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提供一種劃分責任範圍的方法。如果兩人坐在一起,一方告訴對方他最擅長什麼,他處理什麼情況最有能力。如果對方同意了,這便可以算作是他的責任範圍之一。比如妻子也許會向丈夫說:“你勸止孩子們爭吵的方法真有效。我想你在周末若能接管教育孩子們的事,那就更了不起了。我已管了他們一星期,但總覺得有點兒束手無策。”如果丈夫同意,她便能脫身去做別的事。這時丈夫可能會建議她管家庭開支的帳目,因為她可以在周末有條不紊地整理帳目,而他卻很討厭做這種事。
這樣劃分範圍並試行一星期之後,夫妻們再對這些範圍和時間進行調整;而通常隻模糊地涉及誰最“體貼”、誰“付出”得最多。這類摩擦表現出一方都希望對方認定他至少貢獻了他自己的一分,期望表達出自己的關懷,並要求對方對此加以讚賞,但是這通常隻能導致更進一步的爭執、反唇相譏和爭鬥狀態。因而,配偶雙方最好都能避免競相考慮如何“擊敗”對方,而站到對方的立場上理解他的感受,自問:“如果我如此這般地做,珍妮(或約翰)會有什麼感覺?”這種方法使人能遠瞻其理解行為的未來,明白合作並不隻是一時一刻的事,而應需是經常的。
這種經常的合作,將會對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東臨竭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這首著名的《觀滄海》,抒發了曹操囊括四海,一統天下的豪邁氣概和雄心壯誌。
曹操一生軍旅,南征北戰,依仗著他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鬥,終於削平了北方的割據勢力,結束了漢末以來長期的軍閥混戰局麵,統一了北方。在他統治的地區,實行了打倒豪強、革除弊政、整頓不良風俗、組織軍民屯田、興修水利,以及破格選拔人才等一係列有利於國家統一、恢複和發展農業生產的進步舉措,對於安定人民生活,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
曹操由於階級的局限性,他也曾積極參與鎮壓過黃巾起義。在戰爭中,也往往實行大規模的殺戮等行為。但他一生的主要活動,對於推動我國曆史的進步起了積極的作用。西晉史學家陳壽曾為曹操作傳,稱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唐太宗李世民也稱曹操是“哲人”,說他“以雄武之姿,當艱難之運。棟梁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於往代。”魯迅也非常佩服曹操,說他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是一個英雄。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縣)人。曹操出生在漢末,正值一個動蕩不安的時期。《三國誌·魏書》評曹操曰:“運籌演謀,鞭撻宇內,……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禦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在曹操戎馬倥傯的生涯中,有一個寬厚明達、儉樸謹慎的婦人,常常隨軍照顧曹操的生活起居,與曹操同甘苦、共患難,她,就是曹操的夫人——卞氏。在三國時代的婦女中,卞氏無論是品行、見識,都稱得上是佼佼者。
東漢靈帝的時候,沛國譙郡城來了一位姓卞的歌舞女藝人。她技藝超群,容貌端麗,一下子就轟動了整個譙郡城,使許多紈絝子弟都愛慕不已。這其中就有一位年輕的孝廉,就是曹操。《三國誌·魏書》上說曹操“好遊獵,喜歌舞”。
當時的譙郡城並非通都大邑,所以高水平的文藝演出並不多,卞氏的美貌和技藝使他傾倒,於是就納卞氏為妾。這時卞氏年僅20,比曹操小三歲。
曹操在納卞氏之前,已有了丁、劉二位夫人。劉夫人早卒,留下一子名曹昂,後由丁夫人撫養。丁夫人疼愛曹昂,猶如親生,還經常嗔怪曹操對曹昂關心照顧不夠。後來曹昂隨父南征,不料被張繡所殺,丁夫人肝腸寸斷,晝夜哭泣,並且埋怨曹操,說什麼是誠心要殺害他。對於丁夫人的嘮叨不休,曹操十分惱火,就派人將丁夫人送回譙郡老家,希望她能早些平靜下來,忘掉喪子之痛。可是丁夫人哀怨更深,曹操親自去接,久立門外,也不見他,曹操見丁夫人態度堅決,毫無回心轉意的可能,就與她斷絕了夫妻關係,而立卞氏為夫人,這時已是建安初年,卞氏41歲了。自此以後,直到曹操去世,二十多年的時間裏,曹操由一般官吏,曆任州牧、丞相、魏王,“挾天子以令諸侯”,地位升高至僅僅名義上次於漢獻帝,而且廣有姬妾,但他對卞後始終是尊重、敬愛,從未起過廢黜或厭棄的念頭,他們感情篤厚,當然這並不是因為卞氏年輕時的色藝,而是因為她那寬厚與明達的可貴性格。
東漢末年,漢室衰頹。桓、靈二帝時,宦官把持政權,與朝臣之間的鬥爭異常激烈。中平六年(189年),靈帝歿。由於立嗣問題,大將軍何進召西涼刺史董卓進駐洛陽,結果宦官雖被剪除,但是董卓廢少帝,立獻帝,驕橫跋扈,野心勃勃,較宦官集團有過之而無不及。董卓見曹操精明能幹,非等閑之輩,有意收他為自己的親信,以培植壯大自己的勢力。他就假托漢獻帝的名義拜曹操為驍騎校尉,並且要同他商量軍國大事,可曹操卻另有打算,他預見到董卓必將失敗,不足與之謀大事,可又怕董卓加害於己,不敢公開抗命,便“微服東山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