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不拘泥形成,留好退路(7)(1 / 3)

突然問,他情緒激動了,言詞直指那位企圖勒索烈土遺孀的出納員。最後,他滿含激情地說:“現在事實已成了陳跡。1776年的英雄早已長眠地下,可是,他們那衰老而可憐的遺孀還在我們麵前,要求我代她申訴。不用說,這位老婦人曾經也是位美麗的少女,曾經也有過幸福愉快的家庭生活,不過,她已犧牲了一切,變得貧窮無依,不得不向我們請求援助和保護。試問,我們能熟視無睹嗎?”

聽眾被林肯的話感動了,一致要求法庭通過保護烈士遺孀不受勒索的判決。老婦人勝訴了。

戰爭使烈士遺孀的生活本來就很艱苦,出納員卻還向她搜刮高額的手續費,這確實令人氣憤。在法庭上,林肯沒有過多探討收取手續費本身是否合理,而是采用了以情動人的策略,充滿感情地回顧那場使老婦人失去丈夫的戰爭,引導人們進入那一段戰火紛飛的歲月,讓人們去想像老婦人當年的年輕和美好,以及她為戰爭勝利所作出的重大犧牲。回顧以往,對照今天,人們會產生強烈的共鳴,無法不對老婦人的不幸寄予特別的同情。

2.怎樣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

有一個著名的實驗:給兩個人100元,由甲決定自己拿多少,乙決定自己是否接受甲的分配方案。如果乙接受甲的分配方案,則雙方按照方案各拿各的錢;若乙不同意甲的提議,則兩個人都一無所獲。

如果按照利益最大化的選擇,甲自己拿99元,給乙1元,而且告訴乙應該接受這個提議,畢竟得到1塊錢比沒有錢要好,但現實的情況是,這樣的提議往往要遭到乙的反對,而使兩個人什麼也得不到。甲這樣的提議是反中庸的,檔次拉得太大,它使乙非常氣憤而加以反對,寧可自己得不到這1元錢,也不讓甲得到那99元。因為乙覺得這種分配方案雖然能夠給自己帶來1塊錢的好處,但不公平程度太高,所以寧可不要這1塊錢,也不讓甲“吃獨食”。乙這樣做不僅考慮了利益問題,還著重考慮了公平問題。

這個實驗裏,雙方都能夠得到錢而且都很高興的分配方案,是甲提出來兩人平分,這是最公平的分配。但大多數人的方案都在70:30和60:40之間,很少有人提出99:1的方案。這說明作為甲的一方,除了考慮自己的福利增加問題之外,也還得慎重考慮公平問題,也就是權衡對方能夠接受的不公平程度。

因此,要真正地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僅有自利是不夠的,還必須利他。所以想得到利益,必須付出。為別人付出看起來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這種不能最大化,是在顯示公平的條件下不能最大化。在兼顧公平的情況下,雖然不能實現自己利益理論上的最大化,但比起顯失公平條件下自己利益的最終損失,自己的利益還是能有所增加。所以,愛自己,還要愛別人。

1997年9月,美國(;NN的大股東泰德·特納宣布要捐出10億美元,這是他當時淨資產的三分之一。他指定這筆巨資的受益者是聯合國,用於處理人口控製及傳染病防治等事務。特納為什麼要給聯合國捐助這麼巨大的一筆資金,給那些他素不相知的人們?對此,特納直言不諱地說:“我發現,我越是做好事,錢進來得越多。”他這樣說沒有任何羞恥感,雖然這表明了他捐助慈善事業的動機不純。特納相信,在給聯合國捐助了10億美元之後,自己的財富隻會有增無減。他這次出手很大方,而且看起來毫無私心的捐助使他賺得了無法估量的人緣。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自從他給聯合國送了這筆大禮以後,他的財富直線上升,光是美國在線並購案就帶給他單日30億美元的增值。到2001年的時候,他的身價已經達到90億美元,是他1997年9月決定給聯合國捐助10億美元時家產的整整3倍。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即使是從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看,我們也要記得,除了利己,還要利他。雖然我們大多數人沒有富裕到可以隨意給別人捐獻巨資的程度,但我們還是盡可能地給別人以關愛,使自己的生活因彼此之間的關愛而充滿幸福和快樂。

3.使自己被更多的人接納

有些人原本能成就大事,建立大業,但卻往往失敗了,原因在於,這些人不被他人接受與支持,他們有主觀猜疑之心,有固執己見之心,有自私之心。

內心始終將“我”擺在第一位,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比別人有本領,於是滋生自高自大的念頭。宋代薛文清說:“人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就是因為有‘我’。麵臨一件事時,隻想自己富有,隻想自己高貴,隻想自己平安,隻想自己快樂,隻想自己健康,別人是否貧賤、苦難、危險、艱辛,不去體貼,漠不關心。這樣,和動物有什麼分別?克製自己,對人公平一些,對事公正一些,就會到處受歡迎,到處受尊敬。”

《曾憲梓傳》中寫道:曾憲梓事業的成功,與他處世作風有著極大的關係。曾憲梓說:“無論各地的情況如何不同,各個顧客的要求如何差異,隻要我們本著以誠待客、處處設身處地地為客人著想的精神,就會被人們接納,一切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曾憲梓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並達到了他所說的效果。從不忘記為他人著想,從不遺漏任何一個顧客是他一貫的工作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