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紀澤此次談判是極其艱難的,他說:要想改變兩國已訂的條約,就是對於一些弱小國家來說,也是很困難的,此次修改條約所麵對的正是強悍的俄國,同他們講道理,他們必不肯聽,同他們強硬,他們必將更加強蠻無理。他在給主持外交事務的清總理衙門的信件中說,他此行如同“障川流而挽即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但曾紀澤為挽回國家利權,毅然受命,決心利用個人的法學知識與外交才能,與沙俄談判代表折衝樽俎,待憑口舌鞏河。
談判一開始,沙俄談判代表就企圖給曾紀澤一個難堪,難為曾紀澤說:“崇厚是頭等使臣,而你不過是個二等使臣,頭等使臣所定條約,二等使臣豈能改定?”曾紀澤當即義正詞嚴地說:“無論是頭等使臣,還是二等使臣,都必須維護本國的利益,如有損害國家利權之處,無論頭等、二等,皆需力爭修改。”然後,曾紀澤據理爭辯,要求收回崇厚割讓的部分領土。沙俄代表在曾紀澤口若懸河般的外交雄辯中理屈詞窮,遂大耍無賴,說如果俄國歸還特克斯河流域,中國則必須割讓西北邊界或沿海某地為補償,並追問曾紀澤“中國沿海地方何處以割讓”。曾紀澤斬釘截鐵地回答說:“中國土地,斷無可讓之理,再無可讓之事。”另外,沙俄代表還企圖逼迫曾紀澤同意中國賠償沙俄兵費1000萬到2000萬盧布,曾紀澤反問說:“中俄兩國並未打仗,你們為何向中國勒索兵費?”沙俄代表竟無恥地說:“無論兵費不兵費,總算是俄國要錢。”並進一步威脅說:“如果中國不付兵費,俄國則將對中國一戰。”曾紀澤毫不示弱,針鋒相對地回答說:“中國實不願與俄國失和,但如果中俄開戰,則勝負難測,如果中國獲勝,那麼俄國也須償付給我國兵費。”在曾紀澤堅忍不拔,酌情據理的外交努力下,中俄經過長達八個月之久的談判,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以代替崇厚簽訂的《交收伊犁條約》,為中國挽回了部分利權。
在談判過程中,談判雙方如同兩軍對壘,既須有折衝樽俎的雄辯之才,也必須有不計個人利害得失的膽略,隻有無私無畏,國家民族利益至上,才能在同對手的舌戰中最充分地發揮出自己的智謀與談判藝術。這正是人們所說的“智勇相生”。
楊秀清洞奸察偽
太平天國起義後,太平軍隊伍發展很快,並於1851年9月攻克廣西省永安州。太平天國在永安屯駐半年之久,進行了各種軍政建設。清帝鹹豐命帝舅、首席軍機大臣(相當於宰相)賽尚阿為欽差大臣,親赴廣西督師。賽尚阿指揮手下的兩員主將向榮、烏蘭泰率數萬名清軍四麵圍攻永安。因太平軍依托於永安城牆,無利則固守不出,有利則突出襲擊,使清軍的進攻久久不能奏效。清軍都統烏蘭泰意欲計取,於是派人向太平天國領導人送去書信,表示願意叛清降服太平天國,但在書信中密藏炸藥,企圖利用太平天國領袖們拆視書信之時加以暗害,然後乘亂強攻。楊秀清本來就感覺事情有些蹊蹺,又敏銳地發現來信較為沉重,料定其中必有詭秘機關,遂假托天父下凡,指出信內藏有炸藥,命手下人將信遠遠投擲於地,結果,“炮火即發”,除馮雲山右肩略受輕傷外,其它太平天國領袖皆安然無恙。
人們隻有遇事冷靜、臨危不亂,才能頭腦清醒,洞奸察偽。楊秀清識破清軍詭計的原因亦正在於此。
張之洞、劉坤一抗朝命反得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