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詩的力量(1 / 2)

真是沒有想到,在我判斷京劇前景的艱難時刻,幼年學習過的唐詩會忽地冒了出來,並且給我以重要的智慧與力量!

幼年,在我上小學和中學的時候,語文課本總要選一些李白、杜甫的詩篇。讓我感到幸運的是,我遇到了好老師。老師是舊時北平輔仁大學的畢業生,對古典詩歌有研究,講課時經常脫離課本,講一些詩歌在整體上的走向。比如,先談魏晉南北朝的樂府,然後才是唐詩,怎麼又發展到宋詞元雜劇和明清傳奇……課程采取了曆史穿線,讓我們弄清楚所學的這首作品在詩歌長流中的具體位置,不高抬,也不貶低。在高中時,我們趕上了大煉鋼鐵,老師們脫去整潔的衣服勞動去了,同學們則安排閱讀李白的詩歌,李白的七言古風,流暢而浩蕩,和鋼鐵的洪流比較相應。所以那時我喜歡李白,學校號召全民寫詩,我就學寫七言古風,事實上隻是些順口溜。隨後國家搞了整風反右,我父母栽了跟鬥,我一下子也從波峰陷入穀底。心情陡然沉鬱了,李白的詩再也讀不進去了。隨即我個人命運也受到牽連,我從大學退下來,有過一個兩三年的“賦閑時期”。這時候,社會給予我和我父母的壓力是很大的。有一個嚴正的聲音指責說:一個年輕人,怎能在家裏吃閑飯呢?可是我身後的文化背景也發出“自己的聲音”。比如沈從文就說:“到什麼時候,孩子吃他爸爸媽媽給的飯,也是天經地義。再說,人的一生就這段時間腦子好使,抓緊學知識吧,學到了腦子裏,誰也奪不去的……”他給我開了一些線裝書的名單,都是講鑒定青銅器的專業書,讓我跑進北京圖書館讀了一個多月。後來,實在耐不住那種寂寞,我跑去告訴沈伯伯,說我想換著讀其他的書。沈絲毫沒有不高興,同意地說:“路多著呢,你好好選一選吧。”不久,我就迷上了唐詩,我讀了很多家的選集,自己也學著寫了不少。我重新認字了——是指確認它在古音中的平仄,有那麼一兩個月,我整天記生活中每個字在古音中的平仄,人像魔怔了一般——路上看到“汽車”,啊,去聲加陰平。看到天上跑“白雲”,啊,還是去聲加陽平……稍後,我又遇到了聶紺弩先生,他和我母親同事,但不用每天上班,一個人在家裏研究古典文學。我把自己的疑問提給了他:從前大煉鋼鐵時,讀李白讀得進去,可現在,開始覺得杜甫的沉鬱更是種力量。他笑著說:“都是這樣。年輕時喜歡了李白,等有了些生活感受,等自己經曆過一些坎坷,那時就覺得杜詩更耐咀嚼了。”我問,如何把學習杜詩深入下去,我說我已讀了不少的選本……他回答:“沒有捷徑。老老實實讀杜的全集——”他一指自己書櫃的頂上,那兒果然擺著一厚疊《杜工部集》。於是,我從另外的途徑借出來杜詩的全集,很踏實地從頭開始閱讀,讀到一個段落,便開始背誦其中的名篇,那時腦子就是好使,稍一“用勁”,就能“記下”,可不像現在的背什麼忘什麼。今天尋思,那時學杜詩之所以能夠進去,得力於兩個條件,那就是有幸遇到了一個比較“背時”的時期和一位好老師。唐代固然是一個了不得的王朝,但即使從盛唐氣象來看,即使從詩人創作的特征來看,其中也充滿了不少矛盾。要想理解這些,不遭遇相當的坎坷,如果沒有內心深處的痛苦,恐怕就難以洞察杜甫的內心。就這個意義上說,太年幼和太學生氣的人,是無法讀唐詩的,也是無法真正理解杜甫的。對比之下,李白比較飛揚,但不等於他就淺薄,他和他的詩篇下邊同樣埋藏著矛盾。

我讀了就要寫,一寫就不可收,當時大約寫過幾十首。我抄在白紙上,然後裝訂成中式的書籍樣式,自己題了書簽《學步集》,其中有幾首在高中的同學中傳誦。我後來去了新疆,我在農業勞動中發現了詩情,寫了《入疆集》近二百首。隨後在武鬥中躲回北京,偏巧北京又不讓住,無奈,我隻得一個人漫遊全國一年半,跑了22個省份。於是,我又寫了舊體詩歌《漫遊集》二三百首。再後來調回北京,整天跟京劇演員泡在一起,又寫了《梨園集》二三百首。直到現在,舊詩基本不寫了,有時在生活中遇到可以寫舊體的題材,便隨手記下來,等以後積累到一定數量的時候,便批量地集中寫出。這時,我的辦法是由慢到快。所謂的慢,是先讀字帖,特別是米芾的字,就很有京劇餘(叔岩)派的韻味,而餘派韻味又往往和杜甫詩歌的風格基本相似。多讀一會兒,心中就有感覺。等感覺來了,下邊的“寫”則很快:把一些零散的字句或詞組隨手寫在一些廢信封的背麵——這是我“文革”漫遊中形成的習慣——我在這些信封背麵塗塗改改,將某些字句修飾,將另外一些詞組改裝或倒裝(為的是使平仄符合規範),這些我又是從吳祖光先生打磨他寫的京劇戲詞中學來的……像我這樣階段性地寫作和修改舊體詩歌,完全沒有一點功利目的。我隻是覺得,從我真正進入寫作狀態的時候開始,這二三十年來一直寫得太急,其中一直缺少如同杜甫那樣用沉鬱去消除浮躁的過程。全然消除是不容易的,但至少也應該有一些這樣的努力。我考慮,將來我如果能有出版選集的機會,我就要在這種狀態下,逐一把現代的文字一一打磨,讓這些沉鬱鑲嵌進現代之中,讓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學形式從對立中追求統一。從某種意義上說,我覺得自己屬於上一代知識分子中的隊尾,我確實能夠承上;但是否能啟下,就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