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是東海最高山(1 / 2)

1999年11月底,我剛從日本歸來,就接到浙江臨海市一個筆會的邀請。臨海是縣級市,在浙江杭州、寧波一線的南邊,沒去過。請柬上說,經中央氣象局預測,在其境內的括蒼山能在2000年元旦的清晨,看到21世紀的第一縷曙光。顯然,這裏就是我國東海的最高山了。筆會是在12月的上旬,是元旦清晨萬人登山活動的預演。我拿著邀請函掂量了一下,雖然覺得有些累,想了想,決定還是去。因為對這括蒼山我有興趣。記得上中學時,似乎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讀到,有些神啊鬼啊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那個主題——能夠看到21世紀的第一縷曙光。當然,我們這次筆會是提前進行的,之所以請我們,無非是想通過我們為元旦的活動造“勢”。

然而就在出發之前,我又在報紙上看到另一則消息,也是經過預測,說在浙江的另一個叫“石塘”的地方,同樣能看到21世紀的第一縷曙光。心生詫異。等我到了臨海,就向接待的同誌打聽那個“石塘”是怎麼回事。對方遲疑片刻,回答說“也在海邊,在我們的南邊”,隨即不等我再發問,就又解釋說“那消息是南京天文台發布的,而我們這裏的消息則是中央氣象局講的……”雲雲。我不禁啞然失笑,好像這樣一區分,那個“石塘”就不存在了。後來,參加筆會的一個文友悄悄告訴我——他同時也接到石塘舉行同樣活動的邀請;我問,“您怎麼到這兒來了?”文友詭秘一笑:“等明天參觀市容,你就曉得了。”哈,跟我賣關子!

第二天一早,市領導陪我們在市區逛逛。哈,我一眼就發現了奇跡!不大的城市,幹淨的馬路,三步五步就來到城牆下邊!城牆不高,但整齊秀麗,市領導告訴我,這是南長城牆!我心中驀然一動。上了長城一看,從三麵環繞縣城,城牆外有江水流過。江從何來?似從青山中蜿蜒而出,隨即又蜿蜒著進入青山而隱,頗有情致。市裏管宣傳的同誌講了許多。當天我們又參觀了市區的一個景點,叫紫石街,一切古色古香,不說。

第三天該登山了,起了個大早,汽車拉著我們盤了近一個半小時的山路,才來到山頂。沿途看到不少修路的民工,陪同的人說,這條路要在一個月內修完,否則就要影響元旦前夜萬眾的登攀。不巧,那天是陰天,八九點鍾了,從山頂望東方,還是雲霧繚繞不見一絲半縷的陽光。陪同的領導擔心地說:“要是元旦也這樣,那就糟了……”我倒無所謂,因為我發現了讓我感到新奇的東西,山頂有不少風力發電機,巨大的扇葉,在長風中忽悠悠轉個不停。這情景,讓我想起自己年輕時在新疆的情景——從烏魯木齊往南走,在奔庫車的路上,就有這樣成片成片的風力發電機。它們生活、工作在大西北荒涼的戈壁灘中,人們習以為常;讓它們挺立在祖國東南的秀媚的山頂,常年寂寞地勞碌著,我心中反倒有些不忍。我都笑自己,莫非是年輕時在邊疆呆得太久了,反而怕見這青山綠水了麼?

筆會沒開幾天,大家相聚一場,也覺得不容易,最後依依分手。我回到北京,按照規矩,寫了一篇例行文字,發了,完成“任務”了。我猜想著,大約就在自己執筆寫作的時候,也會有一些我們的同行,在為那個“石塘”寫作同類文章吧?不料,就在我文章發出的那幾天,忽然看見報上又登出一條消息:是中央氣象局發布的消息,證實在東北長白山的某縣,同樣能從元旦看到21世紀的第一縷曙光!這回我可是用了心啦,我留下了這張報紙,雖然當時不知道它有什麼用途。我想著,作為權威的氣象機構,發布消息需要有嚴肅性,不能“一稿幾投”,更不能胡亂證實。我真的想問:在臨海與石塘之間,到底哪個才是東海最高山呢?在長白山的這個地方與浙江的那兩個地方之中,究竟誰才是我國東部沿海的最高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