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的富士通決賽,常昊慘敗給了李昌鎬。從此,常昊逢李昌鎬必輸,接連三年不得翻身。常昊後來回憶說:“那一階段,我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際,都連續輸掉了很多盤棋。尤其是對李昌鎬的時候,有機會的棋,抓不住;沒有機會的棋,更是輸得一瀉千裏。”
在強大的競爭對手麵前,常昊痛定思痛,沒有退縮畏懼,他勇敢地麵對現實,從競爭對手身上尋找自身的弱點。他覺得自己雖然屬於那種棋風厚實,大局觀較好的棋手,但卻缺乏一種精妙的算度與穩若泰山的霸氣。
與李昌鎬相比,每每到關鍵時刻,自己的算度總是要出現一些偏差,在劣勢麵前難以力挽狂瀾。由於對李昌鎬的“赤字”太多,處在衝擊地位的自己輸得越多,就越想通過勝利來證明自己,而越想獲勝,就越不能在比賽中篤定心神,就越容易出錯,也就離勝利越遠,如此陷入惡性循環之中。所謂“無欲則剛”,在以往和李昌鎬的交鋒中正是由於自己內心摻雜著太多的“欲念”,才在對局過程中心態失衡,要麼患得患失;要麼急躁冒進,全然不見平日那份沉穩堅韌。如果說競爭對手是一麵鏡子的話,那麼在李昌鎬這麵鏡子前,自己“顧影自憐”,顯示出了脆弱和不夠成熟的一麵。
通過分析和學習,常昊認識到自己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找到了失敗的原因,然後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揣摩競爭對手的優勢。2001年11月9日,經過三年磨煉,常昊終於戰勝競爭對手李昌鎬,首次殺進了三星火災杯決賽。
三星火災杯賽前,常昊的心態平靜而不失鋒芒:“就好比兩個人決鬥,一個人的刀還沒有拔出來,就被對方殺死了。這樣不行,至少我的刀要出鞘!”果然,常昊拔出了他的刀,一舉拿下了這場比賽,戰勝了競爭對手李昌鎬。
這件事情說明,從競爭對手這麵鏡子身上發現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後,再去努力糾正,奮發向上,這樣就可以完成人生以及事業的大逆轉。電視連續劇《亮劍》中最有名的台詞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真正的英雄要敢於亮劍。戰場這樣,職場上也是如此。敢於學習,敢於從競爭對手身上發現自我,超越自我,這才是競爭對手帶給自己的真正力量。
職場上,人們慣用一句話來形容競爭對手之間的關係,那就是“誰升起誰就是太陽”。你如果想成為新一輪太陽,就積極善待身邊的“鏡子”,讓他們伴隨你左右,時刻提醒你,時刻激勵你,看清缺點,改正不足!
8. 事業在與對手不斷趕超中壯大
我們都聽說過“棋逢競爭對手”這句話,意思是說,真正的競爭對手是與自己勢力不相上下的那個人,也就是說,競爭對手的水平恰恰反映出自我能力的強弱。麵對一個弱小的甚至不求進步的競爭對手,那麼你個人的水平也會隨之停滯降低;相反,一個強大的不斷進步的競爭對手對你是一個促進,促使你不斷趕超以求與競爭對手能夠同台競爭。
在一個團隊裏或一個部門裏,人與人之間就是競爭對手,此消彼長,競相向前。這並非是壞事,而是關係到團隊和部門工作順利完成、效益步步提高的重要因素。因為,一個單位或部門內部,人們之間是競爭又和諧的關係,時常鬧矛盾,有意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隻要能夠正確對待,充分發揮好利用好這些正常的矛盾,不但不會影響工作,而且還會有利於加強和促進工作。相反,如果不敢承認矛盾,或躲避矛盾,對工作反而是十分有害的。這就是前麵所講的,許多的時候,競爭對手之間是能夠相互促成成就的。
為什麼說競爭對手會促成你的成就呢?因為,凡稱得上競爭對手者,往往對你的缺點毛病看得比較清楚,要求甚為嚴格。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越是對你意見大的競爭對手,往往越是說話不講客氣,有意見直說,喜歡把話講在當麵,不遮遮掩掩,毫不留麵子,有時甚至搞得你在眾人麵前下不來台,讓你臉紅。但正因為有這樣的對你缺點看得清、講起話來不留麵子、讓你下不來台的人,才能真正使你對自己的缺點記得清楚,才能痛下決心,盡快地改掉自己的缺點毛病,以後別在眾人麵前丟醜。雖然,競爭對手對自己提意見不留情麵,不講客氣,但當自己的缺點毛病改掉,並獲得進步和成功之後,你就會慢慢感覺到,這些競爭對手的直言批評和指責,比那些親密朋友對自己經常甜言蜜語的奉承和誇獎,要有用得多。如果沒有這些“競爭對手”的不留情麵的批評和指責,自己也就很難有如此大的進步,更不可能取得讓自己感到吃驚的成就來。所以,每當與競爭對手一陣唇槍舌劍之後,每當取得一次次成功之後,又能從內心裏感受得到,還是有個競爭對手好,有了競爭對手好處多,多虧了競爭對手的批評和幫助啊!又非常地打心眼裏感激自己的競爭對手。如果沒有競爭對手,哪有自己今天的成功?
競爭對手不隻指出你的錯誤,促使你改進,而且競爭對手的進步本身對你就是極大促進。這就像很多公司喜歡大做廣告,但其廣告的影響範圍很大程度上並不是隻有它能夠獲利的市場,而這部分市場實際上是為競爭對手開發了。
著名的寶潔公司雖然實力雄厚,但它的福格斯咖啡在市場份額與利潤率上卻遠遠落後於通用食品公司的麥氏咖啡,這無形中就給人這樣的印象:要想從麥氏咖啡口中奪食,實在是太難了。寶潔公司成了通用食品公司的市場衛士。
可以說,保潔公司越強大,進步越快,那麼麥氏咖啡就越深入人心,因為它遠遠超過保潔公司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事情就是這麼奇怪,身在職場中的朋友,如果你的競爭對手取得了進步,你可以放心地與他同樂,你可以看到自己在他的“幫助下”取得了差不多同樣的進步。而且如果你的競爭對手足夠強大,正好可以用它來嚇退虎視眈眈的新來者。
這個案例同樣適用於職場中人與人的競爭,你和競爭對手的關係就像保潔和麥氏咖啡一樣。
當然,這種表麵現象並不長久,在競爭對手進步的刺激下如果不能真正進步,很快就會顯露原形,被競爭對手遠遠拋在身後。怎麼辦?你要在競爭對手進步的情況下奮起直追,看清差距,運足力氣,相信這段差距對你是最後的興奮劑。
德國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男人都去但從來不說的地方是紅燈區,女人都去但從來不說的地方是阿迪超市。
阿迪( ALDI)是德國最大的食品零售企業,沒有豪華的裝飾,沒有優雅的購物環境,甚至連停車場和購物所需的塑料袋都不提供,但無論是德國的窮人還是富人,都發自肺腑地“感謝上帝創造了ALDI”。
阿迪的成功使其創始人卡爾-阿爾布萊希特也成為“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三號人物,資產約計230億美元。作為零售企業,卡爾如何造就如此輝煌的成就,就連聞名世界的沃爾瑪在德國也不得不敗在他的手下,這其中的道理是什麼?
原來,卡爾在與競爭對手競爭中有自己獨特的方式,聽聽他是怎麼說的。曾有記者問卡爾,這樣毫無保留地把阿迪的成功經驗傳授給競爭對手或者潛在競爭對手,不怕有朝一日這些競爭對手超越或者搶占阿迪的市場份額?
卡爾幽默地回答:“今天我對競爭對手仁慈,他日競爭對手也會對我仁慈。通過培養競爭對手,可以讓我們更融洽,比如當有國外連鎖企業涉足德國時,我們一定會攜手抵抗;另外,對競爭對手的培養,可能會使他們變得更強大,這時也逼迫阿迪進一步提升。培養競爭對手最大的好處就是當競爭對手進步時,阿迪也不得不進步。如果阿迪與競爭對手同時進步,或者進步的幅度比競爭對手大,那麼阿迪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競爭對手進步是一劑強有力的刺激,是對自我加壓的有效方式,卡爾幽默的回答說明了這個問題,阿迪的成功更是最好的例證。隻有世界各地零售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作為其中一分子的阿迪才會有新的突破和進展。所以說,競爭對手進步是行業進步的表現,也是刺激自我進步的推動力量。
身處職場,工作當中不可能看不到競爭對手的進步,幫助競爭對手進步其實就是對自己的促進。要為競爭對手的進步鼓掌喝彩,這樣競爭對手也會反過來幫助自己進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為自己爭取更大的進步創造良好的人氣環境和最有利的條件。
9. 與對手共同進步是競爭的精華
有些人看到競爭對手進步會心存嫉妒,甚至設法陷害。意圖打垮競爭對手來彰顯個人的強大,這種做法無異於殺雞取卵,可能解了一時心頭之恨,卻帶來巨大危害。精明的職場人士不會做這種事情,他們明白,競爭對手進步對自己來說是促進,要想進步隻有在競爭對手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在人類社會中,同處一個團體的人們不管是朋友還是競爭對手,互相幫助、利己利他的範例很多,改革開放後出現的“溫州模式”其實就是合作共贏、互利共生的典範。因為你並非完美無缺,隻有讓你的合作者生活得更好,你也才能更好地生活。仔細想一想,我們與老板的關係,與下屬的關係,與同事的關係,與顧客的關係等等,其實不也是一種互通有無,共同發展的關係嗎?
王先生從事工藝品的出口,競爭對手可以說不少。但他有一個觀點,同比較談得來的同行定期聊聊天,交流一下各自對最近市場情況的一些看法,可以得到從其他渠道得不到的東西。比如,哪家工廠的貨質量好而且價格便宜,哪一個市場流行什麼品種,哪一個大買家有什麼新動態,哪一個展會的效果比較好,等等。這些信息並不屬於什麼非得嚴加保守的秘密,大家開誠布公地談出來,沒有什麼壞處。還有一點,他表示,從一些做得很出色的同行身上,他能學到不少東西,並以此來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王先生的做法是尊重競爭對手,求同存異,互通有無,互相學習,鼓勵競爭對手,激勵自己,從而使自己的事業越做越好。下麵這個寓言是從反麵說明互不尊重差異性,以己之長比人之短,最後雙方兩敗俱傷。這種情況在職場中也經常會出現,兩個競爭對手互不服氣,互相拆台,最後兩個人都失去自己的優勢而以失敗告終。
一隻青蛙看著自己的老鼠鄰居很不順眼,總想找個機會教訓教訓它。
一天,青蛙見到老鼠,勸它到水裏玩。老鼠不敢,青蛙說有辦法保證它的安全,用一根繩子把它倆連在一起,老鼠終於同意一試。
下了水,青蛙大顯神威,它時而遊得飛快,時而潛到水底,把老鼠折騰得死去活來。老鼠最後被灌了一肚子水,泡脹了漂浮在水麵上。
空中飛過的鷂子正在尋找食物,發現了漂浮的老鼠,就一把抓了起來,相連的繩子把青蛙也帶了起來,吃掉老鼠後,意猶未盡的鷂子把嘴又伸向青蛙。
在被鷂子吃掉之前,青蛙後悔地說:沒想到把自己也給害了。
作為職場員工必須知道如何應對環境,如何根據變化了的環境、變化了的競爭對手,修正自己的職業生涯和組織目標,增加目標實現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個人職業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有雙贏的心態,所謂“雙贏”:就是要讓競爭對手先贏,然後自己才會贏。要牢記,其個人價值是建立在團隊共有價值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競爭對手的共同價值觀上的,通過團隊這個平台來實現的,隻有做出業績,團隊發展了,組織贏了,個人才能贏。團體業績失敗了或做不出業績的,肯定自己或有些競爭對手是不合格的,隻有團隊發展了,競爭對手們也得到發展了,個人的價值才能從中得到回報和體現。
一天,上帝帶著一個教士來到地獄,教士發現地獄中的人們圍著一口盛滿粥的大鍋端坐著。雖然他們每人都有一把長柄勺子,但由於勺柄太長,他們誰也無法將食物送到自己的嘴裏去,隻能挨餓。上帝又帶著教士來到天堂,這裏的人們看上去既快樂又滿足,雖然他們也是圍著一口大鍋,每人手裏也拿一把長柄勺子。上帝見教士迷惑不解,便對他說: “難道你沒看出來這裏的人都學會喂對方了嗎?”
這個小故事說明競爭對手之間互相幫助也是個非常愉快的事情,每個人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當競爭對手遇到困難,你拉他一把,他成功了,他是不會忘記你的,當你遇到困難時,他也會用同樣的辦法來幫助你。要養成隨時幫助競爭對手的習慣,那樣競爭對手幫助你,才會把他的智慧和經驗無私地奉獻給你。
許多自然現象顯示:全體大於部分的總和。不同植物生長在一起,根部會相互纏繞,土質會因此改善,植物比單獨生長更為茂盛:兩塊磚頭所能承受的力量大於單獨承受力的總和。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彎。這些原理也同樣適用於人,隻有團結所有競爭對手,眾人一心,才能使團隊這艘大船,乘風破浪,勇往直前。隻有當人人都敞開胸懷,以接納的心態尊重差異時,才能眾誌成城,再攀高峰。
在與競爭對手學習競爭過程中,也有把握適度的問題。所以還要懂得克服盲目從眾心理,理解鐵軌原則的寓意。
鐵軌與鐵軌之間,總有一點間隙,這點間隙是為抗拒熱脹冷縮和外物撞擊設置的。向競爭對手學習,要學會與競爭對手保持一個合適的距離,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度”,超過“度”也會走向反麵。
正是由於差異的存在,才有了林林總總、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所以,我們要學會尊重競爭對手的個別差異,並找尋共同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團隊的力量,這樣才能水漲船高,使自己的事業獲得成功。共同進步是競爭的精華,兩敗俱傷是競爭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