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1 / 3)

沒有了競爭對手,就沒有了比較的參照物,你就會鬆懈,就會倦怠,就會不思進取,就失去了前進的目標和方向。俗話說得好:“有壓力才有動力”,也正是對手的存在才激起了你超越自我和對手的鬥誌和勇氣,才讓你迸射出努力拚搏的活力和激情,你才有最佳的表現,才發揮出最好的成績。對手的進步壯大,是前進中的最好坐標

1.在與對手的競爭中不斷進步

市場競爭就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創新的成果都是暫時的、相對的,今天的成果明天不一定是成果。你不自己打倒自己的產品,就會被別人打倒,而與其讓別人打倒,不如自己先打倒自己。隻有不斷地自己打倒自己,才能在市場上永遠不被打倒,才能打中市場上的“飛靶”。

如果有一天一個企業在市場上被淘汰出局,這並不是被他的對手所淘汰的,一定是被用戶所拋棄的。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認為,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生存的關鍵就是速度。海爾競合的目的就是和對手一起獲得市場競爭所需要的速度。這個速度應該達到電子商務所要求的速度。

比方說與愛立信的合作,在手機上,是競爭對手,但在藍牙技術上是非常好的合作對象。關於競合,張瑞敏提出了三點:競合的基礎是優勢互補;競合的方式是資源互換;競合的結果是雙贏發展。

海爾的競合理論帶給我們以下啟示。

首先,永遠的憂患意識。“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企業競爭沒有終點,沒有勝負。把昨日的輝煌留給曆史,麵對現實,從頭做起,創造嶄新的一天,永遠地去“再贏一次”。

其次,永遠的活力。企業強大難,保持長盛不衰更難。重要的不是個別人,一部分人,而是全體人員,即每一個細胞都充滿了活力才行。因為,每個人都具有不可估量的能量。

正是基於此,海爾集團采取了更多地向下授權分權的做法,其目的就是要求每一個管理層次在握有權力之後,都能給下屬搭一個大舞台,促使每一個單位,每一個實體乃至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個責、權、利的中心。“人人是經理,人人是老板”,在這種氛圍中把每個人的潛能釋放出來。如果每個人每天都能革除舊的弊端,再造新的自我,給企業以新的定義,那麼企業肯定會無往而不勝。

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把一隻青蛙投入沸水鍋裏,青蛙受到強烈刺激後,猛地跳將出來;然後又將青蛙放在冷水裏慢慢加溫,青蛙意識不到危機將至,所以也不跳出,結果被活活燙死。由此我們得出結論:對於青蛙來說,最可怕的是“漸變”,而不是“突變”。

同樣,對於企業來說,最可怕的也是“漸變”,是那種創出名牌後誌得意滿、功成名就的安全感。其實不管你的牌子有多響,如果在危機四伏的市場競爭中,不時刻保持一種危機感和緊迫感,都是很難保證企業長盛不衰的。

企業這樣,人也同樣如此。工作中,如果已喪失了危機意識和奮發向上的鬥誌,那就說明你已到了危險的邊緣了。

科研人員要遵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這一“二次否定三個階段”的哲學原理,趕在別人否定之前先否定自己。因為市場處在不斷變化之中,所以海爾人認為創新的成果都是暫時的、相對的,今天的成果明天不一定是成果。你不自己打倒自己的產品,就會被別人打倒,而與其讓別人打倒,不如自己先打倒自己。隻有不斷地自己打倒自己,才能在市場上永遠不被打倒,才能打中市場上的“飛靶”。

一般企業出了一種暢銷產品,總要賣到濫市、顧客不再光顧為止。特別在國內,廠家往往有一哄而上的習慣,如果開發者不拚命地賣,後來仿效者的推銷就會鋪天蓋地超過他們,將其市場份額統統搶跑。海爾為了不蹈覆轍,總是給技術中心施加壓力,讓他們有新產品可以得意,但不可以陶醉,從新品推出的第二天就開始研製不同的型號規格,以適應或引導不同消費層次,也讓仿製者跟不上他們研製的速度。

張瑞敏認為,有速度才能有生存權,但是真正握住用戶的手,還必須有“第一速度”。大家都在比速度,隻能以市場的第一速度去滿足用戶需求,才能創造用戶資源。產品開發要有第一速度,銷售要有第一速度,糾錯不過夜也要有第一速度。

一個企業的管理者不能聽到這個“第一速度”就害怕,就感到有壓力,沒有壓力哪來的動力?我們就是要學習海爾這種以“第一速度”握住客戶的手的做法,用速度為企業創造效益。

2.對手是我們成功的標尺

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我們需要對手,因為對手是我們成功的標尺。我們也應當感謝對手,因為是他們的存在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是他們自身的努力,迫使我們更快地成長。事實上,正是因為對手的存在,才讓你變得越來越強,在不斷地與對手的競爭中超越自我。

現實生活中,競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搏擊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確立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一步的前行,都離不開與對手的對決。好的對手可以讓自己找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可以通過學習彌補自身的欠缺和不足,在不斷的摔打和磨礪中完善自己。

感謝對手,這是一種境界。隻有學會感謝對手,你才能真正領略到授人玫瑰手留餘香的魅力,才能懂得如何向成功之路援奮勇邁進。

2008年8月16日,中國男籃與德國隊進行小組賽第四場的比賽,此前中國隊已經贏了小組賽一場,隻要再打贏一場,就可以進入前八名。當中國球員經過四十分鍾的頑強拚搏,最終以59: 55的4分之優勢戰勝了對手德國隊,成功晉級奧運會男籃八強時,現場觀眾一片沸騰,為男籃的健兒們歡呼,為他們不畏強隊,不怕艱難,打出了中國人的士氣,打出了中國人的精神而驕傲。此時,中央電視台的女主播在為他們祝賀的同時,卻也不忘說一句:中國男籃贏了,感謝德國隊給了我們中國男籃一個成長的機會!

姚明說:我們不會選擇對手,我們會見一個打一個,見一個拚一個,打出我們的士氣,打出我們國人的精神,全力以赴打好每一場球。我們不選擇對手,因為在你選擇對手的同時,你已經是別人的對手了。我們不怕對手,因為隻有在強大的對手麵前,才會激發你的鬥誌,才會不斷地超越自己。

中國男子佩劍選手仲滿,真乃是一劍擊起千層浪,在比賽中克服了開局落後的不利因素,憑借自己穩定的心理素質和紮實的基本功,最終逆轉戰勝對手,奪得個人首個奧運冠軍。同時,這也是繼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欒菊傑贏得女子花劍冠軍以來中國擊劍隊24年來再奪奧運金牌。回首這24年來中國男佩所曆經的風雨,到仲滿的登頂,其間所經曆過的艱辛,灑下過多少英雄淚,正是這一次一次的與對手對決中,才會有今天的輝煌。

中國男子體操隊曆來是世界體操界的一支勁旅。然而,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男團遭遇滑鐵盧,比賽中的頻頻失誤讓他們甚至無緣獎牌。雅典的挫折未能讓中國男團泄氣,他們開始找差距,在刻苦訓練中日漸恢複了昔日風采。今天,2008年的8月12日,中國男子體操經過四年的臥薪嚐膽,重新獲得了男子團體金牌,站上了冠軍領獎台……他們沒有選擇對手,而是在與對手對決中挺進,哪怕熬白了那一頭烏絲。

冠軍隻有一個,每一個選手都是衝著最高領獎台來的,可在這登頂的過程中,需要跨越多少對手。我們不畏懼任何一個對手。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對手,就會甘於平庸,養成惰性,最終導致庸碌無為;一個群體如果沒有了對手,就會因為相互的依賴或潛移默化而失去生機與活力。擁有一個強勁的對手,會讓你時刻有危機四伏的感覺,會激發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鬥誌,會讓你排除萬難去克服一切艱難和險阻,會讓你想方設法去超越、去奪取勝利。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積累和提高自身的綜合知識與綜合素質,當你的綜合知識與綜合素質提高了,你的聯想能力和判斷能力才會變得更加堅強。更好地詮釋奧運精神的更高,更快,更強。

北京奧運會已勝利閉幕,中國運動員摘金奪銀,帶給國人無數驚喜和感動。多少人已用文字、圖片、錄影把那一個個精彩的瞬間進行定格,予以謳歌。本以為自己可以就這樣安享於這份快樂,但無論我如何隻想獨享這份快樂,“感謝對手給我們一個成長的機會!”這句話卻常纏繞在心裏,似乎我不為這份感動寫下個片言隻語,就不足以讓我記住那一份激勵。

“感謝對手給我們一個成長的機會!”這句話一定會激勵許多為成功而奮鬥的人。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我們需要對手,因為對手是我們成功的標尺。我們也應當感謝對手,因為是他們的存在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是他們自身的努力,迫使我們更快地成長。對手與我們一起被放在生活天平的兩端,互相驗證著雙方生命的價值。一旦失去了對手,天平就會失去平衡,而我們自身生命的重量也失去了憑據和依靠。也許你覺得,沒有時手的存在,你已然是一個勝利者。事實上,正是因為對手的存在,才讓你變得越來越強。失去了對手,如同黑夜中失去了一盞明燈,你會因此失去方向,失去奮發進取的動力。我們應當學會感謝我們的對手,因為他磨礪了我們的心誌,強化了我們的能力,增進了我們的智慧,激發了我們的潛能。

3. 對手是我們前進中的最好坐標

在與競爭對手的較量中,我們不斷被磨煉。如果我們是一把劍,那競爭對手就像一塊磨刀石,在與對手的交鋒中,把我們磨礪得鋒利無比,最終能斬斷荊棘。走向成功大道。沒有了競爭對手,就沒有了比較的參照物,你就會鬆懈,就會倦怠,就會不思進取,就失去了前進的目標和方向。

想想人的一生,能和我們一路同行的就是競爭對手。

從小到大,我們在與競爭對手的你追我趕、爭先恐後中共同成長。提起對手,我們更多的是羨慕、嫉妒和怨恨,覺得是他們占盡了先機,搶盡了風光,奪走了本該屬於我們的光輝和燦爛,讓我們變得平庸和無能。更讓人苦惱的是競爭對手的優秀會讓我們時不時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覺得自己不夠突出,總感歎自己如沙粒般暗淡,對手如寶石般燦爛;自己如小草般渺小,對手如樹木般參天;自己如失意燕雀,別人如得誌鴻鵠,直上雲霄,享萬裏鵬程。總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平,為什麼受傷、失敗的總是我?好像是對手剝奪了我們品嚐勝利和成功的機會。

因為對手,我們可能會怯懦、會迷茫、會妄自菲薄、會自暴自棄、會自輕自賤、會自怨自艾、會煩悶易怒,於是乎,很多人會遷怒於對手,並視對手為眼中釘、肉中刺,總想尋機諷刺、挖苦、打擊,大有讓對手一敗塗地才能解心頭之恨之勢。這實在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不明智的舉動。這隻能讓你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讓你活在對手的陰影裏不能自拔,讓你失去了自我,更失去了本該屬於你的勝利和喜悅!

讓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其實,競爭對手很值得我們尊重和感謝。

沒有了競爭對手,就沒有了比較的參照物,你就會鬆懈,就會倦怠,就會不思進取,就失去了前進的目標和方向。俗話說得好:“有壓力才有動力”,也正是對手的存在才激起了你超越自我和對手的鬥誌和勇氣,才讓你迸射出努力拚搏的活力和激情,你才有最佳的表現,才發揮出最好的成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競爭對手的優點、長處和過人之處,可以讓我們不斷完善自己、豐富自己、提升自己。我們在向他們虛心請教、學習的過程中,吸取了百家之長,集結了眾人之優,也就獲取了得到成功的資本和條件。

在與競爭對手的較量中,我們不斷被磨煉。如果我們是一把劍,那競爭對手就像一塊磨刀石,在與對手的交鋒中,把我們磨礪得鋒利無比,最終能斬斷荊棘。走向成功大道。越是和優秀的競爭對手在一起,就越能完善你的人格、培養你的能力、激活你的潛能、調動你的熱情、發揮你的才智,最終讓你登上成功的領獎台。

《老人與海》中漁夫曾說:“人不是生來為了被打敗的,他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種意誌在他與鯊魚的搏鬥中愈加堅定。他應該感謝鯊魚,鯊魚使他的精神鼓舞著那些勇敢的人。“在與競爭對手的較量中,我們不斷被磨煉。”如果沒有鯊魚,也許老人的話隻是一句自我標榜的豪言壯語,而有了鯊魚,老人的話卻成了他堅強意誌的寫照。“越是和優秀的競爭對手在一起,就越能完善你的人格、培養你的能力、激活你的潛能、調動你的熱情、發揮你的才智,最終讓你登上成功的領獎台。”其實與這樣的對手競爭,即使失敗了又何妨?漁夫的獵物最終被鯊魚消滅了,但反而成就了他的精神。

擺正我們的心態吧,讓競爭對手成為我們走向成功的催化劑,而不是前進路上的絆腳石。感謝對手吧,正是因為他們,我們的人生才變得驚心動魄、絢麗多彩、不同尋常!

4.要想非常成功,你需要對手

如果我們的生活少了對手,那麼我們很可能變得懶惰和安逸,不思進取,生活在碌碌無為之中。永遠不要試著消滅你的對手,有時候甚至要樂於看到對手的強大和優秀。希臘船王歐納西斯有句名言:“要想成功,你需要朋友;要想非常成功,你需要對手”

在我們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需要敵人麼?似乎不需要。因為敵人往往會增加我們的失敗,讓我們承受更多的痛苦,怎麼會需要“敵人”呢?其實不然,成功的最大敵人是懶惰和安逸,而不是對手。如果我們的生活少了對手,那麼我們很可能變得懶惰和安逸,不思進取,生活在碌碌無為之中。而有一個對手對我們虎視眈眈,那麼我們就會振奮精神,迎接挑戰。

對手是什麼?簡單地說,你是一隻羚羊,對手就是追逐你的狼;你是一匹賽馬,對手就是賽場上的另一匹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