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北半部,星星點點蓋了不少的樓市,說“星星點點”那是從前,現在密度空前加大,幾乎連成片了。當城鐵的東西兩線開通之日,《北京青年報》發表了記者《乘城鐵看京北樓市》的文章。可惜我當時有別的事正忙,沒來得及細看,後來再找這張報,就怎麼也找不見了。有空的話,我也坐一回城鐵試試,也寫一篇同題散文。我查過地圖,這條城鐵路過的樓市真不少,如果坐城鐵遛一圈兒,感受或許真如我標題寫的那樣:它們是城市身上的零散花朵,有沒有整束的花枝呢?當然有,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早就設計了好幾個衛星城,如通縣,如大興,如望京,它們則是整束的花枝了。相信生活在花朵和花束之中的北京,會給北京的全體市民以極大的幸福。人啊——人們,如果富裕到相當程度(這是一切的前提),也就有了選擇居住地的權利。等這也成為現實之後,居住地又反過來選擇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我想,這一天對北京市民來說,並不是遙遠的未來。
我的樓市在哪裏
我很小就上過樓,比如北京叫“樓”的戲園子或飯館,但從沒接觸過樓市。大半生中搬過幾次家,目的都是房子“多一間”,多贏得一些麵積。比如幾年前的那次搬家,從西城新街口搬到朝陽區的南部,就為了多一間而犧牲了繁華區域,最後在具體分配時又接受了東西朝向的房子。剛搬進時也還高興過,麵積大了其他三居室8平米。但一旦真住下來,就慢慢覺得不是那麼回事了。我每天坐在東窗下寫東西,外邊有個陽台,讓屋子暗了一些;搬家後第二年,東窗外不遠處蓋起了22層的塔樓,屋裏就更暗了。白天寫東西,既要開台燈還得開吊燈。幾年來不知費了多少電!再,就是每年養的水仙,總希望能在春節時開花。妻子很有養花的經驗,可同一個來源的水仙品種,在別人家恰好在春節時開了,我們家的到正月二十幾還沒吐出花苞!更有甚者,人一旦進入老年,對陽光的祈望與珍視,就不是年輕人所能理解的。
渴望搬家,渴望陽光,就成為我和妻子的強烈心願。但也難,想搬走的想法是可以有的,但首先需要把現有的房子出手。誰需要這樣缺乏陽光的房子呢?如果真有人需要,那價錢之低是可以預料的。所以盡管是一想再想,但總也沒機會。
終於機會來了。我不坐班,於是由我出去看樓(隻說樓,還不敢說樓市)。最近的樓就在我的東窗外,就是遮擋我陽光的那座22層的塔樓。回想兩三年前蓋它的時候,我們這邊的居民沒少跟他們打架,最後以贏得少許賠償(因為確實遮擋陽光)作為交換,人家的樓依然還是蓋起來了,並且在落成不久就開始售樓。興許是戶型老的緣故,賣得不理想,房形理念上就落後,160平米的房子隻有一個衛生間,當初設計時究竟是怎麼想的?
不如意,走出去。不敢遠,就從南邊的廣安大街向東坐23路汽車,在南城就近看一番樓市再說。這是裝模作樣,假戲真做。認真看房圖,看樣板間,留電話,最後答應“回家商量一下”。
計算了一下自己的投入,就出門去看樓市了。樓市在郊區,而且很多也很遠。南城樓市便宜,從南城開始。我乘坐23路公共汽車先跑了廣安大街沿線的幾處樓市,猜想很便宜的,反而不便宜!具體樓盤各有各的問題。具體是哪些樓盤我不便明說,於是,我有些氣餒了,但又要裝作能買樓的樣子,認真去談,問每米的價錢,問是否精裝修,問這又問那。不是誠心搗亂,隻是積累經驗。要懂得今天樓市一些最基本的道理,不把這些搞清楚,貿然走進那最後要買的樓市時,容易從一開始就露餡兒。那樣的話,後悔也就晚了。
沒想到南城樓市也那麼貴!我找到北城樓市的電話,打過幾個之後,價錢高得出乎想像。我幾乎絕望了,偶然遇到鄰樓的售樓員。他好心問我進展情況,我如實說了。他歎氣說,最近一兩年樓價確實漲得厲害。我講了“自己的樓市”的基本條件:向陽、平米、板樓、交通、可以承擔的價格……,但實在不敢抱意外希望,就默默分手了。
幾天後,他突然打來電話,說他的同行在北四環外的某處樓盤工作,那裏有與我們的標準“大體接近”的房子,問要不要試一試。我把幾個條件逐項考核,都懷疑是否天上掉餡餅。於是,我和妻子在幾個有經驗的朋友的陪同下,一起去了。好遠啊,多虧有個車。一連看了幾種一百二三十平米的房子,各有優點和不足,但總的感覺不錯。樣板間充滿了誘惑的紫色,樓的外表和樣式也還討人歡喜。幾個朋友都說好,我和妻子也就默認了,問題隻是究竟挑選哪一種規格的。把幾種房形圖拿回家,仔細逐一細看,又發現了新問題:樣板間確實是漂亮的,沙發,床,衣櫃,書桌……惟獨書房的設計,都是樣子貨,似乎沒一個樣板間的主人是在家裏靠寫作過日子的!頓時,我想起了我家中的那些書,有我父母留下來的書,有他們朋友簽名送給他們的書,有這些父輩簽名送給我和妻子的書,有我自己積攢了幾十年的戲曲專業的書,還有,就是我自己出版的六十幾本書。在新的家中,我不僅是要休息好,我還要繼續工作。這些書不能扔,並且是扔了就再也找不回來的。何況,妻子早就鼓勵我在新家要恢複寫字繪畫,主要是要練習“站”的功夫,糖尿病人不能總是坐在那裏打字!所以這預先安排好的一切,就需要攤開桌子做活兒。以往在我們家,星期日的一種經常景象,就是三個人分別各把住一張桌子,各打各的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