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行藏拙寡能節勞
〔原文〕
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習靜,寡能者可以節(1)勞。
〔注釋〕
(1)節:減少。
〔譯文〕
少言談的人可以杜絕嘴巴上的忌諱,少行動的人能隱藏自己的笨拙,少智謀的人可以保持閑靜,少能耐的人能減少勞累。
器虛則注器滿則覆
〔原文〕
器虛則注(1)之,滿則覆之;木小則培之,大則伐之。故虛可處,滿不可處也;小可處,大不可處也。(何大複語)〔注釋〕(1)注:灌。
〔譯文〕
容器空虛就可以往裏灌入東西,如果盛滿了就會翻倒出來;幼小的樹木會有人培育它,如果壯大了便會有人砍伐它。所以為人處世該明白這樣的道理,即內心謙虛的人可以相處,而內心自滿的人不可處;小人物能相處,而大人物不可相處。
簡緣習靜排沙尋金
〔原文〕
衰病多事,如入荊棘中,觸處掛閡。簡緣習靜,如排沙尋(1)金,往往見寶。
〔注釋〕
(1)尋:尋找。
〔譯文〕
衰弱多病,惹是生非,如同是進入了荊棘叢刺中一樣,碰上什麼都會被牽扯被阻隔。減少與外界的接觸保持安靜,就象是排除沙子尋找金子一樣,往往會見到寶藏。
風流得意輒生悲涼
〔原文〕
人常想病時,則塵心自滅;人常想死時,則道念自生。風流得意之事一過(1),輒生悲涼;清真寂寞之境愈久,轉有滋味。(崇修指要)〔注釋〕(1)過:經曆。
〔譯文〕
人經常想到病痛的時候,便會使塵世之心自然消除;人經常想到死亡的時候,便會使道德的意念自然生起。人在風流得意的事情過後,內心馬上就會生出悲涼之感;而在清真寂寞的境況下生活愈久,反倒會品味出生活的滋味。
操心適度修身之要
〔原文〕
萬般補養皆虛偽(1),惟有操心是要規。(許魯齋語)〔注釋〕(1)偽:假。
〔譯文〕
世上所有的滋補養身之藥,全是虛偽不管用的;人間惟一值得牢記的一條重要戒規,便是應該安神靜氣,操心適度,這樣才會有益於身心。
攝生之道大忌嗔怒
〔原文〕
攝生之道,大忌嗔(1)怒(百警世編)
〔注釋〕
(1)嗔:生氣。
〔譯文〕
保養身體的方法,最忌諱的就是生氣和憤怒。所以最好避免它。
人將患病酒色在先
〔原文〕
人之將疾(1)也,必先酒色之好。國之將亡也,必惡直諫之言。(辛文子語)〔注釋〕(1)疾:生病。
〔譯文〕
人在即將患大病的時候,必定是因為先沾染了酗酒好色的惡習。國家即將要危亡的時候,一定是因為有人陷害了那些敢於直言規勸的忠臣。
窮寇勿追獸窮則搏
〔原文〕
君子不迫人於險。當危急之時,操作在我,寬一分則彼受一分之惠。若扼之不已,鳥窮則攫,獸窮則搏,反噬之禍,將不可救(1)。(脈望)〔注釋〕(1)救:挽救。
〔譯文〕
有德之人不會把別人逼迫到危險的地步。當別人處在危急的時刻,如果操縱的支配權在我手裏的話,寬容人家一分,便會使對方得到一分的好處。如果逼迫不止,掐住人家的脖子往死裏弄,正如把鳥兒逼得無處飛它就會反撲,把野獸逼得無處跑它就會拚命,人也一樣,你逼他到了絕境時,他便會拚命反咬你,得來大禍將無法挽救。
受人之侮不動於色
〔原文〕
覺(1)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拈屏語)〔注釋〕(1)覺:覺察。
〔譯文〕
覺察到別人在欺騙自己,而不表露出言談;受到了別人的侮辱,卻不動聲色。這樣做,其中有很深的含意和道理。
速不如思意不如平
〔原文〕
處事速不如思(1),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張無垢語)〔注釋〕(1)思:考慮。
〔譯文〕
處理事情,急速而行不如思考後再做,草草從事比不上穩穩當當,意氣用事不如平心應物。
簡可製繁易能製難
〔原文〕
處事當以簡易。簡以製繁,易以製難,便不費力。乾坤之大,所以使萬物由其宰製者,不過此二字,況於人乎(1)?(郭仲晦語)〔注釋〕(1)乎:呢。
〔譯文〕
處理事務應當是簡單易行。簡單就可以防止繁雜,容易便可以製約困難,這樣做可能避免浪費精力。天地廣大,它所以能使世間萬物受自己的主宰和控製,無非就是用了簡易這兩個字產生出來的辦法,何況對人呢?看來處理問題當力戒繁鎖哲學。
小人諂笑寒冱凝腹
〔原文〕
聞(1)君子議論,如啜苦茗,森嚴之後,甘味芳溢;聞小人諂笑,如嚼糖水,爽美之後,寒冱凝腹。(樵談)〔注釋〕(1)聞:聽。
〔譯文〕
聽了有德君子的意見,如同喝了苦味的茶水一樣,森嚴畏人之後,甘甜芳香的氣味就會飄溢而出;聽了無德小人的討好媚笑,如同喝了糖水一樣,爽美悅人之後,冷凍的寒氣就會凝結在肚裏。
德行有缺何以對天
〔原文〕
衣垢不湔,器缺不補,對人猶有慚色;行垢不湔,德缺不錯,對天豈無愧(1)心?(樵談)〔注釋〕(1)愧:慚愧。
〔譯文〕
衣服髒了不清洗,器具破了不修補,這樣子見人還真有點羞愧之色;行為髒汙不刷洗,品德殘缺不改過,這樣對天難道沒一點慚愧之心麼?
念及子孫處事則平
〔原文〕
言行擬古人則備進,功名符天命則心閑,報應念子孫則事平,享受慮疾病則用儉(1)。(座右銘)〔注釋〕(1)儉:節約。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