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商務交接及簽字儀式(1 / 3)

1.商務交接儀式的準備

交接儀式,在商界一般是指施工單位依照合同將已經建設、安裝完成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如廠房、商廈、賓館、辦公樓、機場、碼口、車站或飛機、輪船、火車、機械、物資等,經驗收合格後正式移交給使用單位之時,所舉行的慶祝典禮。

舉行交接儀式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既是商務夥伴們對所進行過的成功合作的慶賀,是對給予過自己關懷、支持、幫助和理解的社會各界的答謝,又是接收單位與施工、安裝單位巧妙地利用時機,為雙方各自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而進行的一種公開宣傳活動。

交接的禮儀,一般是指在舉行交接儀式時所須遵守的有關規範。通常,它包括交接儀式的準備、交接儀式的程序、交接儀式的參加等三個方麵的主要內容。以下分別對其加以介紹。

首先要做好交接儀式的準備。準備交接儀式,主要要關注下列三件事,即來賓的邀約、現場的布置和物品的預備。

來賓的邀請,一般應由交接儀式的東道主——施工、安裝單位負責。在具體擬訂來賓名單時,施工、安裝單位亦應主動征求自己的合作夥伴——接收單位的意見。接收單位對於施工、安裝單位所草擬的名單不宜過於挑剔,不過可以酌情提出自己的一些合理建議。

在一般情況下,參加交接儀式的人數自然越多越好。如果參加者太少,難免會使儀式顯得冷冷清清。但是,在宏觀上確定參加者的總人數時,必須兼顧場地條件與接待能力,切忌貪多。

從原則上來講,交接儀式的出席人員應當包括施工、安裝單位的有關人員,接收單位的有關人員,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人員,當地政府的有關人員,行業組織,社會團體的有關人員,各界知名人士,新聞界人士以及協作單位的有關人員等。

在上述人員之中,除施工、安裝單位與接收單位的有關人員之外,對於其他所有的人員,均應提前送達或寄達正式的書麵邀請,以示對對方的尊重之意。

邀請上級主管部門、當地政府、行業組織的有關人員時,雖不必勉強對方,但卻必須努力爭取,要表現得心誠意切。因為利用舉行交接儀式這一良機,使施工、安裝單位、接收單位,與上級主管部門、當地政府、行業組織進行多方接觸,不僅可以宣傳自己的工作成績,而且也有助於有關各方之間進一步地實現相互理解和相互溝通。

若非涉密或暫且不宜廣而告之,在舉行交接儀式時,東道主要爭取多邀請新聞界的人士參加,並且盡可能地為其提供便利。對於不邀而至的新聞界人士,亦應盡量來者不拒。至於邀請海外的媒體參加交接儀式的問題,則必須認真遵守有關的外事規則與外事紀律,事先履行必要的報批手續。

舉行交接儀式的現場,亦稱交接儀式的會場。在對其進行選擇時,通常應視交接儀式的重要程度、全體出席者的具體人數、交接儀式的具體程序與內容,以及是否要求對其進行保密等幾個方麵的因素而定。

根據常規,一般可將交接儀式的舉行地點安排在已經建設、安裝完成並已驗收合格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所在地的現場。有時,亦可將其酌情安排在東道主單位本部的會議廳,或者由施工、安裝單位與接收單位雙方共同認可的其他場所。

將交接儀式安排在業已建設、安裝完成並已驗收合格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所在地的現場舉行,其最大的好處是可使全體出席儀式的人員身臨其境,獲得對被交付使用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的直觀而形象的了解,並能掌握較為充分的第一手資料。倘若在交接儀式舉行之後安排來賓進行參觀,則更方便。不過,若是在現場舉行交接儀式,往往進行準備的工作量較大。另外,由於將被交付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歸接收單位所有,故此東道主事先要征得對方的同意。

將交接儀式安排在東道主單位本部的會議廳舉行,可免除大量的接待工作,會場的布置也十分便利。特別是在將被交付的工程項目、大型設備不宜為外人參觀,或者暫時不方便外人參觀的情況下,以東道主單位本部的會議廳作為舉行交接儀式的現場,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但是,此種選擇的主要缺憾是東道主單位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而且全體來賓對於將被交付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缺乏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

如果將被交付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的現場條件欠佳,或是出於東道主單位的本部不在當地以及將要出席儀式的人員較多等其他原因,經施工、安裝單位提議,並經接收單位同意之後,交接儀式亦可在其他場所舉行。例如,賓館的多功能廳、外單位出租的禮堂或大廳等處,都可用來舉行交接儀式。在其他場所舉行交接儀式,盡管開支較高,但可省去大量的安排、布置工作,而且還可以提升儀式的檔次。

在交接儀式上,有不少需要使用的物品,應由東道主一方提前進行準備。首先,必不可少的,是作為交接象征之物的有關物品,如驗收文件、一覽表、鑰匙等。驗收文件,此處是指已經公證的由交接雙方正式簽署的接收證明性文件。一覽表,是指交付給接收單位的全部物資、設備或其他物品的名稱、數量明細表。鑰匙,則是指用來開啟被交接的建築物或機械設備的鑰匙。在一般情況下,因其具有象征性意味,故預備一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