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大家異口同聲說:“原來如此!”言外之意便是:大家都沒有責任。
最後,人力資源經理終於發言:“這樣說來,我隻好去考核俄羅斯的礦山了?”
這樣的情景經常在不同企業上演著——當工作出現困難時,各部門不尋找自身的問題,而是指責相關部門沒有配合好自己的工作。相互推諉、扯皮,責任能推就推,事情能躲就躲,最後,問題隻有不了了之。
互相推諉、扯皮不僅嚴重影響我們的工作績效,同時還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巨大的損失。
A公司是重慶一家中等規模的食品公司。由於廠房地勢較低,每年都要經曆1~2次的抗洪搶險。有一年夏天,老板出差到海南去了。出差之前,他叮嚀幾位主要負責人:“時刻注意天氣預報。”
有一天晚上,遠在海南的老板給幾位負責人打電話,因為他看到天氣預報說有雨,擔心廠房被淹。當時,廠房所在地已經下雨了,可能由於天氣原因,老板一連打了幾個電話都打不通,最後打到了人力資源部經理的家裏,讓他立即到公司查看一下。
“嗯,我馬上處理,請放心!”接完電話,人力資源部經理並沒有到公司去,他心裏想:這事是安全部的事情,不該我這個人力資源部經理去處理,何況我的家離公司還有好長一段路,去一趟也費事。於是,他給安全部經理打了一個電話,提醒他去公司看一下。
安全部經理接到電話後十分不悅,認為人力資源部經理無權管理安全部的事情。於是,他也沒有去公司,心想:“反正有安全科科長在,不用管它了。”
安全科科長沒有接到電話,但他知道下雨了,並且清楚下雨意味著什麼,但他心裏想有好幾個保安在廠裏,用不著他操心。當時,他正在陪朋友打麻將,為了避免“幹擾”,他甚至把手機也關了。
隻有幾個保安留在廠裏。但是,用於防洪抽水的幾台抽水機沒有柴油了,他們打電話給安全科科長,科長的電話關機,他們也就沒有再打,也沒有采取其他措施,早早地睡覺去了,值班的那一位保安睡在值班室裏,睡得最沉,他以為雨不會下很大。
到淩晨兩點左右,雨突然大起來,值班保安被雷聲驚醒時,水已經漫到床邊!他立即給消防隊打電話。
消防隊雖然來得很及時,但由於通知太晚,三個車間全部被淹,數十噸成品、半成品和原輔材料泡在水中,直接經濟損失達數百萬元!
事後,追究責任時,每一個人都說自己沒有責任。人力資源部經理說:“這不是我的責任,而且我是通知了安全部經理的。”
安全部經理說:“這是安全科科長的責任。”
安全科科長說:“保安不該睡覺。”
保安說:“本來可以不發生這樣的險情,但抽水機沒有柴油了,是行政部的責任,他們沒有及時買回柴油來。”
行政部經理說:“這個月費用預算超支了,我沒辦法。應該追究財務部責任,他們把預算定得太死。”
財務部經理說:“控製開支是我們的職責,我們何罪之有?”
老板聽了,火冒三丈:“你們每個人都沒有責任,那就是老天爺的責任了!我並不是要你們賠償損失,我要的是你們的責任感和工作態度,要的是你們對這件事情的反思,要的是不再發生同樣的事故,可你們卻隻會推卸責任!”
A公司這樣的事例確實令人痛心、發人深省。如果公司的每一位員工都能夠主動地承擔責任,不把責任推給別人,公司就不會有這麼大的損失。企業是每個人的,責任不分你我,在責任麵前,每個人都有義務承擔,這樣企業才能實現永續發展。
好員工找方法,不找借口
一個人麵對困難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是他走向卓越或平蒲的分水嶺,同樣,也是企業區分一流員工和末流員工的重要標準。一流的員工麵對困難會主動想辦法去解決,末流員工遇到困難隻會找借口推卸自己的責任。
一個做事高效的人,往往是最重視找方法的人。他們相信凡事都會有方法解決,而且總會有更好的方法。
甲、乙、丙三個人一起供職於一家加工貿易公司。雖然公司的產品不錯,銷路也不錯,但由於公司前一任銷售經理跳槽,一些貨款無法及時收回。
四川一大客戶,半年前就買了公司10萬元產品,但總以各種理由遲遲不肯支付貨款。
公司決定派甲業務員去討賬。那位大客戶沒有給甲業務員好臉色,他說那些產品在他們四川銷售一般,讓甲過一段時間再來。甲覺得這位大客戶不好惹,心想,他欠的又不是我的錢,跟我沒什麼關係,於是便返回了公司。
甲業務員無功而返,公司隻得派乙業務員再去要賬。乙找到那位大客戶,那位客戶的態度依然很強硬,說自己這段時間資金周轉也很困難,讓乙體諒他的難處,他還找借口說等他的資金到位了一定還錢。業務員乙也無功而返。
沒辦法,公司隻得派丙業務員再去討賬。丙剛跟那位大客戶見麵就被大客戶指桑罵槐地教訓了一頓,說公司三番兩次派人來逼賬,擺明了就是不相信他,以後就沒法合作了。丙並沒有被客戶的強硬態度嚇退,他想盡了辦法說服那位大客戶,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到最傷心處大客戶眼睛也濕潤了。客戶衝動之下開了一張10萬元的現金支票給丙。
丙業務員很開心地拿著支票到銀行取錢,結果卻被告知賬上隻有99920元。很明顯,對方耍了個花招,那位客戶給的是一張無法兌現的支票。第二天就是春節了,如果不及時拿到錢,又要拖到年後了。
丙業務員突然靈機一動,自己拿出100元錢,把錢存到客戶公司的賬戶裏去。這樣一來,賬戶裏就有了10多萬元,他立即將支票兌了現。
當丙業務員帶著這10萬元貨款回到公司時,公司的領導對他刮目相看,在公司年會上公開表揚並號召公司其他員工向他學習。後來,公司發展得很快,他自己也很努力,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裏,他就當上了公司的副總經理,後來又當上了總經理。而當初曾討過賬的甲和乙依然是公司裏最普通的業務員。
甲、乙回避問題注定了他們業績平平,丙能想辦法解決問題,既鍛煉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職業升遷鋪平了道路。
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色彩;有什麼樣的追求,就能達到什麼樣的人生高度。在企業裏,員工勤勤懇懇地工作,主動進取,才能取得職場上的成功,才會擁有精彩卓越的人生。
20歲那年,餘丹青從深圳市工業學校畢業,被分配到深圳市郵電局團委。畢業後餘丹青常戲稱自己上的是本科中專。
餘丹青因在兌彙台與顧客發生爭執被顧客投訴,因此遭受了平生第一次寫檢討書的經曆。餘丹青一口氣寫了10頁紙予以回複,向上級說明為什麼遭到投訴,管理上出現了什麼問題,郵局應該如何改善服務才能使客戶來郵局寄錢既安全又快捷。
這份檢討書被遞送到了福田分局局長那裏,局長一看說得有道理。選拔上來在分局先當個辦公室秘書,半年後提拔為辦公室副主任。
因為其他原因,餘丹青被下派“基層鍛煉”去了,到了深圳市八卦嶺郵電支局出任副局長。郵電分營後郵政創收的壓力是非常大的,然而郵政施行的全員營銷卻還是具有濃厚的國企特色。在整個企業裏,“全員營銷”被理解為人人頭上有任務、個個肩上有指標的“全員推銷”。來到支局,餘丹青並沒有遵循所謂的全員營銷思路,而是不斷地找方法尋求創新。
對於郵政儲蓄業務,其他郵局分局局長的做法無一例外都是把任務分配到每個員工身上,比如去拉幾十萬元的存款。事實上,哪能找到那麼多的有錢人啊。
餘丹青觀察到,一到發工資那天,營業所就擠滿了工廠的打工仔、打工妹,他們排著長隊來寄錢。餘丹青敏銳地意識到,很多工廠都有代發工資的需求,代發工資業務在八卦嶺支局去推廣有優勢。因此,餘丹青著手啟動向工廠推廣代發工資彙款一條龍的服務,一經推出,各方反響熱烈,效益大增,同時也為中國郵政首創了一個新型業務。
到了中秋節寄月餅,其他支局仍然按部就班地實施著“全員營銷”的模式,號召員工把親戚朋友的月餅都拿到支局來寄,可是攤派的任務還是完不成。當時餘開青又想,如果把月餅的銷售與郵局的郵寄業務結合在一起,這樣既能給用戶提供便捷的服務,又能為郵局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