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夫婦常為如何吃蘋果發生口角。
妻子怕皮沾了農藥,吃了會中毒,一定要把皮削掉;而丈夫則認為果皮有營養,把皮削掉太可惜。常吃蘋果,也就常吵。最後,竟吵到他倆的老師家去斷是非。
老師對妻子說:“你先生這麼多年都吃不削皮的蘋果,還好好的,你擔心什麼?”
老師又對丈夫說:“你太太不吃蘋果皮,你嫌她浪費,那你就把她削的皮拿去吃了,不就沒有事了!”
老師還說:“不要勉強別人來認同自己的習慣,同時,也要寬容別人的習慣。”
小倆口茅塞頓開。不要勉強別人來認同自己的習慣,同時,也要寬容別人的習慣。擯棄個人利益將使人生變得不可思議;而擯棄自私,則會使人變得更加完美。
如何除掉雜草。
一位哲學家帶著一群學生來到一片草地上。
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在什麼地方?”
學生們答:“草地上。”
哲學家說:“曠野裏長滿了雜草,現在我想知道,如何才能除掉這些雜草。”
學生們眾說紛紜,有的說用火燒;有的說用鏟挖;有的說……
哲學家站起來說:“等你們回去,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雜草,沒除掉的,一年後再來相聚。”
一年後大家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雜草叢生,而是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後來哲學家去世了,學生們在整理哲學家的遺物時,發現在哲學家的文章最後寫到:
要想鏟除曠野的雜草,方法隻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麵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無憂,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據它。
保密的承諾。
羅斯福當海軍助理部長時,有一天一位好友來訪。談話間朋友問及海軍在加勒比海某島建立基地的事。
“我隻要你告訴我,”他的朋友說,“我所聽到的有關基地的傳聞是否確有其事。”
這位朋友要打聽的事在當時是不便公開的,但既是好朋友相求,那如何拒絕是好呢?
隻見羅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後壓低嗓子向朋友問道:“你能對不便外傳的事情保密嗎?”
“能。”好友急切地回答。
“那麼,”羅斯福微笑著說,“我也能。”你任何時候都不能指望別人就某事守口如瓶,你可以給好朋友說,他也會同樣地給他的好朋友說,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打死我也不說”。
農夫和蛇的故事。
一輛汽車疾馳而過,一條被軋傷的蛇在馬路旁呻吟。
“救救我吧!”蛇懇求一個過路人。
過路人想起了古代寓言《農夫和蛇》的故事,搖搖頭走開了。
“救救我吧!”
蛇又向另一個走過來的人求助。微醉的農夫打量著地上受傷的蛇,一時拿不定主意。
“我的皮是製錢包的上等原料,我的膽是降火的良藥,我的鞭是壯陽的保健品……”
農夫惺忪的眼睛一下亮了起來,他抱起了蛇放進自己的懷裏。
像《農夫與蛇》故事的結局一樣,新農夫仍然死在毒蛇的口下。貪婪會使你一錯再錯,私欲遮蔽了你的心智,你會為之付出慘痛的代價。人應該操縱利欲,而非被利欲操縱。
貪欲的膨脹,使簡單變得複雜,輕鬆變得沉重,快樂最終被淹沒。人生的大部分痛苦來自於欲望的不能滿足。
時時牢記:“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飛。”
失去與獲得全在一念之間。如果一味地貪戀擁有,那絕對是一大錯誤,它會毀掉我們的一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