00與四套班子見麵,10:00與全市600多個縣級幹部見麵,我作了表態講話。下午就向南昌人民報到,到的第一站是江西造紙廠,我表態隻要對企業發展有益的事,市委就一定支持。第二站到八一起義紀念館,瞻仰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初步感受這塊紅土地的光榮與凝重。第三站到江鈴,孫總向我彙報了上市的問題。晚上8:00開書記辦公會,9:00開常委會,然後回到宿舍又清理自己一天的印象和思緒,到淩晨2:00才睡覺。接下來,我用7天的時間跑遍了四縣五區,中間開了一個企業家座談會、一個防汛工作會議和規劃委員會會議。接著就是市四套班子換屆,我一個人都不認識,開常委會時我隻管省委定的年齡等各方麵條件是什麼,現在的候選人名單符不符合這些條件,隻要符合的我就同意,人選就是這樣定的,結果換屆的時候四套班子全部高票當選。

到南昌的頭兩個月,我差不多天天晚上是2:00鍾睡覺,在蘇南的時候同誌叫我拚命三郎,到了這邊比在蘇南的力度還要大,時間抓得更緊了,因為我看到了江西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差距,人家一個市的財政收入就能抵江西一個省,蘇州一年有300億財政,江西才有230億。由差距中也看到了危機,沒有危機感的人遲早會有危機,有危機感的人可以避免危機。中國現在是政通人和,上上下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是建國以來最好的曆史時期,但是這個發展的機遇對各省都一樣,我們要發展,湖北、湖南也要發展,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隻有抓住時機拚命地幹,才能贏得曆史的機遇,今後的發展才會有主動權。再有,我剛到位的時候搞了一個亮化工程,十多萬人到中山路看燈,當市委、市政府為老百姓才做了這麼一點事情就得到社會各界如此認同,我很感動,這說明江西人民盼望發展、改變麵貌的心情非常強烈,也非常現實地流露出來了。有一個這麼好的群眾基礎,老百姓對我們又有這麼大的期望,我們在這個位置上如果不拚命地幹,怎麼對得起他們,我千裏迢迢來江西幹什麼?我提出了八個一,我們必須抓住每一個機會,抓緊每一天時效,動足每一根腦筋,汲取每一份智慧,用好每一份能量,激活每一個細胞,辦好每一件實事,爭取每一項成功。

光靠南昌現在的經濟總量,就是增長12%、15%、20%也是不行的。那麼靠什麼呢?要靠更開放、更開明的對外開放政策。

靠得住、有本事的幹部才能打開局麵,政績突出就是打開了局麵,不用這樣的幹部還用什麼幹部,不管他們有沒有資曆,有沒有關係背景,我們在南昌用了很多這樣的幹部。

來南昌後,我花費了最大精力的是三方麵的事情:一是抓城市建設,增強老百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城市麵貌不是單純地看幾條馬路是否幹淨,它體現一個地方的社會文明程度和老百姓的凝聚力,也體現一個地方領導者的素質、能力、決心和魄力。我對南昌的定位是按照省委孟書記提出的把南昌建設成花園城市的要求,將南昌建設成為中國最優美的城市之一,營造美的空間,人的樂園,這一點我完全有信心。我到南昌的第一件事就是自任為規劃委員會主任,李豆羅市長為副主任。我聽了介紹南昌幾個湖的情況以後,立刻決定所有湖的周邊一律不準任何單位和個人占有,並要求立即通知下去。在無錫太湖邊上左一個單位,右一個單位,老百姓根本走不通;杭州的西湖、武漢的東湖也是這種情況。南昌有條件將自己的幾片湖水完整地讓給百姓,為此製定了具體的標準:環湖一條路,沿湖一片綠,依湖一片景,連湖活水係,靠湖聚財富,營造人民群眾新天地。全部定格、定位好了,就按照這個來操作。有了好的戰略規劃,還需要精雕細刻,把自然的礦藏變成寶石,否則自然的礦藏還是一堆礦石,白白浪費了就會將遺憾留給子孫,留給曆史。

二是牢牢抓住經濟建設不放鬆,經濟工作不像一個城市的衛生死角,突擊掃除就可以,它有一個滯後效應,不一定馬上就能體現出來,其成效有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我抓經濟工作很多年了,按我的經驗萬事開頭難,開始時領導者要既吹衝鋒號,又搭過河橋。既要提出命題的戰略思維,又要解決中間的重點、難點問題。我十分清楚光靠南昌現在的經濟總量,就是增長12%、15%、20%也是不行的。那麼靠什麼呢?要靠更開放、更開明的對外開放政策。美國是怎麼發展的?從事IT、IC產業和生物藥工程的三分之一是華裔,他們為什麼要去,是因為容易發財,容易成功,實驗條件好,上下配套,風險資金容易保證。他們發展起來了,增加的是美國的產業經濟,壯大的是美國的實力。所以,21世紀國家與國家、地區與地區的競爭,實際上是投資環境優劣的競爭。因此,市委、市政府將改善投資環境、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往往一些同誌感到納悶的事情,我經常去做。比如說接待外商,當時作為一個省委常委,後來又作為省委副書記,我看起來似乎犯不著這樣做,但我寧可自己再辛苦,也要把局麵打開。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要接見幾批客商,雖然我不喝酒,但每天重複要講很多話,也頗費神。有人建議我見客商要分層次,我說南昌才剛剛起步,大的小的客商都歡迎,還分什麼層次。再有,領導者能不能親自到場,他們的素質形象、知識能力水平怎樣,也常常是客商到南昌後的第一印象。為了培訓招商引資人員和抓經濟工作的幹部,光講外向型經濟專題我自己講課兩次,從上午8:00講到12:00,再就是專題講工業經濟、資本經營,像如何搞活企業?如何抓大放小?如何抓對外開放?如何抓企業集團、上市公司?如何搞工業園區?這些事我自己做過,隻要教會下麵的幹部怎麼做,他們很快就會了,江西有些幹部確實相當聰明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