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認為,需要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原動力,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受需要支配而產生的,人的生命不息,需要不止,人若沒有了需要,生命也就停止了。但是由於人的需要受到社會的製約,個體需要的產生發展與滿足需要的手段都要受社會的物質條件,文化條件、道德和法律的製約。隻要滿足需要的手段是合理的,個體需要就是適應社會的,就是無可非議的,這樣,就使人們在適應社會要求的情況下希望盡量滿足自己的需要。但是,逆境阻礙了人的合理需要的滿足,社會使人產生挫折感。例如,貧困使人的物質需要的滿足受到限製;個別人的誣陷、誹謗使正直者的自尊需要的滿足受到阻礙和破壞,這些都會使受阻者產生挫折感。在挫折麵前,弱者會自甘暴棄,而強者卻認為自己的合理需要應該得到滿足,所以與逆境抗爭。這種抗爭使強者產生了巨大的行為動力,最終以戰勝逆境使自己的合理需要得到滿足為止。
強者能勇敢地麵對逆境,勇往直前。因為他們知道沒有勇敢就無法戰勝逆境,失掉勇敢就失掉了一切。歌德這樣說過:失去金錢損失甚少,失去健康損失甚多,失去勇氣損失一切。強者勇敢地承擔社會對自己提出的過高要求,自覺約束自己,逐漸適應了這種社會逆境。在與逆境的抗爭中,也由困惑,缺乏經驗,情緒難平逐漸到清楚成熟、情緒平靜,增強了對逆境的適應能力。在與逆境的抗爭過程中,都使個體的毅力得到了鍛煉。毅力是個體堅強的意誌品質,它是三種意誌品質的綜合:包括意誌的自覺性即行為有特定目標;自製性即能克製自己不利於特定目的的實現的不良心理,堅韌性即能自始至終地為實現目標堅持到底,逆境為強者設置了阻力,使強者感到苦,感到累,感到厭煩和失望。但強者畢竟是強者,他們反而在逆境中鍛煉了自己各方麵的品質。
逆境是主體以外的因素,是主體自己不能控製的,它反倒會控製主體,主體在逆境中產生挫折,會有一種被人擺布,任人宰割之感,這就使主觀能動性很強的強者產生要主宰自己命運的切身感受和需要。每一個立誌幹一番事業,立誌成才的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人,認識自己,調節自己,提高自己都必須是由自己親自操作的。緩解持續性的緊張調整節奏和速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緩解持續性的緊張。在工作場所,情緒、氣氛和環境因素的一成不變是不適當的。在一定環境中,情緒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麵。隻有當人們在一起工作時感到愉快,才能取得積極的、滿意的效果。相反,緊張的、不愉快的情緒也能在工作或人際交往的行為中反映出來。對工作場所的不滿意等消極的情緒,可以影響或融於一種氣氛,這種氣氛會使人們產生逃避的願望,沒有人願意生活在惱人的氣氛中。
在工作中,如果你所看到的、接觸的和聽到的一切事情令人生厭,你就更能感到導致緊張情緒產生的環境力量。如果你置身於緊張的工作環境中,隻要你留心,就會從同事們說話的語調中察覺到緊張充滿了工作場所,有時人們表現出來的感情是如此強烈和多種多樣。
緊張的情緒來自於工作環境,反過來又影響環境。心情惡劣時很容易誇大緊張的程度。如果你的上級並不支持或欣賞你的工作熱情和努力,如果他們總是下達錯誤的、不合適的決定而忽略你的一切反應,甚至也不注意你的成績,那麼你會怎樣想呢?痛苦?憤怒?不錯,對於有些人,憤怒是發泄壓力的途徑,而在另一些人那裏,壓力則導致了厭煩和麻木不仁。所有這些都是對工作狀況不滿的一種強烈的消極反應。
進一步說,如果上級不僅忽視你的工作成績,甚至還尋找機會批評你,那麼你的內心更增加了“被忽視”和緊張的感受。許多人會降低自尊心,產生憤怒或退縮的消極反應。
綜上所述,種種反應體現了在工作中能引起的情緒障礙的範疇。任何緊張都給環境帶來影響。一個氣味相投、富有合作性的氣氛,能緩解緊張並使工作具有吸引力和充滿愉快、積極的環境使人產生愉快、和諧的感受,使人比較寬容。消極的環境使人感到周圍充滿敵意、怨恨、厭煩、痛苦或遲鈍。對情緒健康的環境與一個消極的、破壞性的環境之間的差異進行探討是很重要的,它將使你能夠分析出,情緒變化與你產生緊張因素的關係。假如你想弄清緊張是如何從工作環境中產生的,那你就下列問題向自己提問,答案將有助於你揭示工作中的氣氛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你和你的同事們都有工作欲望嗎?人們在工作時常談論下班嗎?在工作中,人們出差錯嗎(較高的失誤率是消極情緒的一種跡象,由於壓力的影響,人們比平常更易犯錯誤)?你或你的同事頻繁地更換工作嗎(失業的高比率是緊張或其他消極影響的一個指標)?人們憂鬱嗎?你和你的同事們覺得不被賞識或受到輕視嗎?你的思維常有反複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