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經營什麼產品?”趙本山問。
“有錄像機、電視機……”女子答道。
“一台錄像機賣多少錢?”
“4000元。”
“如果有人出400元,你賣嗎?”
“那當然不能賣,一種商品的價格是由它的價值決定的。”女子非常幹脆地回答道。
“那就對了,演員的價值是由觀眾決定的。”
那位女子問的是“趙本山出場費要給10000多元是不是事實”,而趙本山岔開提問者的話題,換成“演員多少出場費是由什麼決定的。”他在亮出底牌以前卻又撇開問題,去扯一些看似無關的閑話。經過一番類比性閑話的誘導以後,趙本山才使他岔換的話題呱呱落地。這樣,既回避了正麵回答,又沒有給對方留下一種答非所問、牛頭不對馬嘴的印象,使得交際氣氛異常輕鬆而和諧。如果趙本山不采用這種將話題扯遠的方法作答,而拒不答問話,就有可能把交際氣氛弄得異常緊張,甚至不歡而散了。
運用將話題扯遠的拒絕技巧,換題才是關鍵,所轉換的話題一定要和自己不便回答的問題有著某種聯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有一定的應變能力。
9.設法在時間中淡化
中國人生性敦厚、古道熱腸,一般不願意也不習慣拒絕別人。可是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為了避免多餘的困擾,對一些不合理或不合自己心意的事都想拒絕,但怎樣在不傷害對方自尊心的基礎上拒絕呢?
當對方提出請求後,不必當場拒絕,你可以說:“讓我再考慮一下,明天答複你。”這樣,即使你贏得了考慮如何答複的時間,也會使對方認為你是很認真對待這個請求的。
某單位一名職工找到車間主任要求調換工種。車間主任心裏明白調不了,但他沒有馬上回答說:“不可能。”而是說:“這個問題涉及到好幾個人,我個人決定不了。我把你的要求帶上去,讓廠部討論一下,過幾天答複你,好嗎?”
這樣回答可讓對方明白:調工種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存在著兩種可能,使對方思想有所準備,這比當場回絕效果要好得多。
一家汽車公司的銷售主管在跟一個大買主談生意時,這位買主突然要求看該汽車公司的成本分析數字,但這些數據是公司的絕密資料,是不能給外人看的。可如果不給這位買主看,勢必會影響兩家和氣,甚至會失掉這位大買主。這位銷售主管並沒有說“不,這不可能”之類的話,但他的話中婉轉地說出了“不”。“這個……好吧,下次有機會我給你帶來吧。”知趣的買主聽過後便不會再來糾纏他了。
某位作家接到老朋友打來的電話,邀請他到某大學演講,作家如此答複:“我非常高興你能想到我,我將查看一下我的日程安排,我會回電話給你的。”
這樣,即使作家表示不能到場的話,他也就有了充裕時間去化解某些可能的內疚感,並使對方輕鬆自在接受。
小陳夫妻倆下崗後,自謀職業,利用政府的優惠貸款開了一家土雜日用品商店,兩人起早摸黑把這個商店辦得紅紅火火,收人頗豐,生活自然有了起色。小陳的舅舅是個遊手好閑的賭棍,經常把錢扔在了麻將台子上,一段時間,他手氣不好又輸了,可他不服氣,還想扳回本錢,又苦於沒錢了,就打定了主意把眼睛瞄準了外甥的店鋪,一日,這位舅舅來到了店裏對小陳說:“我最近想買輛摩托車,手頭尚缺五千塊錢,想在你這借點周轉,過段時間就還。”——他也知道用模糊語言。小陳了解舅舅的嗜好,借給他錢,無疑是肉包子打狗。何況店裏用錢也緊,就敷衍著說:“好!再過一段時間,等我有錢把銀行到期的貸款支付了,就給你,銀行的錢可是拖不起的。”舅舅聽外甥這麼說,沒有辦法,自個知趣地走了。
小陳不說不借,也不說馬上就借,而是說過一段時間,等支付銀行貸款後再借。這話含多層意思:一是目前沒有,現在不能借;二是我也不富有;三是過一段時間不是確指,到時借不借再說。舅舅聽後已經很明白了,但他並不心生怨恨,因為小陳並沒有說不借給他,隻是過一段時間再說而已,給了他希望。
把事情巧妙地一帶而過比正麵拒絕有效又不傷和氣,唯有如此,才能把對方當初急迫的氣焰降低。
10.對付死皮賴臉者的方法
啟功先生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大學教授,又是前清皇室的親戚,是一位灸手可熱的大名人。因此,登門造訪的人總是絡繹不絕,簡直踏破了門坎。
直言不諱地說,到先生家的人雖多,但純為探訪而不有求於先生者,卻是非常罕見的。求的內容,大致有二:一是舉辦某某活動,欲請先生光臨、捧場;二是求先生揮毫寫字,用先生自己的話說則是:“將白的寫成黑的。”其實這都順理成章,先生名頭太大,在活動中一露臉,立即有一大群記者一擁而上,電視轉播,報紙載文,舉辦者臉上添光,知名度鵲起,有極高的社會效益;而先生的字,一則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掛於客廳中可臨摹,可欣賞,可炫耀,二則雖人人都不會公開承認,但私下裏一致認同,可賣個大價錢,是為可居的奇貨,能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