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庶之爭這種家門醜事,當然不能對外喧揚,所以衛仲道兩人受傷之事就嫁禍到白波軍頭上去。反正白波叛軍又不會派人來安邑。
“我這把老骨頭勞你掛心了。”衛瑤擺了擺頭,又關切地問道:“剿滅西羌之事而今如何了?”
不如年歲幾何,未定平西羌之亂都是他的人生憾事。
董旻憂道:“自中平二年朝廷大軍兵敗之後,邊章、韓遂便接攻克郡、縣。涼州不定,不過前不久傳來消息,韓遂殺死了邊章、北宮伯玉、李文侯等人兼並了他們的兵馬,擁兵十餘萬人。不過而今正是寒冬時節,暫無戰事。”
衛仲道心下一緊,不論功過,這個董旻口中說的每一個都是史書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之人,可惜都已成過往,卻又為涼州形式所擔心。
不料衛瑤卻笑道:“平定羌亂不遠矣。”
眾人均露不解之色,卻又聽到衛瑤解釋道:“韓遂此人功利之心太強,更不甘於人後。然其帶兵之能遠不如邊章,故而羌亂必不久矣。”
衛良、董旻聽完均是神色一鬆,衛伯儒沒反應過來,而衛仲道卻在心下嘀咕‘看衛瑤的樣子,好像對邊章、韓遂兩人很了解似的。’
衛瑤又歎息道:“想當年邊章、韓遂在平羌大軍之中也是戰功赫赫,令羌人膽寒。可惜北宮伯玉叛亂之時,涼州刺史未發兵救兩人,才令兩人誤入迷途。說到底,他們兩個也隻是走錯路的人。這些年來都是邊章主攻、韓遂從旁協助,再才可屢戰屢勝。而今邊章一死,涼州大地也快安寧了。”
衛仲道聽衛瑤一幅十分惜才之態,突然想起邊章原名邊允,而韓遂原名韓約,都曾是涼州官員,而衛瑤早年就曾是護羌校尉,這兩人都曾參加過平定西羌之亂。
‘難道說邊章、韓遂都曾是衛瑤的部下!’這個念頭從衛仲道腦中閃過,心下暗算了一下這種可能性,還真讓他無法平定內心的震憾,使他打心底重新審視眼前這位年過八十的老將軍。心下暗道:‘隻可惜你隻算到了開頭,沒算到結尾,有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死了一個邊章,還有許多像邊章一樣的人起來反叛,涼州始終無法平定的呀!’
董旻拍馬屁道:“如果衛老將軍出馬,韓遂大軍定然不戰而潰。也不用像現在這樣子了。”
衛瑤擺擺手道:“老了,不過皇上如果能用皇甫嵩為帥,那西羌之亂定然很快平定。”
衛仲道心下又是一驚,‘皇甫嵩乃漢末第一名將,可惜為人也太過正直,不願向張讓行賄,又揭發趙忠的住宅超過規定,被張、趙二人聯手彈劾,被漢靈帝貶官去職。否則邊章、韓遂在皇甫嵩手下走不上幾個回合。皇上如此昏庸無能,是否就是東漢覆滅的前兆?’
董旻又道:“皇上已經召張太尉回朝了。”
與座的眾人均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很快,漢靈帝就要以剿寇不利之名免張溫的太尉之職了。
衛瑤卻有些欣喜道:“如果是這樣,那皇上應該很快就會重新派皇甫嵩為帥,統領平羌大軍。有他領軍何愁西羌叛亂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