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順智救左宗棠

肅順是清代鹹豐朝的一位權臣。他雖然性格暴躁,專橫跋扈,然而在一班滿族王公貴族當中,還是算有見識,有能力的人物。這一點,可以從他保護左宗棠一事反映出來。

左宗棠曾經在湖南巡撫駱秉章手下當過幕僚,總攬幕府大權達六年之久。然而,幕僚侵犯主官的權力,把持政務,在清代是很大的罪名。這件事被已革永州鎮樊燮控告到都察院。湖廣總督官文與駱秉章不和,也把此事報告了朝廷。鹹豐帝大怒,密令官文查辦,並指示,如果發現左宗棠有不法行為,可以立即就地正法。左宗棠才幹大,毛病也多,要找過失真是太容易了。皇帝的密旨等於是左宗棠的一道催命符。

左宗棠的同鄉好友郭嵩燾當時擔任翰林院編修,聞訊後心急如焚,苦苦思索著救左的辦法。突然,他眼前一亮,想到王闓運這個人。王闓運是湖南的名士,擅長詩文,又與肅順的關係相當密切,讓他去找肅順,或許會有一些辦法。王闓運見到肅順後,說明了來意。肅順對左宗棠早有耳聞,印象還不錯,便說:“給他說情可以,隻是得有一個借口。如果能有大臣保薦他的奏疏,我就好啟齒了。”王闓運回來後,告訴了郭嵩燾,急忙物色寫保薦疏的人選。結果京官潘祖蔭、湖北巡撫胡林翼都給朝廷上了保薦左宗棠的奏折。胡林翼上的《敬舉賢才力圖補救疏》中稱左宗棠“才可大用”,有“名滿天下,謗亦隨之”的評語。

鹹豐帝見到他們的奏折後,才從另一個方麵了解了左宗棠。他問肅順:“方今天下多事,左宗棠果真長於軍事,可不可以棄瑕錄用?”肅順乘機為左宗棠說情道;“聽說左宗棠在湖南巡撫駱秉章幕中,出謀劃策,迭著成效。駱秉章的功勞都是在左宗棠幫助下建立的。人才難得,自當愛惜。請把群臣保薦左宗棠的奏疏抄錄給總督官文,請他察酌情形辦理就成了。”鹹豐皇帝點頭稱是。

官文接到密旨,知道朝廷有啟用左宗棠的意思,遂停止了對左宗棠不利的查辦,不再追究左的過失了。不久,在曾國藩的保薦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兵部郎中、四品京堂候補襄辦軍務,獲得了正式的官宦身份。

肅順想保左宗棠過關,但是如果沒有恰當的理由和機會,就會引起皇帝的懷疑。於是他提醒王闓運找人上保薦疏,製造說情的機會,巧妙地使用了“借花獻佛”的計策,使皇帝接受了保全左宗棠的建議。

慈禧挾天子以令諸侯

1861年8月22日,清鹹豐帝病逝於熱河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遺詔由其六歲的兒子載淳繼位,命肅順、載垣、端華等八人為讚襄政務王大臣,盡心輔弼載淳。這樣,肅順等八大臣就掌握了清廷的重要權力。但是,這種顧命製定引起兩個重要人物的不滿,一個是鹹豐的懿貴妃,載淳的生母那拉氏,即慈禧太後,一個是鹹豐的六弟奕忻。慈禧太後具有極其強烈的權力欲,經常幫助鹹豐帝批閱各省奏章,鹹豐死後,力圖垂簾聽政,直接掌握清廷最高權力。而奕忻在北京同英法侵略者的議和交涉中,權力也越來越大,在他的周圍也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而且他又是鹹豐的親弟弟,此次被排斥於讚襄政務王大臣之外,自然也心懷不滿,於是以“奔喪”為名赴熱河,與慈禧太後秘密決定盡速回鑾北京,政變奪權。

奕忻從熱河回京後不久,禦史董元醇受慈禧太後的唆使上疏,要求由慈禧太後垂簾聽政,結果遭到肅順等人的強烈反對。慈禧太後的此次輿論試探雖受到挫折,但卻使她看清肅順等人在熱河具有很大的勢力,在此不可隨意發難,必須緊緊抓住小皇帝載淳,利用皇太後的有利地位待機而動。而肅順等人則因此次勝利而麻痹大意,盲目自信,疏於防範,甚至上折自請解除他們的兼差。肅順等人本意是要顯示他們職事殷繁,卓著勞績,但卻由此決定了他們的失敗命運,而慈禧太後則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將載垣的鑾儀衛,端華的步軍統領等職免去,排除了她發動政變的重要障礙。接著慈禧太後又命讚襄政務八大臣的核心人物肅順護送鹹豐帝的梓官,而令其它七人隨自己先行回京,結果使肅順一人在後,孤掌難鳴,其它七人離開肅順而群龍無首。

慈禧太後早肅順四天到達北京。第二天正式召見恭親王奕忻等文武大臣,利用自己為載淳皇帝生母的身分,哭訴肅順等人藐視欺蒙太後及皇帝,無人臣之禮的罪行,以載淳皇帝的名義發布上諭,命將載垣、端華、肅順革職拿問,嚴行議罪。不久,載垣、端華被賜自盡,肅順被斬首。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封建社會中製服政敵的一個重要政治謀略。慈禧太後之所以能夠成功地發動政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充分利用了其子載淳皇帝的權力及名義,號令其它滿漢重臣為我所用,利用當時的正統皇權思想,置肅順等人於無視君上的叛逆地位,說到底還是充分運用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

曾國藩的用人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