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7章 大罵百臣(1 / 2)

與司隸地區,禰衡大力懲治貪官汙吏,太史慈,陳宮,氏儀作為督郵,四處下鄉,一時間參奏為官不仁者有十三,包括郡縣太守從官,縣令乃至鄉裏遊繳,禰衡大怒,即刻派遣自家私丁,未有通報天子,便連續抓捕此十三人,將之入獄,通告其罪行,一時間,士子無不叫好,無人再敢買司隸之職。

而那些入獄之人,皆為一些富商大族,連忙朝著朝廷各處賄賂,又向天子訴冤,禰衡也未有理會,此些富商大族,以錢財升職,卻是毀壞了孝廉製度,與地方又不仁,將朝廷所下方之賑金私收,別的不說,光是私自隱藏賑金一事,就能讓天子完全站在自己這邊,將之下了牢獄,禰衡又將其罪行通告廷尉正與左監。

又令雒陽詔獄令將此些官吏關入雒陽詔獄。

或是受禰衡之影響,諸多世家豪族也知曉該如何撲滅此些破壞製度之惡徒,九州督郵瘋狂行動起來,一時間,將此些買官之人盡然逮捕,即使無有罪行,也通過栽贓嫁禍之類的手段,將之入獄,買官者對禰衡無不痛恨至極,雒陽之內暗流湧動,青州臨沂之中,也不時有刺客夜探,被韓浩令士卒誅殺!

而太史慈也就日夜率門客跟隨與禰衡身邊,唯恐禰衡遭遇不測,禰衡沒有想過自己會引發如此之大的效果,不過也沒有理會,漢朝通過孝廉製度舉的官,不一定是能臣,卻少有貪汙官吏,為何?因為孝廉製度便是靠著孝順仁慈之名聲來做官,這些官員,極度愛惜羽毛,對民眾和善,未有惡劣之事,地方為惡者,多為地方豪族!

即使有沽名釣譽之徒,或是假行善事的偽君子,不過若一生都能裝作和善,行善事,那與正君子又有何異?

總比此些花錢買爵之人要好得多,事情愈發嚴重,不過,禰衡之聲望也日漸在九州內如日中天,至今,也鮮有人再喚作他為少君,多稱禰使君,禰衡倒也不是很在意此些,隻是全力懲治司隸,親自遊縣數次,連續上奏諸多貪官汙吏,也升遷了些能臣,使得司隸諸多官吏竟然盛行其清貧之風,官吏外出都乘牛車,衣裳滿是補丁,三公數次向天子稟告禰衡功績。

又是一次朝議,劉宏有些病怏怏的跪坐在中庭,看著諸多官吏,卻有些萎靡不振,禰衡位居與九卿之下,偶爾看看天子,卻也無奈的搖頭不語,先是司農稟告諸多農事,又有司徒請朝廷救濟戰亂之地百姓,使之能度過寒冬,正奏高著,卻有一人緩緩走出,正是大鴻臚曹嵩。

曹嵩俯身言語道:“臣有奏!奏告司隸校尉禰衡,為政跋扈,無故抓捕諸多能吏,使得雒陽民心動蕩,士子恐怖,政治混亂!若依次而為,雒陽恐生大亂!”,曹嵩如此一說,廟堂之內,頓時安靜下來,劉宏緩緩抬頭,看著禰衡,麵色陰晴不定,尚書令楊彪起身,冷笑道:“不知大鴻臚何時升為禦史大夫之職?臣怎不知?”

“臣為君憂,天職也,唯恐禰使君年幼妄為,使得京師重地不得安寧,因此而言之。”,楊彪尚未說話,便有司徒張溫大怒,起身言語道:“賣官販爵之徒,為惡一方,若不抓捕,妄為漢臣!”,頓時,廟堂之中不斷有官吏起身言語著,卻是很快便分作兩股,一派閹豎黨,一派士子黨。

從劉宏掌握大權以來,便狠狠壓製士子黨人,連番幾次的黨錮,使得多數黨人再無機會進入廟堂,閹豎派更是強盛,而此時,因為黃巾之亂,迫使劉宏放開黨錮,廟堂之內,卻是黨人勢力牢牢把持上風,隻見豫州牧王允拱手,言語道:“臣允,奏告內臣外交,結交賊寇,欲亂天下!”

劉宏猛地瞪大眼睛,立刻有小黃門跑下來從王允手裏接過揍狀,遞給劉宏,尚書令楊彪極為不悅,本來此些事物,都應該交與尚書台來管轄,為何這些臣子都直接奏上天子,家父剛逝世,便如此將自己視若無睹!豈有此理?劉宏靜心閱讀完此些書信,狠狠將紙張扔了下去,臉色潮紅。

起身,咬著牙,也未有言語,便直接回了未央,見得天子未有理會,諸臣也不知退不退,麵麵相窺,楊賜之後,卻是再無有臣敢拉著天子不讓其歸去了,禰衡搖頭不語,卻見得曹嵩冷冷言語道:“王豫州身為地方大員,遲遲未有歸職,卻不知是何理?等待天子獎賞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