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嶽鍾琪成功地使用了奇謀,不僅保住了進軍西藏的咽喉要地三巴橋,而且兵不血刃地收降了察木多地區的叛軍,真可謂用兵如神,出奇製勝。

保成審“皇孫”

有一年春天,乾隆皇帝南巡回鑾,駐在涿州行宮。這一天,有一位僧人帶領著一個小孩來到行宮大門外,說這個小孩是乾隆帝早年遺棄的皇孫,要前來與皇祖相認。僧人見門官不信,不給通報,便說出了事情的緣由。據僧人說,這個小孩是履端王永誠(即乾隆帝之第四子)的次子,是王爺嫡福晉所生。而深受王爺寵信的側妃王氏乘王爺不在府中的機會,派人把這個剛出生的嬰兒遺棄在野外,幸好被僧人搭救,把他撫養長大。門官聽他說得有板有眼,知道事關重大,不敢怠慢,急忙報了上去。

乾隆知道永誠的次子早年夭亡,也聽說過永誠側妃王氏出於嫉妒,把這個孩子遺棄的事。當他得到門官的報告後,不免有幾分相信。然而他又怕其中有詐,因為曾經出現過幾起有人假冒皇孫的案件。於是他決定先把前來的僧人和小孩帶回北京,弄清他們確切的來曆再說。

回到北京後,乾隆訊問了永誠的嫡福晉。據她說,永誠的次子的確是出生後夭折的,死時,她還抱著痛哭。可是乾隆又聽到有人報告說,永誠嫡福晉懷抱的死嬰正是被王氏掉了包的。弄得乾隆半信半疑,一時難於斷定。最後,他把審明此案的任務交給軍機處的一班大臣去辦。

軍機處的首席軍機大臣就是清代有名的大貪官和珅。和珅帶著軍機處的全班人馬,在皇宮的一座大殿設堂會審。會審殿堂又高大,又森嚴。軍機大臣麵無表情地端坐在正中,兩旁站立著手持各種兵器的武土,一直排到殿堂外麵的大門口,形成一條人形甬道。待一切準備停當,和珅便下令把那個小孩帶上。這個自稱為皇孫的小孩長得五官端正,眉目清秀,一副富態樣。他的舉止也很大方,進來之後,對會審殿堂的森嚴場麵並不怎麼害怕,很從容地走過武士林立的中央大道,直奔殿堂正中的座位而來。他見當中有一個空位子,二話不說,一屁股坐在上麵,並厲聲說:“和珅過來,你是皇祖的近臣,現在皇家骨肉被拆散,咫尺之間不能相認,你知道這是什麼罪名嗎?”

小孩的這一發問,倒使和珅等一班人發了怔。原來自打一開始看到這個小孩後,和珅等人就犯了嘀咕,心裏想,這個小孩的長相、舉止果然不凡,竟然在禦林軍麵前也毫無顧忌,如果不是天潢貴胄,如何能有這般氣度?剛才的問話,儼然是主子對奴才的口氣。他們生怕萬一是真的,怠慢了,不僅會得罪眼前這位“少主人”,而且還會觸怒皇帝,一旦怪罪下來,吃不了可要兜著走。一時間,大家誰也不知該怎麼回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樣子十分窘迫。而那個小孩卻坐在當中的椅子上越發得意起來。

正當盤詢無法往下進行的耐候,突然在軍機大臣的隨行人員中走出一個人,帶著滿腔怒氣,大步流星地走到小孩麵前,重重地抽了他一個嘴巴,大聲吼道:“你是哪裏來的野孩子,受誰的指使,假冒皇孫,欺騙皇上,幹這種滅門九族的勾當?”大家定睛一看,這個人原來是軍機章京(清代軍機處的官員分兩種:一種是軍機大臣,是主事的高級官員,另一種是軍機章京,一般由中級官員派充,是軍機大臣的副手)保成。這一巴掌打得太重了,一下把那個小孩從座位上抽到地下。隻見他一手捂著留著紅指印的麵頰,一手支撐著地麵,眼中噙著淚水卻不敢哭出聲來,剛才那副趾高氣揚的神氣消失得無影無蹤。保成繼續厲聲追問,終於迫使那個小孩說了實話。

小孩供認,自己本姓劉,是某地樹村人。不久前偶然遇見一個僧人,教他假扮皇孫,直接攔駕見乾隆帝。還說一旦事成,便有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小孩年幼無知,經不起僧人的威脅利誘,便答應了。僧人還給他講了好多關於皇宮的事情和規矩,告訴小孩,隻要記住他講的話,臨事鎮定,擺出皇孫的派頭,保證萬無一失。這個小孩剛才的舉止神態和問話都是故意作出來的,並不是天潢貴胄的遺傳氣質。

案件審清後,軍機大臣把結果上報乾隆。皇帝聞聽大怒,立即傳令將那位設騙局的僧人極刑處死,至於那位假皇孫,令念他年幼無知,免去死刑,被罰流放邊疆。而在審理此案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保成,以機智、善斷,受到皇帝的賞識,後被提拔為侍郎。(清朝中央政府設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各部的首長為尚書,次長為侍郎。屬於官場上的高級職務。)騙局是奸謀,識破騙局要用智謀。假皇孫被帶進之後,保成對他作了仔細的觀察,發現了一個問題,一個從未到過皇宮,見過大場麵,年齡不到十歲的小孩,在氣象森嚴的會審殿堂竟然會毫無懼色,這難道不是有意做作嗎?騙局演得過於真實就會露出馬腳。保成據此斷定這個皇孫是個冒牌貨。於是就采取突然襲擊的方式,對小孩連蒙帶唬,終於“詐”出了實情。他用的是“以詐破詐”之計。隻不過保成的“詐”為“實”,僧人小孩的“詐”為“虛”。大凡搞欺詐的無不色厲內荏,表麵上盛氣淩人,內心卻空虛得很,生怕騙局被人揭穿。在審理此案的過程中,保成不僅沒有被假象所蒙蔽,反而緊緊抓住對方內心膽怯的心理特點,以“實詐”的方法,把騙局當眾戳穿,顯示出他具有過人的斷案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