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海中
胡平:今天便捷的交通猶如一排排子彈,讓沒有去過海邊的人們的遺憾紛紛破滅。但對於地處中國廣大內陸腹地的幾億人的文化記憶來說,海卻是遙不可及的,也是陌生的。
東有先生告訴我,自他在廈門大學讀完社會經濟史的博士回江西後,我是第一個找他大談海洋文化的人。學富五車的他有了此次奔騰的宣泄,可能不會高處不勝寒了,而我則又一次地察覺自己觸到了中國近代以來曆史走勢的一個命門。最早有所察覺,是01年秋天在滬上與曹錦清教授談他剛出版不久的大作《黃河邊的中國》,他寫的是在中原大地的所行所見所思。內陸文明是輝煌的,又是凝重的,山地文化是古樸的,又是老道的。河南,還有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在內的整個中部,既因它們在革命戰爭歲月而彪炳光榮,在計劃經濟年代不可小覬,又因它們在改革開放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裏步履蹣跚,麵容戚然。與此同時,這些年去過廣東、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區的人,大概都會為這海風勁吹海浪牽繞的一塊塊熱土而心熱耳熱,滿懷折服:原來此岸的城市也能讓彼岸的紐約凸顯老邁;原來民間這個大礦一旦開掘竟有不盡神奇的偉力;原來經濟經市場這門無形而又威猛的禮炮可以打出如此高遠、絢麗的焰火……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沿海地區這二十年的巨進,當是與它們昔日海洋文化、海洋經濟的一種接續。但昔日多是毛茸茸的民間狀態,而當今因為來自官方的一條理性的改革開放路線,沿海地區受海洋文化的濡染更為自覺,隨海洋經濟的消長更為密切。
從1500年開始,世界再也不是由一個個孤立的洲或者國家構成,而是通過海洋聯結在一起的洲或者國家。
地中海就像一台巨大的編織機,來來回回地編織著人們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不論是經濟生活上,還是傳播宗教方麵,都必須走出去。
陳東有(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南昌大學教授,社會經濟史博士):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我們的國門是被西方列強用槍炮打開的,從此中國與世界才開始有了比較大的對流,但這不是一種互動的對流,而是被動的、單方麵的。世界近代史是從十六世紀初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航海探險開始的,用歐洲一位史學家的話來講就是,從1500年開始,世界再也不是由一個個孤立的洲或者國家構成,而是通過海洋聯結在一起的洲或者國家。這時候人們已經知道地球是圓的,但圓到什麼程度還不很清楚,這圓圓的地球上有些什麼更不清楚。人類比較早的文化有巴比倫文化,也就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的兩河文化,這一時期人們主要生活在內陸地區,位於波斯灣和地中海、黑海之間。兩河文化比較發達,比印度河文化、尼羅河文化、黃河文化都要早,它給人類的發展奠定了一個比較好的基礎,就是出現了遊牧生產方式和農耕生產方式。雖然那時已經有了商人,他們的活動主要集中在黑海、裏海和地中海東部等靠近兩河地區的地方,但是還沒有一個成體係的商業模式。商業是很重要的,人類進入現代社會實際上就是在商業利潤的推動下實現的。展開世界地圖我們可以發現,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的兩河文化,正好夾在尼羅河和印度河之間。人們最早之所以在河邊生活,是因為河流為人類提供了很多資源。但在這一時期人類還是封閉的,不僅不知道地球是圓的,而且還不知道周圍還有更大的地域和水域,這個水域可以引發更大的資源配置。
人類曆史繼續往前發展,當發展到十三世紀、十四世紀,文藝複興出現以後,地中海周邊地區已是一片繁榮。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地中海周邊地區牧業、農業自然條件非常好。二是地中海周邊地區的商業條件非常好,形成了歐洲最早的商業文明,地中海的海上運輸溝通了地中海南北岸的商業貿易,由此人們的視野開始打開,並逐步把歐洲中部地區與沿大西洋海岸、英倫三島以及北歐地區的貿易活動聯係在一起,皮毛、肉食的交易活動大大增加,帶動了地中海周邊地區的牧業,使牧業有一個很大發展。三是地中海地區在中世紀時期,城市已經大大發展起來。西方對此有一個確定的名詞叫地中海文明,就是指以地中海周邊地區的經濟模式和生活模式形成了一種新的文明,這種文明超越了原來發達的兩河地區及更大範圍的包括尼羅河、印度河地區的文明。
在十四世紀時,世界上發生了一件非常大的事情,黑死病在歐洲流行,整個歐洲的人口至少損失三分之一,黑死病一直蔓延到十六、十七世紀,有的資料說是蔓延到十八世紀。事實上進入到十五世紀時,黑死病在歐洲的地中海地區已經逐漸減弱,沿岸國家的生活逐漸恢複正常,生產又開始有了大量的剩餘,城市和農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發展,而且人口的增多促使人們要尋找更多的資源,因為當時歐洲的生產資源不能滿足歐洲人新的生活模式的需求。還有這一時期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都在蓬勃發展,這些宗教的傳播也緊隨著地中海地區的發展而發展起來。可以說地中海就像一台巨大的編織機,來來回回地編織著人們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不論是經濟生活上,還是傳播宗教方麵,都必須走出去。
歐洲人終於發現歐洲太小了,他們要到新的地區去尋找新的資源。而且他們還發現,從東方過來的經過中東的絲綢之路雖然給歐洲帶來了很多商品,但是中東波斯人賺得太多。當時最暢銷的商品是南亞的香料和中國的絲綢、瓷器,後來又有了茶葉。歐洲當時最發達的是牧業,可以供應大量的肉食,當時卻沒有冷凍儲藏設備,所以他們需要大量的香料,香料可以既可以當佐料,又可以作防腐劑,保存肉食,但歐洲沒有香料資源。原來歐洲人主要是通過中東和馬來、印度的商人,通過印度洋航線從東南亞一帶販進香料,又發現並進口了中國的絲綢和瓷器。貿易中間有很多環節,周轉時間也比較長。隨著歐洲農業、牧業的日益發展,歐洲人希望直接與東方進行貿易。歐洲最早的向外擴張,是由一些大膽的商人、航海家提出來的。像哥倫布想要出海探險,尋找東方的香料、瓷器和絲綢,但他沒有本錢,也沒有人資助。後來找到西班牙國王,在國王和王後的資助下(以入股的形式),最後得以成行,去美洲探險。歐洲人最初向外擴張還不是為了尋找市場,而是為了尋找資源。當然,資源與市場密切相關,但從探險者動機上看,從商人對利潤的需要來看,卻不一定是一回事。十五世紀末,在商人和探險者的推動下,形成了歐洲人或沿著海岸線或橫越大西洋向外尋找資源的潮流,人類因此被海洋連結起來。所以說世界的近代史是從1500年開始的,換言之,世界的近代史是從海洋或者海洋的航路上開始的。
從十六世紀開始,全球的經濟已經在向一體化邁進,當時西方國家的全球貿易活動就是今天的一體化雛形。
世界近代以來的曆史,不管是世界經濟,還是世界政治形勢,就是一部海洋文化史。海洋文化實際上就是世界文化,是全人類的文化。
進入十六世紀後,緊跟著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這些人身後的,都是一批又一批的冒險家。他們一旦通過冒險找到了新資源,就要占為己有。中世紀以前,歐洲本身的政治習慣中也推崇誰先到誰擁有、誰占領誰擁有的原則,維護著一種自由競爭的狀態。這和中國的傳統政治觀念和行政管理不一樣,我們往往是由上麵指派欽定,欽定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從十六世紀開始,全球的經濟已經在向一體化邁進,當時西方國家的全球貿易活動就是今天的一體化雛形。隻不過當時人們不這樣說,還沒有這樣的觀念,但他們開始這樣做了,而且首先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向全世界擴張,首先是為了獲得資源,其次才是為了尋求市場,這都為後來的分工合作打下了基礎。隻不過在實現分工合作之前,全世界的人們互相至少打了三百年,這裏麵有一個資源如何配置的問題。殖民者到達新大陸之前,不知道上麵已有土著人,這是矛盾之一。其二,殖民者竟相探險,你從東海岸登陸,我從西海岸登陸,都想把腳下這塊土地的資源占為己有,結果在同一個山頭碰麵的時候,肯定要發生爭鬥,甚至為這個山頭如何命名都要大打出手。人類近代以來發生戰爭大部分都是因為資源競爭、市場競爭,十七世紀、十八世紀乃至到十九世紀是擴張性殖民活動最頻繁的時期,也是人類用武力進行資源配置最瘋狂的時期。亞洲國家先是經受葡萄牙、西班牙的掠奪,然後是荷蘭、英國。可以說當今世界的列強大國都是依靠海洋發展起來的,當年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那時候它是海上霸主,隻要海洋能到達的地方都有它的領土,擁有100多個殖民地,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形成更大的市場,這種全球一體化的利益都被它拿去了。其他走向了海洋的歐洲國家也嚐到了甜頭,都得到了世界資源的良好配置。但是隨著它們各自實力的不斷變化,互相之間的各種磨擦、矛盾不斷加深,這種爭鬥更加激烈,不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就是各領風騷數百年,有的隻有風騷幾十年。現在世界上最強大的是美國,但是,如果沒有海洋經濟也就沒有這個移民國家。最早到北美洲去的不過是一些冒險家、囚犯,所謂的五月花號精神,實際上就是這些人走到一起後,為了自己在海洋和新大陸上的生存而形成的一種契約關係。進入現代社會以後,世界強國的發展仍然是依靠海洋這一載體,美國等一些經濟發達國家,不管是搞跨國公司,還是要展示軍事實力,都必須要以海洋為舞台,否則就是紙上談兵。
借助海洋,發現新大陸;借助海洋,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打開自己的新視野;借助海洋,交流和傳播動物、植物,也傳播人自己——傳播宗教,傳播文化,世界就這樣靠海洋聯係了起來。為了借助海洋,人們在尋求和發明新的科學技術的同時,也在形成並積累進步的行為製度。由此看來,海洋確實是人類走向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互相促進,但同時也產生互相爭鬥的一個內涵非常豐富的物質載體。而整個世界近代以來的曆史,不管是世界經濟發展,還是世界政治變化,就是一部海洋文化演變史。海洋文化實際上就是世界文化,是全人類的文化。
海洋文化所包含的這些精神並不會自然生長出來,也不是人為地杜撰出來,而是自然環境培養出來的,被一種為生存和發展的經濟行為逼迫出來的。
在大略了解世界近代史的海洋背景後,我們不妨來對比一下山地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區別。我們站在一個比較矮的山頭上,視線所及不過這個山頭周圍幾十平方公裏。如果我們掉到山穀裏,那就隻能看見幾十平方米,充其量也不過幾百平方米。如果你站在更高一些的山上,當然可以看得更遠,即使你站在珠穆朗瑪峰上,視線所及也不過幾百平方公裏,而且你還隻能站在這個地方不能動。在海洋中就不一樣了,海洋是動態的,一望無際的,與海洋的遼闊相比隻有天空。而且人類在陸地上所經曆的風險,相對於在海洋中所經曆的風險是微不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