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敢於聽取不同意見(1 / 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值得可信的言辭往往不中聽,中聽的言辭又往往不可信任。

老子認為,不真誠的語言常常會用太多的華美詞彙來掩蓋內心的不真實;而真誠的語言則相反,沒有華麗的言辭來修飾,隻用樸素的語言來表露真實。這也正是古人常說的“忠言逆耳”。

善於傾聽不同意見是一個人的美德。曆史上,唐太宗以魏徵為鏡,廣納諫言,終於成就“貞觀之治”的輝煌政績。相反,楚霸王項羽雖武藝高強、軍力強大。卻因為剛愎自用、聽不進不同意見,最後落了個四麵楚歌自刎烏江的下場。

經商需要決斷,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一意孤行。多聽聽不同渠道的意見,可以讓自己看得更全麵,更深入。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位企業家向他的朋友抱怨,現在的企業是越來越難管了。朋友問起原委,原來是這位企業家上午在董事會上提出上一項果汁的生產項目,被否決了。

這位企業家說:“企業剛創立的時候,雖然規模小,員工文化素質也不高,但幹什麼都比較順心,我指東,沒有人往西。現在倒好,規模上去了,效益也翻了幾番,又招進了大指高學曆的人才,按說工作應該更得心應手一些了,可實際上呢,我的話不靈了,常常有人唱反調。就說生產果汁這件事吧,你知道,一瓶彙源或茹夢,飯店賣十幾、二十幾元。咱們地方有的是果子,要是上了果汁生產線,你想想那利潤!可幾個副老總硬是不同意,說果汁眼下走俏,但從長遠看卻……”

兩年後,這名企業家又和那位朋友見麵了。閑聊時,朋友問起企業家那個果汁加工項目後來是否上了,他長噓了一口氣說:“幸虧當初沒上,如果上了的話,現在可就背包袱了。鄰縣上了一家,老本都搭進去了。”

這名企業家感慨地說:“看來企業裏有人說‘不’,並不見得全是壞事。”

古人雲: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多征求幾個人的意見,就多考慮了一些問題,商人可以從中選擇最有利的一種去實施。在鬆下電器公司,就製定了一個勤納諫言製度,該製度一方麵提倡員工要具有率直的心胸,要敢於向企業、向老板直陳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麵則提倡老板和幹部要有寬大的胸懷,以接受員工的逆耳忠言。

可是在生活中,人們大多喜歡聽阿諛奉承之言,卻不願聽取不同的意見,甚至對提意見者假以辭色,乃至打擊報複。這種自以為是,不接受他人建議或批評的做法,很容易使自己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得出錯誤的結論。

我們來看看沈陽飛龍保健品有限公司總裁薑偉的例子。

自從薑偉接手飛龍公司後,幾年時間裏,飛龍公司一日衝天,薑偉本人也當選為“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但幾年過後,飛龍相繼遭受了股票在香港上市的失敗、國家藥監局處罰飛龍“偉哥”等重大事件,飛龍公司的企業形象和產品受到致命的損害。究其原因,這與薑偉總裁不能廣開言路,不聽多方意見有關係。

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薑偉的營銷政策與方針總是朝令夕改,早已令屬下無所適從。公司員工多次進諫,卻屢屢被拒絕。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分公司的負責人開始麻木、消極、機械地執行總公司的指示,成功了不高興,失敗了也不擔責任,主人公的意識所剩無幾。這一年,薑偉總裁未跟任何人商量,突然決定將延生護寶膠囊的目標人群定位由男性改成女性。一時間,全國各分公司、各地經銷商及消費者陷入一片混亂之中,不知道飛龍原本說適用於男性的產品到底適用於誰,是男性還是女性?男的壯陽,女的補陰,是兩碼事兒!但薑偉堅持修改,從而造成經銷商大量退貨及市場產品銷量下降。

當時,飛龍公司幾乎每天都有幹部會。每次會上,又幾乎都是薑偉總裁一個人在滔滔不絕地講話,有時從早上8點一直講到晚8點。而薑偉總裁巡視分公司的時候,在甲公司的講話及所定的政策,到乙公司後又推翻了,弄得公司秘書哭笑不得。在飛龍公司,從幹部到員工,對薑偉是又愛又“恨”。可不管怎樣,公司都已是回天無力了。

多聽取他人意見,可以彌補自己思考問題的不足,將思考變為選擇。多聽幾個人意見,可以多得到幾種答案,可以使你的決定更完善,更“保險”,犯錯誤的幾率越小,也更有助於了解真相,有助於對問題和矛盾的了解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