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1 / 3)

韓愈笑著搖頭。恰此時,一個老兵正牽著匹瘦馬給宮中送貨,韓愈見了心有所動。他想起了柳宗元曾經寫給他的《段太尉逸事狀》。恍惚間,柳宗元就站在麵前。他不由得指著老兵瘦馬隨口道:“是了!就讓他和這匹馬隨我走一趟吧!”

眾人都愣了,老兵也不知所措。

韓愈走過去拍拍他的肩膀道:“隨我到深州去一趟,回來我請你喝酒!”

老兵傻了,愣怔怔地站了一會兒,便身不由己地坐在了地上。好不容易被勸說著同韓愈上了路,一路上卻始終是哭聲不絕,歎聲不絕……

王廷湊軍營的刀光劍影使老兵幾乎嚇破了膽,可韓大人的從容自若又給他壯了膽。他赴刑場般地跟著韓愈走,直勾勾地連眼皮都不敢眨一下。老兵的膽顫和韓愈的傻笑讓兵士們十分開心,揶揄聲,調笑聲響成一片。到最後,兵士中竟有人動起手來,你推一下,我扯一把,撕扯得韓愈和老兵幾乎站不穩身子。韓愈依然笑容滿麵,老兵依舊麵如紙灰……

進了軍營,韓愈、王廷湊和監軍吏(內監充任,朝廷委派)一一落座。

庭內:刀槍劍戟寒氣襲人,驕悍兵甲擁擠庭下。王廷湊陰笑地望著韓愈一言不發。好一陣,韓愈隻是微笑著環視四方也一言不發。王廷湊想,這朝中儒官恐怕無言敢對了。

韓愈慢慢飲幹了一杯茶,突然指指庭下兵士笑道:“王將軍軍威可真了得!知道的是歡迎特使,不知道的還以為要大開殺戒呢!”

“哪裏,哪裏,這是將士們氣憤不公,要找朝中特使論個曲直,才聚於庭下,有我在此,不會出大亂子。”王廷湊的話音未落,士兵們就圍上堂來,揮舞著刀槍衝韓愈高聲叫喊:“先太史(指已故節度使王武俊,是鎮州軍隊的舊長官)為國打叛賊朱滔,朱滔敗北,先太史血衣還在,鎮州軍隊有何地方虧待了朝廷?要把我等當叛賊看!”

韓愈擺擺手,讓眾人安靜,然後笑道:“兒郎們且不要急,誰人說你等是叛賊了?朝中沒說,我韓愈也沒說,叛賊之說緣何而起?我原以為你等什麼都忘了?沒想到還記著先太史的功績與血衣?果然不失忠臣良將。既是如此,話就好說了,老夫雖不才,倒可以給你等講講這其中的道理。”

眾軍士愣了,不由安靜下來。

韓愈道:“你等都是明白人,我且不說遠事,單拿天寶以來的人來說,安祿山、史思明、李希烈、梁崇義、朱滔、吳元濟、李師道這些叛賊他們還有子孫在世嗎?他們還有子孫官居高位嗎?”

士兵們道:“沒有!”

“對呀!”韓愈道,“令公(指田弘正)以魏博六州歸順朝廷,朝廷命他為節度使,又封他為中書令,父子都授了銜位。他的子孫還在幼童年紀,也都封官晉爵,他一家可以說是窮富極貴,寵榮天下呀。此外,你等恐怕也聽說了,劉悟、李佑歸順朝廷後都做了大鎮節度使。王承元隻有17歲,也正式做了節度使。還有……”

士兵們叫嚷起來:“田弘正待人刻薄,所以軍心不穩!”

韓愈道:“古人言,多行不義必自斃!你等不是已經把他殺了嗎?還嚷什麼?”

士兵們道:“是啊!可是他該殺不該殺呢?”

韓愈肯定地點了點頭。

“還是大人理解我等!”兵士們的話語一下子緩和多了。

王廷湊一看情況不妙,連忙喝退兵士,並滿口答應即刻解除深州之圍。

韓愈笑了,笑得淒然。

他帶著老兵從容地走出了兵營。直到離兵營很遠很遠,他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這可真是一次名副其實的虎口脫險啊!深入虎穴,僅憑一個老兵、一匹瘦馬、一張薄嘴,在充滿敵意的驕兵悍將麵前,在兵甲如林、刀光劍影的危難之中,臨危不懼、從容自若、以理服人、速解深州之圍,真是天大的奇跡!

後人稱韓愈“勇奪三軍之帥”就是指這件事。

韓愈回朝的當天,消息就在朝野廣泛傳開,不少官吏和百姓竟自發地等在路口給他接風。韓退之的英名從此在京城又一次火爆起來……

韓愈安然回朝了,但他並沒有就此安心,而是很快就心灰意冷了。

他的這次“勇奪三軍之帥”,並沒有真正解深州之圍。從表麵上看,他似乎取得了勝利,可事實上並沒有實質性效果。在英勇無畏的韓愈麵前,王廷湊陽奉陰違,他隻是讓困將牛元翼潰圍出逃,並沒有如約讓出深州。

韓愈十分失望。他不是對王廷湊失望。對叛軍他從來就沒有過希望,因而也就不存在失望。他是對軟弱的李唐王朝失望。由於這個王朝在軍事、政治上的軟弱,使他在叛軍麵前隻能以禍福利祿來誘導,說不出更強有力的話來。而就在他冒著生命危險勸降之時,整個王朝除了拭目以待,沒有任何強硬的補台措施。如此說來,他用生命換來的隻不過是一場鬧劇,一場毫無意義的鬧劇而已。幸虧他安然回來了,如果他果真就死在了王廷湊的軍營裏,也隻能是元稹的那句話:可惜了而已,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