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從小樹立健康觀念
哈佛家教故事
一位婦女發現在自己家門前坐著三個蓄著花白胡子的老者,她看了看,並不認識他們,盡管如此,她還是熱心地說道:“你們在這裏這麼久了,也許餓了把,請進來吃些東西吧。”
聽了婦女的話,其中的一個老人問道:“男主人在不在家?”婦女回答道:“哦,不在,他還沒有回來。”老者回答道:“哦,我們不能進去。”等到晚上男主人回來的時候,妻子把所發生的事情講給了丈夫,丈夫說:“那現在你快去告訴他們,我已經在家了,請他們進來。”
婦女出去請三位老者,但是他們說:“我們不能一起進去。”一位老者指著旁邊的兩位說:“這位的名字叫財富,旁邊另一位叫成功,我的名字叫健康。”他又說道:“進去問問你的丈夫,看先讓我們哪一位進去。”婦女進屋將原話告訴了丈夫,丈夫說:“那就先讓財富進來吧,這樣我們以後會有很多的錢。”妻子說:“我們還是先讓成功進來吧。”在一旁的女兒聽到了他們的談話,建議說:“還是先請健康進來吧,這樣我們一家人都會很健康。”夫妻雙方都認同女兒的建議,他們共同決定:“那就請健康請先進屋做客吧。”
於是這位婦女出去對三位老者說道:“請問哪位是健康,我們邀請健康先進來做客。”健康聽了向屋子裏走去,這時其他的兩個人也站了起來,緊隨其後,婦女不解地問財富和成功:“我隻是先邀請健康進來,為什麼你們也跟進來了?”兩位老者說:“健康走到什麼地方我們就一定會陪著他,因為我們根本離不開他,如果你們沒有請他進去,我們兩個誰都不能進去,並且會很快失去活力和生命,所以,健康在哪裏,我們都會跟到哪裏!”
故事啟示:擁有了健康,我們才能擁有財富和成功。
哈佛家教案例
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認為,人生的最大幸福就是有一個健全的心智和健康的身體,這兩者缺一不可,是對孩子的培養的非常重要的保證。
心智不明的人做事找不到正確的途徑,身體不健康的人即使找到正確的途徑也沒有能力實現目標。
有些孩子天生就具有機敏、聰明的心理和強健的身體,不需要別人的幫忙,他們能夠在自己先天的條件下,一帆風順地實現目標,他們好像是天生為偉大目標作準備的,雖然看似他們的父母親沒有下決心管他們,其實是順其自然給他們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間,同時發展他們強健的體魄。
斯賓塞覺得孩子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這一點很重要。任何人想要成為最後的成功者,必須要有一個強壯的好身體,一切的成功都需要健康來做支撐。斯賓塞在孩子的健康方麵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他認為:首先不要嬌慣孩子,缺衣少食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危害,這樣的孩子可能會有一個營養不良的虛弱身體,但是衣食不缺的環境中,太過嬌生慣養也會使自己的孩子身體軟弱,在意誌和精神方麵也不夠堅強。
父母親嬌生慣養大多數是因為愛孩子,對孩子過分保護,這樣怎能讓孩子有一個健壯的身體呢?孩子從小就應該受些風雨的洗禮,這樣才能鍛造出孩子健康、強壯的身體。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得快、走得遠,那麼他就必須要具備很強的腳力,斯賓塞就采取了讓孩子多走路,在家多用冷水洗腳的方法來鍛煉孩子,有時候在沒有劃傷危險的前提下,他還會讓孩子赤腳爬山。
斯賓塞認為,讓孩子用冷水洗腳最好是從夏天開始,但是要讓孩子有一個持久的精神狀態,嚴寒的冬天也不例外。斯賓塞會在冬天的時候,常用看誰敢用冷水洗腳的方法,激起小斯賓塞好勝的心理,鍛煉孩子的腳力。斯賓塞認為,冷水浴對孩子的健康也有著極大的好處,能夠鍛煉孩子的意誌能力和自我控製能力,這有助於孩子體質的增強。意大利、德國等很多國家就常年堅持讓孩子洗冷水浴,甚至有的學校還將它作為一門必修課來鍛煉孩子。
斯賓塞還建議孩子學遊泳,因為遊泳有助於增強人們身體的肺活量和身體的協調能力,當然,這也是人們應對緊急情況的一項技能。所以,孩子3~4歲時,可以在安全的範圍內教孩子學習遊泳,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危險的所在。
另外,戶外運動也很重要,它對孩子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好處,斯賓塞經常帶著小斯賓塞去戶外去活動,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會讓孩子在戶外多活動。他認為能夠經得起風雨洗禮的孩子,在以後成長的道路上才會變得更加頑強。
孩子穿衣服也不容忽視。家長們總覺得孩子比自己怕冷,所以孩子穿的衣服往往比大人多兩三件,這樣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對的,孩子的特點就是喜歡運動,容易出汗,所以沒有必要給孩子穿那麼多,和大人們相比多穿一件就可以了。當然,也要注意盡量不要給孩子穿太緊的衣服,讓他們穿一些寬鬆、符合身形的衣服最好。
在保障孩子健康的因素中,還有一條也很重要,那就是睡眠,睡眠也是保證人體發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家長應該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對此,斯賓塞給出了一些建議:
0~3歲的孩子可以讓他持久地多睡一會兒,但是不要一直讓他睡;3~5歲的孩子可以培養他們早睡早起的習慣,中午的時候應當讓孩子午休一會兒;7~14歲的孩子的睡眠時間應當減少,但是最好不要少於8小時,多了也不行,那樣會讓孩子形成一種惰性。當然,孩子睡覺的床也不要太過柔軟,應該讓孩子學會適應硬板床,這也是讓他適應各種環境的一種鍛煉方式。
案例總結: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很重要。
哈佛家教課
一個人是否具備良好的身體狀況、優良的心理素質以及積極的生活狀態,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的主要標準。也就是說,健康不隻是我們身體的健康與否,而是我們全方位健康素質的合成,它也是一個人健商高低的重要指標。高健商不是先天就具備的,它主要來自於後天的培養。當然,要想具備高健商,首先要樹立健康觀念,具備了健康觀念才有利於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
孩子是我們未來的希望所在,他們的健康與否直接牽動著我們家長的心。然而,現在的孩子整體素質不高,比如他們近視率偏高、身高發育不足、身體素質下降等等,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的生活方式不當,如缺乏鍛煉、睡眠不足、膳食結構不合理等。對於這些問題,家長應當負主要的責任,因為孩子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在家長的引導和影響下形成的,而且有些生活方式孩子自己不能做主,隻能被動地接受。所以,提高孩子的健康素質,家長首先應當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然後還要身體力行,培養孩子的健康觀念,這樣雙方麵結合,孩子的身體素質才能得以提高。
案例中,斯賓塞為了讓孩子能夠有一個強健的體魄,不惜讓孩子接受風雨的洗禮,甚至光腳爬山,在我們今天的家長看來,這似乎有些不近人情,然而正是這樣的鍛煉才能夠讓孩子真正具備健康的體魄。“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安樂窩裏是養不出健康、強壯的孩子的,想必家長們一定明白這個道理。
方法一: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良好的生活環境對孩子的健康素質培養最為重要。學校、家庭、社會中的不良因素,對孩子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不良的生活環境和社會風氣會讓孩子養成壞習慣,而一旦養成這些壞習慣將難以改正,會持續地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為了讓你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那就給他創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吧。
奈斯和女兒艾琳達在公園玩耍,玩了一會兒她們玩累了,女兒說要吃冰激淩,奈斯便去給孩子買了一支。艾琳達接過冰激淩,津津有味地吃著,吃完後她卻將冰激淩紙杯隨手扔在了地上。奈斯一臉嚴肅地看著女兒問道:“孩子,你為什麼要亂扔東西?旁邊不是有垃圾桶嗎?”女兒卻指著前麵的一對夫婦,奈斯朝女兒手指的方向看去,原來是前麵的一對夫婦將隨手吃完的香蕉皮和用完的手紙扔在了地上……
奈斯順手撿起了女兒扔在地上的冰激淩紙杯,然後平靜地告訴女兒,亂扔垃圾會汙染環境,也會間接影響到人們的健康。小艾琳達聽後,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但細心的奈斯發現,女兒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亂扔過垃圾。
家庭以及社會環境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觀念,甚至對孩子的身體素質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孩子在小的時候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很強,如果我們家長不能夠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不能夠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那麼孩子就不可能具備健康的身體素質。
方法二:讓孩子懂得勞逸結合
在我們家長的眼裏,孩子小時候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因為學習可以改變孩子以後的生活,也可以讓他們變得有學問、有涵養。學習雖然重要,但是也應該給孩子安排合理的學習計劃,而不是為了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不惜犧牲他們的休息和娛樂時間。有些家長急功近利,為了讓孩子做完家庭作業,甚至不惜讓孩子熬到很晚才上床睡覺。試問,這樣讓孩子超負荷地學習如何能保證他們的身體健康呢?
在喬納森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教會了他把握“玩”和“學”之間的關係。父親始終秉持“玩就要玩得盡興,學就要學得有質量”的教育理念,為了讓喬納森勞逸結合,父親將兒子喜歡的昆蟲類的標本和寵物盒都放在了兒子學習的書房。父親告訴兒子,學習的時候要專心致誌地學習,要有質量、講效率,但是不要對學習太過於急功近利,學習累了就要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休息一下。喬納森也按照父親的話去做了,他學習的興趣和效率都提高了,而他自己的愛好也沒有放棄。因為父親給了他足夠的自由空間,讓他在勞逸結合中找到了平衡點,這對他的健康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
我們大人們在工作勞累的時候也會暫停手中的工作,休息一下。孩子也需要休息,他們也會因為用腦過多而感到疲憊,也需要時間和空間來緩解大腦的疲勞,所以,家長們教會孩子“勞逸結合”十分有必要。
方法三:讓孩子多參加各種戶外活動
戶外運動是很多人喜歡的運動方式,也是提高我們身體素質的有效途徑,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戶外運動尤其重要。家長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帶孩子到戶外做些活動,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鍛煉一下自己的身體,讓孩子的身心都能在大自然中得到陶冶。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時期身體的發展和心理素質的提高是相輔相成的,而體育運動對兩者的意義至關重要。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的身體素質不達標,比如有的孩子抵抗力差,很容易患感冒;也有的孩子營養過剩,缺乏鍛煉,導致身體過胖等。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健康狀況卻變差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就在於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妥。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女孩子是家中的小公主,男孩子是家裏的小皇帝。孩子在外麵玩一會兒,家長怕累著;蹦蹦跳跳,家長怕摔著。孩子在家長的心裏就像易碎的玻璃一樣碰不得、摔不得,這樣錯誤的做法,隻會讓孩子的體質變差,意誌力變得薄弱。
孩子生性是好動的,讓孩子多參加戶外體育運動,有利於他們肌肉力量的增強和身體的協調發展。"戶外活動還有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有助於增強他們的抵抗力,促進孩子身體素質的全麵發展。所以,建議家長每天讓孩子至少戶外運動1個小時以上,在閑暇的時候多帶著孩子在戶外跳繩、打球、跑步、爬山等等。
總之,戶外活動有益身心健康,我們家長應該經常讓孩子多多參與其中,這樣既能讓他們擁有健康的體魄,也有利於他們的智力發展,同時也可以讓他們在大自然中盡情釋放自己的心情,從而獲得良好的精神狀態。
培養孩子樂觀的生活態度
哈佛家教故事
英國54歲的男子約翰·萊恩也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然而他又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說他不幸,是因為在他一生中至少遭遇過17次差點送命的死亡事故;說他幸運,是因為每次災難他總能化險為夷,絕處逃生,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54歲時購買的彩票竟然一下子中了50萬英鎊大獎!
據不完全統計,萊恩一生中至少遭遇過17次差點送命的死亡事故,但他每次總能化險為夷:
剛出生時,“噩運之神”就盯上了他——他的左肺先天性發育不全。1歲半時,他將爺爺家浴室裏的消毒水當飲料喝掉,最後被迫徹底洗胃。
12歲時,他又不幸遭遇車禍,與死神擦肩而過。同年又被雷電擊中,形同焦炭,但僥幸活了下來。
14歲時,他在遊泳時溺水,差點被淹死,後又絕處逢生。同年6月,他從樹上跌落下來,結果摔斷了胳膊,後被送進醫院搶救。而就在他出院當天,他所乘坐的公共汽車竟然撞上了另一輛貨車,結果約翰那條還未痊愈的胳膊又被撞斷了一根骨頭。
20歲時,萊恩去煤礦工作,又差一點被礦井中墜落的石塊砸中,所幸好發無損。
41歲時,萊恩不慎從地下室的入口摔了下去,摔斷了8根肋骨。
44歲時,他在家中裝修,無意中碰到了一根高壓線,被電個半死。
49歲時,他前往一個島上度假,搭載的出租車一頭衝下了懸崖,司機不幸遇難,而他卻大難不死。
50歲後,萊恩改行當了清潔工。有一次在掃大街時,一不留神竟然從一口敞開的下水道口跌了下去,結果背部、雙腿和膝蓋統統摔斷。同年9月,他前往度假地乘坐的飛機又被閃電擊中,差點機毀人亡。
54年來他一直事故不斷,許多人認為他的人生非常不幸,但萊恩自己卻認為他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萊恩說:“我經曆過許多次死裏逃生,人們都把我比喻成傳說中擁有9條命的貓。現實不會打垮我,麵對挫折和打擊我會一直保持積極的心態。”盡管一生事故不斷,萊恩仍然準備以樂觀的心態頑強地活下去。
故事啟示:樂觀的心態讓人變得更強大。
哈佛家教案例
維克多·雨果作為一名偉大的作家備受法國人們的尊敬,他去世時,法國全國放假一天哀悼他的逝世,那天巴黎約有二百萬公眾參加他的葬禮儀式。
雨果出生在法國的貝桑鬆,從母親生下他的時候開始,他的身體就體弱多病,在別人看來,雨果存活下來的希望很小,但是雨果的母親卻沒有這樣認為。母親在生他之前已經生過兩個男孩,她有經驗照顧好這個看起來體弱多病的小家夥,雖然他不如兩個哥哥看起來健康。
對於女傭的照顧,雨果的母親似乎不放心:“不要把孩子包裹得那麼嚴實,他不需要。”“孩子體質不好,包裹得不嚴實,他會容易感冒的。”女傭解釋說。
“不會的,把屋裏的爐火加旺,屋子裏暖和些就可以了。”雨果的母親建議道。
女傭把爐火加旺的時候,雨果的母親又說:“現在可以把包裹孩子的衣服去掉外麵的一層了,明天再去掉裏麵的一層。”
“為什麼要給孩子去掉這麼多衣服?”女傭不解地問道。
“孩子現在不適應這麼嚴實的包裹,他來人世之前是不穿衣服的。”
“那麼,這樣孩子不會生病嗎?”女傭仍然不解。
“沒事,隻要屋裏接近人體的溫度就可以了,他不會生病的。”孩子漸漸地安靜了,母親看著這個小家夥,心裏暗想:一定讓這個小家夥健康地活下來。雨果的母親很關心孩子的一舉一動,當發現孩子不安的時候,她還是很緊張:“孩子不能接受太強的光線,屋子裏的光線太亮了,把窗簾拉上一些。”
“為什麼,讓他沐浴一下陽光不是更好嗎?”女傭問道。
“孩子適應不同的環境需要一個過程,他們出生前來自黑暗,無法一下子適應太亮的光線。”
母親似乎對孩子的需求非常地了解,當自己恢複一些體力的時候她開始親自照顧這個小家夥。女傭給小家夥的搖籃上係了很多小鈴鐺,並輕輕地搖晃著鈴鐺吸引小家夥的注意力。雨果的母親讓女傭把小鈴鐺取掉,女傭十分不解——她幫助照顧別人家的小孩都是用同一個方法。雨果的母親告訴她:“孩子實在太脆弱了,如果不精心照顧他,他也許無法存活下來,他需要一個和母體一樣安靜的環境,聲音太吵了會讓他會不安的。”
在母親無微不至的照料下,雨果的身體漸漸好了起來,長大後他也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樣活蹦亂跳的。小雨果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孩子,身為軍官的父親經常看到他躲在角落裏流眼淚,為了讓雨果變得堅強起來,父親建議他說:“孩子,你得身體不太好,爸爸明天帶你去爬山鍛煉一下好嗎?”“好呀,好呀。”小雨果開心地答應著。
“爬山有些辛苦,你要做好吃苦的準備,中途不可以放棄。”“我會堅持的。”雨果堅定地回答。
第二天,父親帶著雨果去爬山,雨果被途中的花花草草所吸引,跑跑停停,這裏看看,那裏瞧瞧,他在花海中追逐嬉戲中的蝴蝶,采摘路邊漂亮的野花,體弱的小雨果沒有堅持多久就開始氣喘籲籲了,他坐在地上:“爸爸,我累了,我們休息一下吧。”
“孩子,你已經休息了好幾次了,起來吧,你忘記了和爸爸的約定了嗎?”
聽到父親的提醒,小雨果又堅強地站了起來,繼續爬山。快爬到山頂的時候,小雨果不小心被石頭絆倒了,磕破了膝蓋,他疼得直掉眼淚。
父親幫雨果包紮好傷口,鼓勵他說:“孩子,別哭,你要像個男子漢一樣堅強啊,男子漢是不會哭的。
“爸爸,我們回去吧,我累了不想爬了。”看樣子,小雨果實在堅持不下去了。
“孩子,馬上要到山頂了,你的傷爸爸幫你包紮好了,你不是昨天和爸爸約定不會半途而廢的嗎?”
在父親的堅持下,雨果終於爬到了山頂,山頂上得風景讓雨果有一種想擁抱大自然的感覺。遠望前方,他所有的疲憊一下子消失了,也忘卻了腿上的傷。在山頂,父親教導雨果,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半途而廢,就像爬山一樣,如果途中放棄的話,就不會看到山頂上美麗的風景了。
隻要父親有空閑的時候,他都會帶著小雨果去爬山、遊泳、騎馬打獵,隨著小雨果經常在野外活動鍛煉,他的身體也日漸強壯了起來。當然,在加強對孩子身體鍛煉的同時,父親更加注重對他的意誌力的培養。
有一次,他們去阿爾卑斯山野外旅遊,當時天都快要黑了,一眼望去沒有一戶人家,更沒有旅館、飯店等。
“爸爸,我又渴又餓,我們吃什麼呀?”經過一天的奔波勞頓,小雨果顯然餓了。
“我們今天隻帶了麵包,我們隻能吃麵包了。”父親看著小雨果說。
小雨果看了一眼麵包:“那我們喝什麼呀?”
“我來的時候看過了,離我們不遠的地方有一處山泉,我們可以喝泉水。”
“那水可以喝嗎?”小雨果似乎不想喝什麼泉水。
“孩子,我們現在是在野外,附近沒有一處人家,我們晚上隻能在帳篷裏睡覺了。孩子,你要學會在不同的環境中生存,克服所遇到的困難,當你該獨立的時候你就可以自食其力了,當然,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對待你所麵臨的困難是重要的。”
母親的精心嗬護,父親的諄諄教導,不僅讓小雨果擁有了健康的體魄,更讓他具備了頑強的意誌和樂觀的心態,這都是他日後取得成功的必備素質。
案例總結:頑強的意誌和樂觀的心態,是孩子日後成功的必備素質。
哈佛家教課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同的人遇到同樣的困難,有些人會以樂觀的心態對待,有些人卻會感到悲觀失望,樂觀者很容易戰勝困難,悲觀者很容易被困難打倒。心態對孩子的成長也非常重要。抱有樂觀心態的孩子會對生活充滿希望,每天也會過得很充實;有悲觀心態的孩子會長期生活在憂心忡忡中,缺乏自信,生活狀態也會很糟糕。由此可以看出心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稻盛和夫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所以,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為悲觀的思想所縈繞。”
故事中約翰·萊恩一生坎坷,然而他卻具有一顆樂觀的心,甚至在他命懸一線時,他都不曾悲觀絕望過,他習慣把自己所遇到的磨難當做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他最終戰勝了所有的困難,並且迎來了幸運之神的青睞。他也相信,人隻要活著,有一顆樂觀的心,那麼就沒有什麼能把他打敗的。例子中的雨果也一樣,盡管他從出生以來就身體羸弱,但父母的精心照顧與培養,同樣使他擁有了健康的身體、堅強的意誌和樂觀的心態。而雨果由於他在文學方麵取得了巨大成就,也贏得了世人的敬重。
當然,樂觀的心態也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同樣需要後天的培養,我們家長從孩子小時候起,就應該培養他樂觀的心態和堅強的意誌,那麼具體而言應該如何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