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神話小說《封神演義》裏,有個叫雷震子的大將。他背生肉翅,手使黃金棍,可以自由地騰空而起,從空中攻擊對手。這個故事,表現了古時人們對自由飛行於天地之間的夢想。而飛機的發明,使人們會飛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在飛機誕生之前,人們一直都在進行飛行的嚐試,這些嚐試包括一些勇敢的人,在雙臂綁上羽毛,站在塔尖或懸崖上跳下,試圖體驗鳥兒的飛翔,結果往往被摔斷手腳甚至喪生。1847年,法國發明家唐普爾製造了一架蒸汽推動的單翼機,它從滑道滑下,但離地飛行的時間隻能保持幾秒鍾。接著,一個叫莫柴斯基的俄國人也製造了一架單翼機,飛機上裝有一台英國造的蒸汽發動機。1884年這架單翼機載著發明者起飛,大約飛了50米,但這個機械最終還是不能支持自己作持續飛行。1894年,僑居國外的美國人馬克西姆,造了一架大型模型雙翼機,用蒸汽作動力,能離開軌道升起數英尺,但實際上不過是無法控製的跳躍而已。

真正成功地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架飛機的,是美國人韋伯·萊特和奧佛·萊特兄弟。

萊特兄弟在童年時就熱衷於放風箏,以後又潛心研究飛行器。有一次,一位顧客到萊特兄弟經營的小自行車鋪買了一條車胎。哥哥韋伯·萊特心不在焉地折疊著包裝車胎的硬板紙,忽然,他發現手中的硬板紙形狀酷似一隻盒形風箏。他不由心中一亮:能不能用折疊風箏的辦法來控製飛行呢?經過認真研究,1899年11月,兄弟倆製作了一隻翼展達1.?米的風箏,風箏上係有四根操縱飛翔的牽繩。第二年,他們在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座小山上,又成功地牽引起一架較大的滑翔機。

萊特兄弟在取得大量滑翔飛行經驗後,決定往滑翔機上安裝當時最先進的汽油活塞發動機。但是,當時還沒有生產出適合安裝在飛機上的小型發動機。後來,在一個叫狄拉的機械工人的幫助下,他們克服了許多困難,終於試製成功一部符合飛機要求的4汽缸、12馬力、重70千克的內燃機。接著,他們又試製出螺旋槳。內燃機通過鏈條帶動螺旋槳,這樣,一架用輕質木料為骨架,帆布為基本材料的雙翼飛機製造成功了。1903年10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試飛成功。第一次飛行12秒,高度3米,飛行37米遠,當天重複飛行4次。第4次飛行59秒,距離達200米遠。

1905年6月,萊特兄弟的又一架被命名為“飛鳥三型”的飛機試飛成功。

飛行中,它可以傾斜,轉彎,飛8字形和盤旋,並能以每小時約35英裏的速度飛行半小時。後來,“飛鳥三型”經過改進後,載兩人成功地進行了飛行。

1908年,萊特兄弟第一次分別在歐洲和美洲各自駕駛新飛機作公開飛行,使當時在歐洲大陸上進行的原始的飛行發生了革命。

小朋友有沒有見過飛機或是坐過飛機啊?知不知道飛機的發展曆史啊,那就認真讀讀這則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