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鏞明褒暗貶阮元

阮元與曹振鏞都是清乾隆朝進士,又皆為曆事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的元老重臣。道光朝時,阮元正任雲貴總督,他不但學問淵博,精於金石文字,在文人學者、官僚士大夫那裏極負時望,而且深得道光的信任與尊重。曹振鏞當時正任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也深得道光帝的寵信,但他同阮元麵和心不和,時時伺機對阮元進行貶抑排擠。

有一天,道光帝與曹振鏞偶然談及阮元,道光帝問曹振鏞說:“阮元很年青時就中進士,入翰林,剛及壯年就升至二品高官,曆任封疆大吏,鎮撫一方達三十餘年,他究竟有些什麼超人的才能呢?”曹振鏞聽後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和顏悅色地說道:“阮元的才能皇上可能尚有所不知,他之所以能得意於仕途,步步高升,原因就在於他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學問優長。”道光帝接著問曹振鏞:“何以見得阮元學問優長呢?”曹振鏞對答說:“阮元現任雲貴總督,政務繁忙,百業待興,若是其它督撫,必會忙得廢寢忘食,焦頭爛額,決無時間研究學問,但阮元卻不然,他每天都在總督衙署與一班文人學士談文說字,考據古籍,日以繼夜,孜孜不倦。”道光帝聽後臉色大變,默默不語。曹振鏞臉上卻掠過一絲不易為人察覺的微笑。不久,道光帝以明升暗降的方法,將阮元調至朝內做了一名有名無權的大學士。

曹振鏞並未說及阮元一句壞話,道光帝為什麼對阮元的印象變壞了呢?這正是曹振鏞高明陰險之處。曹振鏞與阮元素有矛盾,他若在道光帝麵前公開明確地貶抑阮元,不但有可能給人以挾嫌報複的不良印象,難於取得預期的效果,而且可能會傳到阮元那裏,使雙方更為水火。曹振鏞常在道光帝身邊,深知道光帝久欲整飭吏治官風,最惱恨的就是各級官員因循疲玩,不能妥善處理地方政務積習。他明為褒揚阮元好學,實則故意觸發道光帝不滿之處,巧妙地達到中傷他人而不留任何痕跡的目的。

和珅計陷尹壯圖

清代乾隆朝後期,大貪官和珅受寵專權。他結黨營私,貪汙行賄,把朝廷上上下下搞得烏煙瘴氣。俗話說,做賊心虛。為非作歹的和珅最害怕的,就是自己和親信們幹的壞事讓皇帝知道。盡管他百般掩蓋自己的醜行,然而總有一些富於正義感的士大夫不怕他的打擊陷害,上書朝廷,揭發他們的不法行為。為了對付這些敢言的士大夫,他想出了一條極其陰險的詭計。

內閣學士尹壯圖是一位正直敢言的官員,看到由於和珅及其親信貪挪公款,各省庫藏普遍空虛,非常氣憤,決心向朝廷揭發。他的弟弟英圖規勸說:“和珅現在是皇帝的紅人,一手遮天,你位卑言輕,怎能參得倒他。弄得不好,反而會有殺身之禍。”尹壯圖坦然一笑,回答說:“你不必為兄長擔憂,我早把生死置於度外。如果我有什麼不測,你要代我奉養父母雙親。”於是他發憤揮毫,寫了一道長長的奏折,把各省庫藏虧空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向皇帝作了報告。

乾隆皇帝看了尹壯圖的奏折後,著實吃了一驚,急忙召來和珅詢問。巧言令色的和珅早就準備好了敷衍的辭句,他說:“現在是聖天子臨朝,天下太平,海內富足:內外臣工無不忠心耿耿地事奉皇上,哪裏會有庫藏虧空之事。尹壯圖所奏不過是小題大作,為了沽名釣譽而已。皇上若是不信,臣保薦侍郎慶成與尹壯圖一起,到各省盤查一下庫藏,不就知道實際情況了嗎?”乾隆帝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隻好點頭同意。其實慶成一貫貪黷成性,正是和珅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

每到一個省會,慶成秉承和珅的旨意,先不忙於盤查,而是大擺酒宴,招待當地的達官顯貴,盡量推遲盤查的日期。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通過宴會顯示和珅的勢力,籠絡當地的官員;二是有意拖延時間,給主管庫藏的官員提供掩飾彌縫的機會。等到盤查時,所有的虧空全部被補齊了,最後隻能得出“出入相抵,庫無虧空”的結論。這時,慶成把臉一翻,指責尹壯圖“妄言欺上”,“誣告命官”,並上書嚴參。蒙在鼓裏的乾隆帝信以為真,也認為尹壯圖是無事生非,於是降旨嚴責,給尹降職的處分。和珅阻遏人們言事的企圖終於得了逞。

在這個故事中,和珅所耍的花招是“欲擒故縱”之計。這個計謀的意思是為了達到“擒”的目的,先讓一步,創造製勝的機會,而後乘機圖之。在這裏,“擒”是目的,“縱”是手段,“縱”為“擒”服務,為“擒”創造條件。尹壯圖上奏後,和珅並沒有立即反擊,而是先讓一步,安排自己的親信陪同他去各省盤查,然後借機大做手腳,使盤查毫無結果,反而給正直的尹壯圖製造了一個“妄言欺上”的罪名,達到了“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