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把話說的滴水不漏(1 / 1)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

善於行動的人,其行為無跡可尋;善於言語的人,其言語無懈可擊;善於計算的人,用不著算盤之類的工具,而能正確無誤。

老子認為,一個會說話的高手,一定是既能完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又不被人挑出漏洞的人。也就是說,一個真正會說話的人,並不一定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人,而是能說到點子上而無過失被人抓住把柄的人。

明朝文學家解縉,一次不小心碰倒了金鑾殿上的一隻玉桶,玉桶跌在地上碎成了幾片。

金鑾殿上這一對玉桶是開國皇帝下令製造的,是傳國之寶,象征著國家權力。現在解縉打碎了一隻,這還得了?

有個大臣去稟報皇帝說:“解縉想造反,把金鑾殿上的玉桶打碎了一隻。”皇帝勃然大怒,傳解縉上殿,問他為什麼打碎玉桶?

解縉應聲回答:“為了萬歲的江山,我打碎了一隻玉桶。”

幾個想陷害解縉的大臣跪奏說:“解縉打碎玉桶,明明要造反,請萬歲治罪。”

解縉跪奏道:“萬歲,天無二日,民無二主,隻有一統(桶)江山,哪有二統(桶)江山,國家怎得安寧?”

皇帝聽後大悅,不僅赦免了解縉,還大大獎賞了他。

解縉就是因為深知皇帝的心思,所以才能在打碎玉桶後,巧妙陳辭,說話得體,滴水不漏,得以自保。

在商海之中拚搏,一定要和人打交道。而如果能在與人溝通時把話說到對方心裏,把話說得滴水不漏,一定能讓你避開各種各樣的爭論和衝突,而且能讓對方在一笑之間達成你想要的交易。

有一位理發師技術不錯,服務態度也很好,尤其善於言辭。當顧客有意見時,隻要他一解釋,情況就會變化,所以他的店裏常常是顧客盈門。

他有次帶了一個徒弟,這徒弟性格憨厚,也很勤勞,但就是不愛說話,遇到一些顧客的問題往往不會解決。

徒弟學藝結束後,就開始接待顧客了。一次,一位顧客理完發後,仔細照了照鏡子。看了看自己的頭發,還是不太滿意,便說道:“這頭發留得太長了吧!”

徒弟一聽,臉就紅了,不知說什麼好。

這時,師傅趕忙走了過來,笑著對顧客說:“先生,您留長點好,顯得您很含蓄,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與氣質。短了,倒難看哩!”

顧客聽了,也笑了,連連說:“對,講得有道理。”

另一位客人在理完發後,也照了鏡子,他噘著嘴問徒弟道:“你怎麼把我的頭發剪得這麼短呢?”

徒弟很委屈,長了有意見,短了也有意見,叫我怎麼好呢?他一下就愣在了那裏,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師傅又趕忙過來,滿臉堆笑地解釋說:“先生,短一點更顯得您精神。您這短發很有特點,讓人一看就覺得特別幹練、精明。”顧客一聽,連連點頭,滿意而去。

又一位顧客理完發後,一邊交錢,一邊說:“小夥子,你這理發的時間也太長了啊!”徒弟聽完,也沒有說話。

師傅在一旁聽得很清楚,他忙解釋說:“先生在頭頂上花點功夫是值得的。您沒聽說過嗎?‘進門蒼頭秀士,出門白麵書生’呀!”

顧客一聽,哈哈大笑起來,高高興興地走了。

又有一次,一位顧客理發之後,很嚴肅地對那徒弟說:“你動作倒很利索,可十幾分鍾就理完了,為什麼不做得細致一點呢?”

聽著人家的責難,徒弟隻好漲紅著臉,無言以對。

師傅都看在了眼裏,他微笑著解釋說:“時間就是金錢呀,這頂上功夫速戰速決,不正為您節省了些時間麼!他是看您太忙了啊!”

顧客一聽,也沒再說什麼了。

事後,徒弟向師傅請教。師傅笑著說:“年輕人,這服務行業不僅要練技術,還要練說話啊!一句話可以說得使人跳,也可以說得使人笑,這方麵你要多注意啊!”

隻要你擅長說話,沒有什麼事情不能擺平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商人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思考,設身處地,投其所好,發現對方的興趣、要求,而後再進行引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對方與自己的想法相同,最後接受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