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三八前夕,陝西省婦女研究會欲開通兩條電話熱線,為婦女心理健康及婚姻家庭問題進行無償谘詢服務。消息不脛而走,一批熱心人早攢足了勁,前來應聘做誌願者谘詢員。日前,記者在婦女研究會看到,這裏門庭若市,一個個穿戴整齊,精神飽滿的誌願者急切地等候在此,盼望早點兒接受“判官”們的麵試。
據悉,國內以扶持困境中的人群,無償地為她們提供幫助的民間“草根”組織日見增多,這些組織為人們自由選擇職業、實現自我價值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這次報名做熱線服務誌願者的人數之多,遠遠超乎婦女研究會工作人員的想像。報名者中有醫生、教師、政府公務員等,年齡最大者65歲,最小的23歲。研究會從數百名報名者中最終初選出121名參加了麵試。
這是周六的清晨,天空飄灑著細細的雨絲。7時50分第一批來考試的人已提前到場,令工作人員大為感動。填表、心理測試,最後一道關是要單獨麵對專業人員的口頭麵試。站在門外排隊的人員像小學生般一個個神情虔敬,惴惴不安。“誌願者的工作意味著什麼?”“無償。”“你搞這項工作優勢在哪裏?”……坐在第二麵試室裏的蘇女士,麵對三位“考官”的提問從容應答,侃侃而談,這位30出頭的女教師是那麼胸有成竹、有板有眼,幾分瀟灑、幾分利落,使人心頭不免一熱。
有一位慈眉善目的母親帶著女兒來了。原來母親是一家醫院的保健醫生,利用業餘時間自學取得了心理醫生資格,在某中學當教師的女兒受到她的影響也對心理學發生了興趣,母女雙雙挑燈夜讀,感受到了極大的樂趣,也取得可喜的成效。記者問其女兒,“現在許多教師工作之餘去代課掙錢,你為何想把剩餘精力投到這項公益事情上來呢?”這位26歲的女孩子平靜地回答:“金錢畢竟不是人唯一的選擇,再說,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滿足以後,就很難再對金錢的追求抱以永久的興趣了。我是教師,在教書之餘,更願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樣會使我覺得充實。同時,把自己學到的心理學運用到實踐中,會加強自身學養,對本職教學工作會有幫助,何樂而不為呢!”
21歲的小何是被媽媽用輪椅推著來到麵試現場的,她是一個有嚴重行動障礙的殘疾人。小何初中畢業後一直在家自學各種知識,2000年開始對心理學產生了興趣。在不斷的學習中她也不斷地化解著自己的痛苦,終於在精神上站起來了。她希望能幫助別人,並在拯救他人中提高自己,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薑先生是某研究院的退休職工,他是10多位男性應試者中的一位。他說,自己老家在農村,看到農村婦女權益遭受侵害的事情很多。由於眼界狹窄,認知水平有限,許多鄉村姐妹在精神黑暗中苦苦掙紮而無法解脫。在嚴重的心理障礙壓迫下,很多人都參與迷信活動,麻痹自己。這種現象令他擔憂。他決定參與這個誌願者活動,幫助更多的婦女走出心理困境。他認為男性從事這項工作具有更獨特的視角,更有利於和女性溝通。
36歲的小林是一位政府公務員。他談到自己應聘的心理動機時更是語出驚人:“不錯,公務員工作是很熱門,但機關中人際關係複雜,置身於其中,受製於人,使自己的能量很難得到全麵發揮,無法獲得自信。加入誌願者隊伍,大家都是本著奉獻愛心的目的,無利益之爭,無級別限製,不但能獲得平等,還能獲得人格和知識的拓展。因此,這種選擇相當於人生命的第二個春。”是啊,小林的話真的讓人振奮。
在招聘誌願者現場,雖然窗外仍然有幾分寒意,但滿屋裏已是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