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1 / 3)

我們固然有比對手聰明的地方,但對手的某些才智我們卻是不足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生活中,許多人都有自己的特長,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麵。自然,對手也可以做我們的老師。對手不是敵手,對手的存在,能夠讓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夠讓我們正視自己的短長,能夠讓我們不斷超越自己獲得更多的資本取得更大的發展。

1. 學習對手的聰明才智

一個人如果擁有聰明才智的話,無論他做什麼事都會得心應手。雖然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有大有小,並且也不盡相同,但聰明才智是可以通過學習來增長的。我們固然有比對手聰明的地方,但對手的某些才智我們卻是不足的。不過這沒關係,因為我們可以向這些對手學習。

我們固然有比對手聰明的地方,但對手的某些才智我們卻是不足的。把握好現在,在與對手的競爭中學習對手的一己之長,轉為自己所用,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位滿腦子都是智慧的教授與一位農夫比鄰而居,雖然他們地位懸殊,知識水平與性格也存在天壤之別,可是兩個人卻在同時做著一件事情,即計劃著自己如何能夠盡快富起來。

每天,教授都大談特談自己的致富計劃,農夫隻是在一邊靜靜地聽著。因為相比之下,農夫的計劃總是顯得很庸俗,所以,他非常欽佩教授的學識,並且始終依著教授的致富設想去實踐。幾年後,農夫成了一位遠近聞名的富翁,而教授依然坐在那裏給人們講解他的致富計劃。

可見,一個高的目標不能掩蓋其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一個管理者必須要明確自己與目標之間的距離,必須要用計劃去規劃自己的目標。計劃可以刺激你把將來的工作做得更好,但是,隻有把眼前的問題解決了,才能夠向著目標前進。

美國未來學家阿瑟-科斯塔向一些管理者提出了這樣的忠告:“管理者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一味地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而把眼前的問題疏忽了。他們當中有許多失敗者,就是因為把目前的職務看得太容易、太簡單,以為不值得他付出全部的精力。”

把握現在是計劃的第一步,任何消極的等待、不能將計劃付諸實施的做法都是自欺欺人。要知道,隻想不做的人隻能生產思想垃圾,成功是一把梯子,雙手插在口袋裏的人是爬不上去的。

成功是一次次行動的積累,威廉-詹姆斯說:“個人奮發向上的辛勤實幹是取得傑出成就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任何一種傑出的成就必然與好逸惡勞的懶散品行無緣。正是辛勤的雙手與大腦才使得人們富裕起來——在自我教養、智慧生長、生意興隆等方麵。”

在德國的各大中城市中,幾乎隨處可見戴希曼連鎖鞋店,並且所有喜歡到戴希曼買鞋的人都知道,戴希曼在鞋業中以其物美價廉而聞名,是真正的窮人鞋店。

海因茨-霍爾斯特-戴希曼是這家鞋店的主人,他的父親是一位熱心的鞋匠,出於對慈善事業的信仰,戴希曼從小就熱衷於幫助別人。在他12歲的時候,他經常會在半夜裏翻越自家的屋頂,為鄰居們送去食物。1945年,19歲的戴希曼接管了父親的生意,並且開始成立一家鞋店。

出於善良的本性,戴希曼希望顧客可以在他這裏買到價格最低,質量最好的鞋。1973年,戴希曼買下了瑞士的多巴赫鞋業連鎖店;1984年,他又買下了美國的萊克魯斯鞋業,隨後又進軍荷蘭,“征服”了範哈倫鞋業;1997年,他在波蘭開設了自己的又一家分店;2001年,他又先後進入比利時、英國、匈牙利等國家,成了名副其實的鞋業霸主。

後來,戴希曼終於發展成為擁有2000多家分店,年銷售額30多億美元的大老板。回顧自己的成功經曆,戴希曼說:“目標隻是成功的指南,而踏實的行動才是成功的基石。”

正是在這種意義上,狄克斯才會說:“我曾走過貧窮與病痛的深穀,當人們問我是什麼使我戰勝了大家都會遭遇的苦惱?我總是回答他們說:‘我既已度過昨天,是因為我在為今天做著不懈的努力;我之所以能熬過今天,是因為我著實在用行動為明天準備著。’”

可見,向那些用踏實行動贏得成功的人學習,好好地把握現在,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2. 拜競爭對手為老師

對手不是敵手,正是真正對手的存在,才使得我們的視野見識到了天外有天,才使得我們的頭腦由妄自尊大變得深刻冷靜,才使得我們自己在淩空虛蹈的瞬間醍醐灌頂如夢初醒。拜對手為師,正視對手,與高手過招,我們能夠不斷地校正方向,我們能夠不停地向前方奔跑,我們能夠不悔地抵達美好的未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生活中,許多人都有自己的特長,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麵。自然,對手也可以做我們的老師。對手不是敵手,對手的存在,能夠讓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夠讓我們正視自己的短長,能夠讓我們不斷超越自己獲得更多的資本取得更大的發展。

有人根據非洲雄獅與長頸鹿在追捕與奔逃的生存競爭中的各自表現寫下過這樣一段鼓舞人心的話:每天清晨,非洲雄獅都要告訴自己,今天我一定要努力奔跑,因為隻有努力奔跑,我才能夠捉住長頸鹿得到所愛的食物讓自己活下去;每天清晨,長頸鹿也告訴自己,今天我一定要努力奔跑,因為隻有努力奔跑,我才能夠逃脫雄獅的追捕為自己贏得一條生路。據說就是基於如上所述的這個原因,非洲的雄獅和長頸鹿比其他地方的雄獅和長頸鹿奔跑的速度都要快。在與對手的激烈競爭中,它們完成了對自我的超越。

《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天資愚鈍,師從洪七公,學會降龍十八掌,並不會用,但他與眾多對手過招中,逐漸領悟到招數的精妙,成為一代高手。可以說,這眾多的對手就是他另外的老師。而這樣的對手,又讓我們認識到了人外有人,不會狂妄自大,而是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校正前進的方向。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很輕鬆地找出這樣的例子。喜歡下棋的人都願找高手過招而不願意陪臭棋簍子幹耗時間。其實在下棋人的眼中也好,在平常人的眼中也罷,能夠算得上與自己棋逢對手的那些人,必定人格高尚、胸懷寬廣、才技俱佳。否則他根本不配做你的對手,你也不會選擇他做你的對手。

與不配做你對手的人爭鬥,會陷入既無趣味又浪費精力的漩渦中,這是每個有頭腦的人都應該避免的事情。但是,在與品德、才學都能夠堪稱一流的對手過招的時候,我們能夠豐富見識,磨煉意誌,並讓自己在不知不覺與潛移默化之中得到精神的洗禮,受到人格的熏陶。因為,真正意義上的對手間的較量,絕不是無恥小人間的蠅營狗苟,絕不是無恥之徒間的暗中算計,而是青梅煮酒,是華山論劍,在切磋才學中相互提升著對方的品性修養。

電視劇《神醫喜來樂》在很多地方電視台熱播,其中劇中的太醫王天和,因為醫術不如喜來樂,經常處處與喜來樂作對,欲致喜來樂於死地而後快,更別說向喜來樂學習優點了,甚至在身患絕症,生命垂危的時候,依然拒絕服用由喜來樂開出方子所抓來的藥,最終導致“含恨九泉”。這就是一個不懂得向同事學習而釀成的悲劇。

所以,我們要感謝對手。因為真正的對手是我們的老師,真正的對手是我們的鏡子,真正的對手是我們需要拚盡全力才有可能超越的目標。正是真正對手的存在,才使得我們的視野見識到了天外有天,才使得我們的頭腦由妄自尊大變得深刻冷靜,才使得我們自己在淩空虛蹈的瞬間醍醐灌頂如夢初醒。正視對手,與高手過招,我們能夠不斷地校正方向,我們能夠不停地向前方奔跑,我們能夠不悔地抵達美好的未來。

那麼什麼樣的對手才是最好的老師?並不是那些下三濫、不入流的人,而是人格高尚、胸懷寬廣、才技俱佳的人。以這樣的對手為師,我們“能夠豐富見識,磨煉意誌,並讓自己在不知不覺與潛移默化之中得到精神的洗禮,受到人格的熏陶。”

3.向對手學習是職場晉升的不二法門

一位資深體育教練曾經這樣說過:“競爭對手是每個運動員最好的教科書,誰要想戰勝競爭對手,誰就得向競爭對手學習。”同樣,在職場中,一個想得到晉升的員工就必須懂得向競爭對手學習的道理,這樣不僅可以取長補短,完善自我,而且還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最終超越競爭對手。

職場如戰場,作為一個求職或在職的員工,你時時刻刻都要麵對方方麵麵的競爭,比如:你的同事、領導、下級以及同行業的員工,這些都是你目前和潛在的競爭對手。麵對如此眾多的競爭對手,你必須擁有向他們學習的勇氣,從而學習他們成功的經驗,或借鑒他們失敗的原因,以防自己再犯競爭對手同樣的錯誤。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站得高的人不要始終隻向遠處看,要在不斷前進的路上回頭望一望不同學曆的人們,知識固然重要,人與人之間相互學習是必要的,這之間的差距可能隻是一條光線。謙虛討教將別人擁有的學到手,將自己的長處傳送出去,與他人共同分享共同創造奇跡。當奇跡出現的時候就可能是這個圓中明亮的一點。

一位資深體育教練曾經這樣說:“競爭對手是每個運動員最好的教科書,誰要想戰勝競爭對手,誰就得向競爭對手學習。”設想一下,在百米賽場上,你是否能跑出好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什麼人和你一起站在起跑線上。

2004年,中國運動員劉翔獲得110米跨欄冠軍時,與前世界冠軍約翰遜緊緊地抱在了一起。這是劉翔對約翰遜的尊重,也是向欄壇前輩的致敬,更是感謝這位老競爭對手的出色表現。如果沒有約翰遜,在短短的110米欄間,劉翔多少會有些孤獨。劉翔的成長,正是沿著約翰遜的腳步,一步一步走來並超越的,從開始的一點一滴地觀察、研究,到模仿和學習,揚長避短,逐漸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並最終超越了這位賽場“老師”,而成就了自己的霸業。

我們應該感謝約翰遜,因為正是有了這樣強勁的競爭對手,讓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不斷提高的劉翔,一個向更高、更快、更強不斷衝擊的劉翔。也正是有了約翰遜,劉翔才有了學習的好榜樣,更有了向更高目標奮進的動力。

“向競爭對手學習”,這是包括劉翔在內的每一個成功者都需要經曆的一堂必修課。身在職場,競爭激烈,每個人都希望超越競爭對手一步,率先登上成功的寶座。然而,或許你的天資聰穎,但別人的天資也不見得比你差,超越競爭對手並不是容易的事。如果你平時不注意向競爭對手學習,那麼你就會止步不前,到最後必然會落後於人,那麼你的升遷、加薪也就成了一個遙遙無期的夢想。

某外企的招聘會上,大學剛畢業的劉麗擊敗其他競爭對手,被錄用。而該公司原計劃要招聘一名有工作經驗的資深會計,讓他們改變計劃的起因隻是因為劉麗拿出來的一元錢。

因沒有工作經驗,劉麗在麵試時就遭到了拒絕,但她央求主考官:“請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參加完筆試。”主考官拗不過她,就答應了她的請求。結果,她以優異成績通過了筆試,在複試中,當人事經理得知劉麗無工作經驗時,決定放棄。於是,人事經理這樣告訴劉麗:“今天就到這裏,如有消息我會打電話通知你。”劉麗聽了,向經理點點頭,並從口袋裏掏出一元錢雙手遞給經理說:“不管是否錄取,都請您給我打個電話。”

人事經理從未見過這種情況,問:“你怎麼知道我不會給未錄取者打電話?”“您剛才說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沒錄取就不打了。”

人事經理對劉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問:“若你未被錄取,我打電話,你想知道些什麼?”“請您告訴我,我在哪些方麵未達到你們的要求,我好改進。”“那錢……”劉麗微笑道:“給沒有被錄用的人打電話不屬於公司的正常開支,所以由我付電話費,請您一定打。”經理笑了笑說:“請等會兒,我請示一下區域經理。”區域經理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對人事經理說,請把錢還給劉麗,不用打電話了,現在就通知她:她已被錄取了。

而這一方法,正是劉麗在上次招聘中,從一個競爭對手那裏學來的。那一次,劉麗比她的競爭對手考得好,而她的競爭對手卻最終被聘用,她不明白其中原因,就虛心地向競爭對手請教,競爭對手被她的誠懇打動,就把自己應聘多次總結的秘訣教給了她,結果這次真的就被她靈活運用,並收到了好的效果,最終應聘成功。

實際上,許多人正是通過向競爭對手學習尋求到晉升的良機,開始走向成功。他們以競爭對手為前進的助推器,時刻激勵自我不斷努力,終於成就了了不起的事業。

日本企業家福富先生,17歲時進入一家公司工作,當時與他共事的都是富有經驗、資曆較深的老員工。福富年紀輕,資曆淺,經常受到老板訓斥,受到老員工輕視,處境非常不妙。福富怎麼做才能與競爭對手一爭高下,受到老板重用呢?

聰明的福富沒有畏懼退縮,他把挨訓和慢待當作機遇,總是力求從中學會一點東西,知道一些事情。有了這樣的決心,福富在麵對老板和老員工時,不再像老鼠見了貓一樣驚慌逃走,而是主動上前,躬身行禮並謙虛地招呼說:“我難免有做不到的地方,請多指教!”礙於情麵,老板和老員工們不再擺架子,而以長者的風度指出他應該注意和改正的地方。福富洗耳恭聽,然後立即按照他們的指導改正自己的缺點,以求做得更好。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後,老板對他說:“通過長期考驗,我看你工作勤懇能幹,善於向他人學習,從明天起,你就是公司的部門經理了。”福富當時隻有19歲,卻戰勝了公司裏許多老員工,成為最年輕的經理,他的成功是由於他敢於虛心向競爭對手學習,創造並把握住了學習機會。

看完以上這個典型的案例後,我們得出個結論,如果你要想在職場中盡快得到提升,那麼就應該勇敢地向競爭對手去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習能力,注重學習細節,以促進自我的早日成功。

現代職場中,很多員工特別是具備高學曆的人一般都很自負,他們認為自己無所不知,專業知識豐富,平時的工作方式雖然與同事們有差距,那也是自己的工作風格和個人魅力的所在,這樣的細節問題不是評定自己的工作能力的標準。真的是這樣嗎?要知道,你的文憑隻代表你過去的文化程度,它的價值往往隻體現在你的保底薪金上,而它的有效期最多也就3個月。你如果要想在優秀的企業中站住腳,就必須從小學生做起,積極主動地向旁邊的人學習。反之,你就不可能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當中有所成就。

4. 互補為做一塊更大的蛋糕

競爭無所不在,職場競爭在不斷變化演進,因為精明的人士已經意識到競爭的焦點變了,從過去“少一個競爭對手,自己就能多得一份”的觀念轉變成與競爭對手共同創造一塊更大的蛋糕而分之。同行業之間如此,同事之間亦然,試想一下,從一塊更大的蛋糕上分食比起經過你死我活拚殺得來的更容易,也更多更大。

要想把一個蛋糕做大,我們必須學會尊重競爭對手,時時刻刻向競爭對手學習,隻有這樣,個人在職場中才能不斷提高,為自己一生的事業,畫上圓滿的句號。

尊重差異,換位思考。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能夠尊重對方不同的想法,彼此相處的空間就會擴大。這就要求我們,並不是要求對方,事事要如我的意願、符合我的標準。而是,我們要學會從對方喜歡的角度來欣賞對方;從對方需要的觀點去接受對方。尊重自己、體貼對方,人們相處才沒有負擔。同時,它更能讓我們聽到來自不同方麵和不同層次的意見和聲音。人的一生能有幾個真性情的、性格各異的朋友,是一大幸事,他能使你避免或減少決策失誤。無怪乎有人說:“與所見略同的英雄溝通純粹是浪費時間。”所以,我們要試著去了解這些差異,並珍視、善用這些個別的天賦。

互相幫助,互補共贏。在動物世界,即使凶殘的鱷魚也有合作夥伴。

公元前450年,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來到埃及。在奧博斯城的鱷魚神廟,他發現大理石水池中的鱷魚,在飽食後常張著大嘴,聽憑一種灰色的小鳥在那裏啄食剔牙。這位曆史學家非常驚訝,他在著作中寫道:“所有的鳥獸都避開凶殘的鱷魚,隻有這種小鳥卻能同鱷魚友好相處,鱷魚從不傷害這種小鳥,因為它需要小鳥的幫助。鱷魚離水上岸後,張開大嘴,讓這種小鳥飛到它的嘴裏去吃水蛭等小動物,這使鱷魚感到很舒服。”這種灰色的小鳥叫“燕千鳥”,又稱“鱷魚鳥”或“牙簽鳥”,它在鱷魚的“血盆大口”中尋覓水蛭、蒼蠅和食物殘屑;有時候,燕千鳥幹脆在鱷魚棲居地營巢,好像在為鱷魚站崗放哨,隻要一有風吹草動,它們就會一哄而散,使鱷魚猛醒過來,做好準備。正因為這樣,鱷魚和小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