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生活的平衡術(4)(2 / 3)

美國大財閥洛克菲克家族的子孫們,擁有幾十億美元的家產,生活優裕,身體.健康,然而他們又為人類做了些什麼呢?他們甚至無聊到了這種地步:用絨布做餡給客人們吃。這,是幸運兒的不幸,他們是精神上的病夫。

我們主張強身健體,因為沒有健康的體魄,生活再美好,你都不能很好地去享受。沒有健康的體魄,你即使在事業上成功了,也要比正常健全的人多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和代價。

但是,正如前文所舉過的例子說明的,有了健康的體魄,還必須有健康的心靈,而健康的心靈,靠自己去修養。

孔子說:“做君子好比射箭,自己不正就射不中目標,不中目標就要反省自身,尋找各方麵的原因。”古代聖人們還說:“你真誠地修德於心,飽學於身,自己的行為無所為而為,無所求而求,自然上可格天,下可格人。不祈求於天而自得人助,不求於人而自得天助,正是所說的“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所以孔子說:“不擔憂自己得位置,擔憂的是自己不能立誌。不要害怕自己沒有知識,去求取、探索、努力,就能得到知識。”又說:“君子謀求的是道理,不謀求吃喝;君子考慮的是道理,不擔心貧窮。”這樣,才能超越人生,呈現偉大!

如何做到自我淨化、自求多福呢?緊要的大戒大忌有八項:

一是戒私心。陸桴亭說:“名與利是天地間公共的東西,利隻有屬於公才廣大,名隻有屬於公才光榮。小人自以名利為私,而名利二字,始終有目的途徑。從聖人看他,必使他得到名聲,必使他得到俸祿,名聲何曾不是有氣味的東西。”一私就萬事都私,一公就萬事都公,這是要從心上去分辨的。至於從事情上看,天下都會人人可見,無需這裏多費口舌。

人們最難除去的就是私心。說起來差不多人人都能說,做到就實在困難,幾乎千萬人中難有一二。誰不對自己有私心,不對子女有私心,不對父母有私心?!我們試著冥思靜想,自我反省所存心動念與一生的行事,便知這裏所言不謬。想丟開常情,而存道心,除去人欲而存天理,隻有聖人才能做到。老子說:“我之所以有大災難,因為有我這副軀體;如果我沒有這副軀體,我還怕什麼災難?”所以隻有以大公無我的心,才能克製私心。

大抵要減要滅,不外乎從事情上去減去滅,從理上去減去滅,從心上去減去滅。這三點總能體驗到:天下越是為自己的人,越不能有自己;越自私的人,越不能成就於私;隻有以天下為大公的人,才能成就天下的大私。這就是說:大公能成就大私,無我能成就大我。真正做到舍己為人,舍己為天下,才有一個大我的存在。如果單從私出發,僅能成就一個小我了。能從公字出發,從公字上去存心立身做事,則一切都大有益處。這就是戒私心。

二是戒驕心。天玄子說:“作為領導,居在大位而像五位一樣,胸懷大德卻像沒有德,有大智慧卻像沒有智慧,有大功卻像沒有功。既不以君臨天下而傲視天下,也不以老師的態度麵對天下而訓示天下,更不能以威風臨天下而怠慢天下,這都是自亡而喪失天下的道理!”所以要虛心待人,以恭敬的態度敬人,以謙下的態度—F人,這就是限製驕心。

什麼是驕心?驕心也就是慢心與傲心,隻要稍微有點才華,稍微有點成就的人就容易犯這個驕傲之心,君臨天下的人最容易犯。以劉邦的豁達,對士人尤其害怕有驕傲的心理,何況不及他96人呢!因為最高領導人的手上操縱著名利、爵祿、賞罰、奪予、生殺的大權,可以使人富貴,也可以使人貧賤,甚至要你死就得死,要你生才能生,所以很容易傲視天下,認為天下誰人都不如我。

於是,便容易產生奴役天下,或者是師臨天下的觀念,這都是領導人的最大禁忌。奴役天下,招來的都是奸詐小人之才;師臨天下,招致的必是犬馬庸碌之才。像那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的聖賢人才,絕對不會甘願老死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