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軍事學院從一九五一年一月十五日成立起,劉伯承院長就把院校的正規化建設作為從嚴治校的一個重要問題來抓。他指出:“今天我們軍隊建設的內容就是:建設新兵種及其學術;建設正規化國防軍隊的生活秩序。”並多次在全院提出:“院校正規化要走在部隊前麵。”為了把院校的正規化建設落到實處,劉帥除抓教學計劃大綱的落實、教學質量的提高,又從抓隊列訓練入手,領導組織全院人員進行嚴格的隊列訓練,並組成了高級係一期(軍、師幹部)二百多名學員的閱兵部隊,參加了一九五一年國慶的建國後軍事院校第一次閱兵盛典,接受了毛主席、周總理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更令人敬佩的是,劉帥花甲之年仍親自出征,率領軍事學院受閱人員赴京,並坐陣指揮訓練,被院校、部隊廣大指戰員傳為美談。繼基本係二期學員(多為師團幹部)“三過天安門”,爾後基本係、情報係各期學員,先後分批次赴京,參加國慶閱兵,一直到一九五九年的國慶十周年大典止。
開始,閱兵訓練在院內進行,邊上課,邊訓練,有了一定的單兵動作基礎後再專門集中一段時間進行合練,然後赴京參加閱兵總指揮部的統一訓練。劉帥對受閱人員的要求是:站,穩如泰山,一絲不動,思想集中,目不斜視;走,雄壯有力,步伐穩健,協同一致,勇往直前。在單兵訓練時,立正要做到“三挺兩收一繃”,即挺頸、挺胸、挺脛,收下顎、收小腹,繃緊腳麵。行進時,正步走則要求:頭要正,身要端,前臂升平,後臂伸直,踢腿要猛,高低要準,落腳要穩,抓地要緊,隻有這樣,才能顯示出莊重嚴謹的軍人姿態,朝氣蓬勃的軍人風度。單兵訓練是基礎,班、排訓練是關鍵。在班、排訓練中,要切實做到頭線、胸線、腳線三條線都整齊一致,不前不後,視如一人;擺手、出腿動作要合乎動作要領和條令規定。在最後的方隊合成訓練中,要求每個受閱成員要有整體觀念,決不允許因有一人動作不規範而破壞隊列的整體一致。具體要求是:“四線齊”——橫線、縱線和兩個斜線要齊;“四手齊”——前手、後手、每列排頭的右手和每列排尾的左手要齊,即要規格化、定型化;步幅準——嚴格控製在每步距七五公分,步速準——每分鍾必須是六步,並要準確地踩在軍樂的鼓點上。為了切實達到上述要求,閱兵指揮部和教學組十分重視各階段的分練和最後的方隊合練,特別是對旗手和各排頭兵要求更嚴。帶隊首長更是自覺參加操練,並及時進行檢查、示範、觀摩和評比,隨時發現不足,立即糾正痼疾,使姿態端正,動作優美。由於思想明確,要求具體,措施得力,使每年的閱兵訓練一年比一年好,受到軍內外首長和廣大群眾的稱讚好評。
劉帥對受閱人員不僅從政治上關心,而且在生活上更為關懷照顧。劉帥身為院長兼政委,日理萬機,繁忙不已,但還經常率政治部主任鍾期光,訓練部長陳士渠、軍事科研部長陶漢章,高級係孫繼先,基本係劉幹雲等領導同誌深入閱兵現場,了解受閱人員的訓練和生活情況,並親自指示物質保障部門搞好閱兵人員的夥食,還選派責任心強的後勤人員組成閱兵訓練保障組,切實使受閱人員吃好、住好、休息好、訓練好。劉帥抓工作既全麵又仔細,當他得知受閱人員穿的帶釘子皮鞋常常磨壞,而影響隊列操練時,立即指示有關部門全麵進行檢查和修理。特別令人感動的是,每年赴京訓練時,劉帥都要組織派出由有關單位領導和機關幹部組成的慰問團,專程到北京看望全體人員,慰問團回校後,又在百忙中親自聽取彙報,研究、解決所提出的問題,並逐一落實。閱兵結束後,劉帥不失時機地指示各有關部門,組織進行閱兵訓練的總結、評比,獎勵在閱兵訓練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以資鼓勵。
中央軍委已確定,今後逢五、逢十時,都要舉行國慶閱兵典禮紀念活動。軍委主席鄧小平同誌講過:“部隊閱兵式、分列式也好久沒有搞了,不能說閱兵式、分列式是形式主義,它對部隊作風培養都有教育意義。”
當年,劉帥和他領導的南京軍事學院,已在國慶閱兵活動中,為我們各院校和受閱部隊做出了光輝的範例,今後,我軍健兒將以更加朝氣蓬勃的新麵貌、新姿態,出現在天安門廣場,以更加優異的成績向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全國人民彙報!
——節選自《劉伯承回憶錄(第三集)》
第四節 親曆兩次大閱兵——記空軍上校穆躍東
穆躍東,共產黨員。1976年入伍,現為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學員旅副旅長、海軍上校。曾率隊參加35周年和50周年兩次國慶閱兵。
1984年國慶節,首都北京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國慶大閱兵。在閱兵分列式上,當海軍學院方隊行進至天安門前指定位置時,隨著一聲口令:“向右——看!”方隊即以正步走過743.25米的路程,接受了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檢閱。
15年後,當年走在方隊前麵,喊口令行禮的領隊,又一次來到首都北京,參加國慶50周年的閱兵式,接受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檢閱。這位領隊,就是東陽市吳寧鎮人、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學員旅副旅長、海軍上校穆躍東。
穆躍東出生在一個革命幹部家庭,其父是1949年隨軍南下的老幹部。在父親的影響下,穆躍東從小就渴望能穿上軍裝,扛槍報效祖國。1976年2月,從東陽二中畢業不到一年的他,如願以償地穿上軍裝,到海軍北海艦隊某護衛艦大隊當了一名水兵。
當兵之初,需接受隊列訓練,沒有經曆過的人永遠也體會不到隊列的整齊背後是練兵場上的“痛苦”。身高1.78米的穆躍東好像天生就是踢正步的料,同樣一個動作,相同的一個造型,他往那一站,胸一挺,特別中規中矩。可步伐訓練久了,走得生厭,穆躍東就難免犯嘀咕:會走就行了嘛!當時的班長看穿了他的心思,對他說:“看過大連艦艇學院在天安門前走的隊列嗎?人家的正步才算是真正的正步!好好練吧,將來如能考上那所學校,或許你還有福分,把正步踢到天安門廣場去!”班長的話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腦海裏。從此,他迷上了鏗鏘有力的正步。當兵的第二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78年7月,他因表現突出被推薦考上了夢寐以求的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為圓“到天安門廣場去踢正步”這個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1984年國慶閱兵前,因軍政素質過硬、工作全麵優秀而留校工作的穆躍東,隨學院代表海軍軍官方隊參加國慶35周年的閱兵,擔任一區隊區隊長兼教練。10月1日那天,他作為方隊的帶隊幹部率領方隊按照分列式的要求,在8分54秒的時間裏,走正步991步,走完了天安門廣場743.25米的路程。
閱兵式後,由大連艦艇學院學員組成的海軍軍官方隊受到了鄧小平同誌親自簽署的通令嘉獎,穆躍東也因此榮立三等功。從此,大連艦艇學院就把穆躍東美觀、瀟灑、大方的動作作為該院隊動作的參考標準。
參加閱兵後,穆躍東認真總結了閱兵施訓、參訓時的心得體會,不斷揣摩每個動作的要領,以至被官兵們送了個外號——“活條令”。在擔任學院學員旅副旅長後,他與同事們創辦了“千人大方隊”,多次接受了多國高級武官的參觀檢閱,聞名於軍內外、國內外。其間,穆躍東先後榮立了一次二等功和五次三等功。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決定在首都北京舉行盛大閱兵式。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向三軍發出閱兵籌備工作總動員令後,穆躍東帶領學院的六名幹部參加了閱兵總指揮部的教練員培訓。返校後,他就被海軍指揮部任命為海軍徒步方隊的總教練,開始了他第二次艱苦且責任重大的閱兵訓練。
“隊列訓練是科學訓練,學院前輩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可供借鑒的經驗,隻要充分發揮軍校大學生隊員的聰明才智,就一定能趕超其他方隊。”穆躍東打開了訓練的局麵。每天早晨,他帶領隊員麵向東方練軍姿,結合人體生理機能、物理運動原理和美學觀點給隊員講解要領;休息時,他召集眾教練,探索更切實際、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到6月中旬,海軍院校方隊就被總指揮部確定為方隊定型四個試點單位之一,並取得了預期效果。
嚴師出高徒,嚴明出戰鬥力,穆躍東深諳此道,他使出學院首創的全軍練軍姿的“絕技”——五點靠牆法,即後腦勺、兩後臂肩、兩小腿肚五點貼緊牆壁。6月29日,方隊統一練軍姿,身患重感冒的學員陳慎剛為了不掉隊,不顧醫生勸阻,毅然走上訓練場。幾小時後,陳慎剛感到全身發麻,身體輕飄飄的……
“陳慎剛,隊列裏不準動!”穆總教練命令隨即發出。“是,教官!”陳慎剛努力堅持著。最後,陳慎剛堅持不住倒在地上,穆躍東迅速上前將其扶起,隻見他額頭、下巴在水泥地上磕出了血,可身體依然筆挺,在他的小腿上居然叮著一隻鼓脹的大牛虻!穆躍東拍死了牛虻,臉上是讚許的微笑,眼裏卻噙滿了淚水。
嚴格的訓練,很快就出了成效,海軍徒步方隊在幾次天安門廣場模擬演練中,以動作美觀、瀟灑、大方,橫看排麵一堵牆,豎看縱線一個人,斜觀斜線一條線,縱觀動作一個樣,落地腳步一個音,得到了上級和海軍首長的充分肯定。
談起他參加的兩次首都大閱兵,穆躍東無比興奮地說:“1984年,我參加國慶35周年的大閱兵,1999年我又帶領戰友參加了國慶50周年的大閱兵,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接受全國人民的檢閱,這是我們軍人的最高榮譽和獎賞。以後有機會,我還要參加。”
——選自《東陽文史資料選輯 第18輯》
第五節 親曆大閱兵的“雷鋒團”士兵
1999年10月1日上午10時,仿佛整個世界都屏住呼吸,隨著閱兵總指揮、北京軍區司令員李新良上將一聲令下,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的1300件樂器同時奏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樂曲,令天安門廣場數十萬觀禮者和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肅然起敬。在這龐大的聯合軍樂團裏,有來自駐撫某部雷鋒生前所在團的五名軍樂手,他們是次中音號樂手呂永明,圓號樂手徐灝、於曉東,黑管樂手李玉林,長笛樂手金宏哲。
呂永明:我的青春最靚麗
呂永明(中士,1996年12月從江蘇省楓縣入伍,今年20歲,“雷鋒團”五位樂手領隊。):“今年4月26日,沈陽軍區軍樂團團長王偉來挑選軍樂手,參加國慶50周年閱兵,得到這個消息後我就非常激動,我當時隻有一個願望,那就是一定要當選,參加這個一生一世都難得的機會!經過嚴格的考試,我順利地過關了,實現了我人生中最偉大的夢想。”
1999年5月25日,呂永明和來自沈陽軍區的60名軍樂手一起來到大連市甘井子區沈陽軍區軍樂集訓隊集訓。他們要在這裏經過第一階段的封閉訓練,經考試合格後,再到北京軍樂村進行封閉式集訓,所以大家都非常珍惜這次集訓機會。沈陽軍區在這次集訓中提出了“四個一”的口號,即一個不倒,一個不少,一個不差,一個不錯。呂永明為了練就精湛的技藝,他將“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我們刻苦訓練,等你檢閱”的標語抄寫在日記本最醒目的位置,時刻警醒自己,刻苦訓練,為祖國爭光,為軍區爭光,為團隊爭光!經過近40天的強化訓練,呂永明帶領的5名樂手順利地通過了第一次測試。
在北京軍樂村,呂永明在幾次測試比武中,都奪得了較好的名次。
於曉東:成功的背後是汗水+淚水
當訪問於曉東時,這位1996年12月從黑龍江省七台河市入伍的中士,說著說著眼圈就紅了,他那一句“太苦了,成功的背後全是淚水加汗水”的話語猛烈地敲擊著我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