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了心悟道運用自如——糊塗韜略二(23)(1 / 3)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淵帶領起義軍攻下長安,立代王侑即天子之位,稱為恭帝,改元義寧,尊奉尚在江都遊玩的隋煬帝楊廣為太上皇。李淵被封為唐王,並擔任宰相之職。至此,唐王李淵正式掌握軍政大權,雄踞長安。

第二年,也就是義寧二年(公元618年)三月,宇文化及領兵衝入江都宮中,殺了隋煬帝,隋朝正式滅亡。五月,唐王李淵即脅迫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唐。

李淵即為唐高祖。高祖李淵改年號為武德,立長子建成為太子,封世民為秦王。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主要是憑借李世民的謀略和武功。從義軍起兵到草創王國,都是年輕有為的世民奮鬥的成果。從這個角度講,世民才是唐朝真正的創建者。

大唐帝國雖已成立,但掌握的地區不過以長安為中心的關中一帶,各地還有群雄割據,有的還自以隋朝為正統。當然,討伐群雄,獲得輝煌戰績的,依然是秦王李世民。

這個時候,李世民不過是個21歲的青年,但是他終日奮戰,櫛風沫雨,將敵人各個擊破,事實證明他有非凡的軍事天才。他的英名已傳遍天下。

這時的世民雖然年輕,但業已是有家室的人,夫人便是後來的長孫皇後。

長孫皇後,河南洛陽人,其先世源於北魏皇族拓跋氏,因擔任過宗室長,故改長孫氏,祖父長孫兕曾任北周左將軍。父親長孫晟,任隋右驍衛將軍,為文帝和煬帝二朝的名將。

長孫晟於大業五年(609年)去世,使“門傳鍾鼎,家誓山河”的家族漸漸沒落下來。長孫晟的妻子是隋代洮州(治今甘肅臨潭縣)刺史高勵之女,治禮郎高士謙的妹妹。長孫晟逝世後,其妻兒不為庶長子孫安業所容,士謙即命人將孀居的妹妹和甥兒、甥女接到家中,男的就是後來唐初的名將長孫無忌,女的便是唐代上元元年(674年)八月被尊號為文德順聖的長孫皇後。

高士謙見甥兒長孫無忌喜歡學習,聰明,頗通文史,甥女兒也喜歡讀書,而且一言一行都遵守禮教,對他們更加喜歡。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見到李世民,認為他絕非平庸之輩,就決定將甥女許配給他。隋大業九年,因為當時社會動亂,兩家長輩匆匆忙忙給兩個未成年的孩子成了親。

李淵之妻因病去世後,這個13歲的長孫氏,就擔負起家庭主婦的責任。加之長嫂體弱,常住娘家,三弟元霸又得了重病,她為家庭付出了很多心血。

世民夫妻成婚後,互相敬重,長孫氏見丈夫愛習武藝,喜拉硬弓,就把家中長孫晟的弓取來交世民使用。她見世民“玄鑒深遠,臨機果斷”,“不拘小節”,心中既歡喜又擔心。歡喜的是丈夫是個聰明、勇敢、才智過人的人,自己終身有了靠山;擔憂的是,社會動亂,丈夫“不拘小節”,怕遭不測,於是她請哥哥長孫無忌和族叔長孫順德和世民交往,伺機相助。

世民見妻子長孫氏賢達,通情達理,使府中上下一片和諧,父子能安心處理外界事務,無後顧之憂,心中極為高興。

李建成雖被立為帝位的合法繼承者,但他在各方麵都趕不上李世民,為鞏固自己的地位,他拉攏四弟李元吉來共同對付李世民。雙方的矛盾愈演愈烈。長孫氏看到這些情勢,在處理各種問題時更加謹慎小心。她對唐高祖李淵非常孝道,對高祖的嬪妃們也極為恭順,這就博得了他們對李世民的好感。由於長孫氏努力彌合,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矛盾長時間沒有公開化,這對李世民暗中奪權很有利。

武德九年(625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在玄武門設計將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殺死,消滅了他們的勢力。這就是唐代曆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事件”。六月七日,李淵不得已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不久,李淵又表示願意提早退位。八月,李世民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大赦天下,立長孫氏為皇後。這年世民30歲。

次年正月,改元“貞觀”,開創了“貞觀之治”的新局麵。

在玄武門事件中,長孫氏為鼓舞士氣,在戰鬥進行得最激烈的時候,親自到將士中發放盔甲並慰問和鼓勵他們,霎時全軍上下,精神振奮,鬥誌昂揚。在他們的全力抗擊下,取得了玄武門戰鬥的勝利。此次戰鬥的勝利,為李世民後來奪取皇位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長孫皇後作為唐太宗李世民的賢內助,不僅在生活上給予他無微不至的幫助,而且在政治上也是太宗的得力助手。唐太宗非常賞識長孫皇後的見解和才幹,常常和長孫皇後談論賞罰事情。賞罰是國家大事,關係到全局。每當這時,長孫皇後總是以自己是女子,不便問政而謙虛回避。據說,當太宗詢問她對國政的意見時,她總是這樣回答:“書上曾提到,牝雞司晨,家必滅亡呀。”唐太宗再三堅持,長孫皇後才勉強應命。她的意見,常常精辟準確,得到唐太宗及大臣們的尊重。

長孫皇後深知,要使國家長治久安首先就要杜絕外戚專權。她看過很多史書,對於曆史上由於外戚專權而導致的國家衰敗,政權旁落深惡痛絕。所以,長孫皇後對自己的家庭、家族要求十分嚴格,不允許他們無功受祿,仗勢欺人。長孫皇後的哥哥長孫無忌與太宗李世民是交情很深的老朋友,在開創大唐基業的過程中,協助李世民,立下了赫赫功勳。唐太宗對他很信任,引為心腹,給予他特殊的待遇。長孫無忌不僅可以自由出入皇帝的後宮臥室,而且皇帝有事必定和他商量,他的地位遠在其他大臣之上,長孫皇後為此感到深深的憂慮。當她知道唐太宗打算任命長孫無忌為宰相時,馬上請求皇帝說:“我身為皇後,已經是很尊貴了,實在不希望兄弟子侄再受到朝廷的加官封爵。漢代的呂後、霍光專權之事,理當深以為戒。望陛下不要用我的哥哥為宰相。”她還擔心唐太宗不答應她的請求,又悄悄地把長孫無忌招進宮來,讓他自己去懇求唐太宗。唐太宗出於無奈,隻好姑且不提長孫無忌升遷之事。但是,長孫無忌的功勳和才幹是卓著的,唐太宗李世民不願因避外戚專權而埋沒人才。所以,不久以後,仍然任命長孫無忌為宰相,但因長孫皇後堅決請示,免去了他的尚書右仆射職務。長孫無忌在長孫皇後的影響下,始終謙虛謹慎,忠心耿耿。最終因不同意唐高宗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後,被誣謀反,流放黔州(治今四川彭水),死於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