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3 / 3)

拖延並不能省下時間和精力,剛好相反,它使你心力交瘁,疲於奔命。不僅於事無補,反而白白浪費了寶貴時間。

克服拖拉的最佳辦法就是:讓它逐漸消失在你的生活中。要實現這一點,首先要權衡事情的輕重緩急,有些事要先做,有些事要後做,有些事要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做,你的任務是把許多方法結合起來,然後快速地完成手裏的事情。爭取時間,有時就意味著成功與勝利。

1974年12月的一天,微軟公司的總裁比爾-蓋茨還是一名大學生,他在一家報攤上發現了一份令他振奮的雜誌——《通訊機械學》,它的封麵是革新的新微電腦裝備MITS阿爾塔8080。

蓋茨買下了那份雜誌,然後馬上掉頭去找他的朋友艾倫,認為兩人應該為那台小機器,開發一種程序語言。於是蓋茨和艾倫就打電話給MITS創辦人埃德-羅伯茨,希望能為阿爾塔提供一套可使用的程序。

埃德-羅伯茨的答複是:“我們每天收到大約10封信。我告訴來信的人:‘不論是誰,先寫完程序的人就得到這份工作。”蓋茨和艾倫大受鼓舞,他們不敢有絲毫的拖延,趕緊用哈佛的電腦改寫BASIC語言程序。

由於他們自己沒有阿爾塔8080電腦,隻能從雜誌的描述上判斷它如何運行,然後在哈佛的大型電腦上模擬。這兩個年輕人為搶在其他的對手前完成程序,在蓋茨的寢室裏從1975年2月工作到3月,發瘋似的編寫程序。

程序編寫好後,為盡快送到埃德-羅伯茨手裏,由艾倫搭機前往新墨西哥州向羅伯茨展示。因為趕時間,艾倫發現這個尚未修飾過的軟件,少設計了一個啟動提示,於是加了進去。當艾倫屏氣凝神地把程序輸入阿爾塔後,程序果真管用,居然一舉成功。

蓋茨後來說:“那是我寫過的最酷的程序。”

微軟的這兩大巨頭當初因為害怕得不到希望中的工作,因為要與未曾某麵的對手競爭,不敢有絲毫的拖延,絲毫的懈怠。因此他們打敗競爭對手,既贏得了那份工作,也為日後事業的成功,奠定了必勝的心理因素。

成功者往往反應機敏,他們大都能高效地把事情辦好,並且將“拖延”當作最可怕的敵人,因為它在不知不覺中竊取了你的時間、品格、能力、財富,使你成為它的奴隸。做一個反應機敏的闖將吧!在你果敢的決策和當機立斷的執行麵前,每一個人都會為你幹練、說幹就幹的魅力折服。那麼,還有什麼不能做到,還有什麼目標不能達到呢?

請現在就付諸行動

在我們的人生中,必須懂得行動的重要性。正如羊皮卷中提到的“拖延使我裹足不前,它來自恐懼”那樣,陷入困境中的人都會心裏恐懼,且仍然期盼奇跡的發生,但奇跡不會憑空發生,必須靠自己積極采取行動,一次又一次地拚搏,最後才可能出現奇跡。不管目標看起來是多麼渺茫,隻要肯付出行動,就會逐漸走向成功。

做任何事,想得再好也隻是一個設想,要想其變為現實,必須付出行動。

在很久以前,有兩個朋友,相伴一起去遙遠的地方尋找人生的幸福和快樂。一路上,兩個人風餐露宿,在即將到達目標的時候,卻遇到了一條風急浪高的大河,而河的彼岸就是幸福和快樂的天堂。關於如何渡過這條河,兩個人產生了不同的意見:一個建議采伐附近的樹木造成一條木船渡過河去;另一個則認為無論哪種辦法都不可能渡得了這條河,與其自尋煩惱和死路,不如等這條海流幹了,再輕輕鬆鬆地走過去。

於是,建議造船的人每天砍伐樹木,辛苦而積極地製造船隻,並且學會了遊泳;而另一個則每天睡覺,然後到河邊觀察河水流幹了沒有。直到有一天,已經造好船的朋友準備過河的時候,另一個朋友還在譏笑他的愚蠢。

不過,造船的朋友並不生氣,臨走前隻對他的朋友說了一句話:“去做一件事不見得一定能成功,但不去做則一定沒有機會得到成功!”

這條大河終究沒有幹枯,而那位造船的朋友經過一番風浪最終到達了彼岸,這兩人後來在這條河的兩個岸邊定居了下來,也都各自衍生了許多子孫後代。河的一邊叫幸福和快樂的沃土,生活著一群我們稱為勤奮和勇敢的人;河的另一邊叫失敗和失落的原地,生活著一群我們稱之為懶惰和懦弱的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去做一件事不見得一定能成功,但不去做則一定沒有機會得到成功!”認為不可渡河之人,推延使他裹足不前,正是由於恐懼的緣故,以致不敢付諸於行動。而建議造船渡河之人起而行動,毫不猶豫;正是他靠著“每天砍伐樹木,辛苦而積極地製造船隻,並且學會遊泳”這些實際行動克服了恐懼,最終戰勝困難,獲得成功。

萬事始於心動,成於行動,行動是成功的階梯,目標越準,行動越快,成就就越大!

心動讓夢想飛揚,平庸者和成功者之間的差距不在別處,就在於心動與行動,你是否有心動的想法,你是否行動了,你是否將心動的想法付諸於行動了?這將是你夢想能否成真,事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人有不同心動的想法,放飛自己心動的夢想,朝自己的目標腳踏實地的邁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自己心動的目標。沒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

任何希望,任何計劃最終必然要落實到行動上。隻有行動才能縮短自己與目標之間的距離,隻有行動才能把理想變為現實。

有兩個和尚,一個很貧窮,一個很富有。

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覺得怎麼樣呢?”

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認真地打量一番窮和尚,禁不住大笑起來。

窮和尚莫名其妙地問:“怎麼了啊?”

富和尚問:“我沒有聽錯吧!你也想去南海?可是,你憑借什麼東西去南海啊?”

窮和尚說:“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大笑,說:“去南海來回好幾千裏路,路上的艱難險阻多得很,可不是鬧著玩的。我幾年前就作準備去南海的,等我準備充足了糧食、醫藥、用具,再買上一條大船,找幾個水手和保鏢,就可以去南海了。你就憑一個水瓶、一個飯缽怎麼可能去南海呢?還是算了吧,別白日做夢了。”

窮和尚不再與富和尚爭執,第二天就隻身踏上了去南海的路。他遇到有水的地方就盛上一瓶水,遇到有人家的地方就去化齋,一路上嚐盡了各種艱難困苦,很多次,他都被餓暈、凍僵、摔倒。但是,他一點兒也沒想到過放棄,始終向著南海前進。

很快,一年過去了,窮和尚終於到達了夢想的聖地:南海。

兩年後,窮和尚從南海歸來,還是帶著一個水瓶、一個飯缽。窮和尚由於在南海學習了許多知識,回到寺廟後成為一個德高望重的和尚了。而那個富和尚還在為去南海做各種準備工作呢。

禪宗認為,人的思維決定他的行動,而他的行動則又決定他能否證得佛果。其實,在生存處世中也是如此,一個人如果不善於采取行動,他是很難有所作為。

有句話說得好:“一百次心動不如一次行動!”因為行動是一個敢於改變自我、拯救自我的標誌,是一個人能力有多大的證明。光心想、光會說,都是虛的,不能看到一點兒實際的東西。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傑弗遜說:“一次行動足以顯示一個人的弱點和優點是什麼,能夠及時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毫無疑問,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勤於行動和巧妙行動的大師。

同樣,在職場上我們需要的是:用行動來證明和兌現曾經心動過的夢想。也許你早已經為自己的未來勾畫了一個美好的藍圖,但是它同時也給你帶來煩惱,你感到自己遲遲不能將計劃付諸實施,你總是在尋找更好的機會,或者常常對自己說:留著明天再做。這些做法將極大地影響你的做事效率。

因此,要想獲得職場人生的轉運,必須立刻開始行動。任何一個偉大的計劃,如果不去行動,就像隻有設計圖紙而沒有蓋起來的房子一樣,隻能是一個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