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經濟壓力
公務員隊伍提倡奉獻和服務的宗旨,樹立的是人民公仆的公眾形象,這和傳統思想中的官本位待遇有較大的出入。由於我國是一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中國家,公務員群體的待遇在商貿社會並不能揮灑自如,我們不難從公務員工資的清單上發現,其工資收入比起其他中上等收入的行業而言,通常也是比較羞澀的。許多領導幹部就因為不能拒絕奢華的享受而深陷囹圄,對物質的必要克製是公務員群體健康生活的第一個門檻。
5.家庭壓力
由於公務員隊伍的特殊性,家人對公務人員的家庭期許值普遍較高,在現實生活中容易有親朋好友找上門要求為其“幫忙”,許多公務員不堪人情壓力,心理落差大;遇到特殊工種和某些特殊時期更加沒辦法和家人共同交流,家庭失衡的現象屢見不鮮。
6.職業角色壓力
由於公務員執行公務時必須遵守政策性、紀律性、程序性,理性要求阻礙公務員的個性發展,公共責任挑戰著公務員有限的個人能力,麵臨的服務群體是廣大的老百姓,社會人群的文化素質參差不齊,社會和老百姓對公務員的角色要求日益提高,容易在工作交往中出現一些障礙。公務員的一舉一動代表著黨和國家的形象,對群眾起著引導和榜樣作用,這就需要公務員對人民有更強的包容心和更多的理解,這無疑也是帶給公務員心理壓力的一個重要方麵。
7.職業成就壓力
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於1968年提出的需要理論至今為人們所普遍接受和關注,其中把人的需要分為了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公務員隊伍中,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已經得到了保障,但由於公務員的平均文化水平相對較高,所以對後麵三種需要的需要力量更加強烈。希望在自己的生活圈中與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聯係,得到他人的高度評價,受到他人尊重,體驗到自己的力量和價值,增強自我信心,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潛能,不斷完善自己,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事情,實現自己理想的需要,這些美好的願望是公務員孜孜不倦的動力和源泉。黨政係統競爭的特殊性導致公務員心理的自然封閉,激烈的群體競爭加大公務員的心理壓力。要如何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同行業、同級部門之間出類拔萃?在心理健康調查中,一個政府公務人員一針見血地指出:“應該怎麼做人?做什麼樣的人?人情世故要不要?上下級關係怎麼處理好?這些問題隨時在拷問著我們。工作中講人情世故不合適,不講人情世故難免背後被人指責,甚至造成更嚴重的後果。現在幹部工作要群眾評議,幹部選拔要搞民意測評或推薦,平時不考慮群眾的情緒和人際關係,到關鍵時候就有可能會被打低分。還有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不與上級親近,很可能就會遭冷遇,晉升的機會就會比其他人少。”最主要的,由於公務員機製限製和競爭激烈的問題,千方百計考進了機關,從事的卻不一定是自身感興趣的行業,在職業生涯中容易陷入“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兩難境地,這也是一個帶給公務員群體較大心理隱患的原因。
8.社會配套機製不完善,公務員自身缺乏自我保健的意識
我國這些年在企業員工中已廣泛運用社會心理學、銷售心理學等知識,各類針對員工績效的培訓也如火如荼。但我國心理谘詢行業的發展遠遠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公務員心理疏導這方麵,更是一片空白,我國香港已經在政府機構設置了針對公務員的公益型心理疏導輔助機構,國外針對公務員的心理疏導就更加形式多樣。在政府機構中新生的事物要被廣為接受,卻需要較長的時間,尤其是要摧毀以前腦袋中固有的陳舊觀念,重新輸入新鮮的理念,還有待於政府的優化意識。組織部門曆來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的宣傳和教育,但同樣輕視甚至忽視了公務員的心理保健。公務員作為公共權力的行使者,承擔著重大的公共責任,其心理困境問題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加之特殊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環境,致使公務員的心理困境宣泄和疏導的渠道嚴重缺乏。幫助公務員走出心理困境,保護他們的心理健康,政府和社會都責無旁貸。
公務員自身由於受傳統觀念和社會因素的影響,更是諱疾忌醫,大多數人人為地將自己包裝起來,盡量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雖然也有不少人有傾訴心中煩惱的欲望,卻找不到可以傾訴的對象。平時酒桌牌桌上的朋友都忙著應酬去了,關鍵時候不見人;下級和上司麵前不能太透明,怕造成不好影響;父母跟前不想說,因為他們不懂,有代溝;愛人和孩子麵前也不能說,怕他們擔心。經過權威機構調查發現:公務員心情特別苦悶時隻有3077%找家人傾訴;769%尋找同事傾訴;2051%找朋友傾訴;4359%采取其他方式排遣(有人直接表示一般會悶在心裏),大多數人選擇自己調節的方式來消除煩惱和壓力。而心理學在我國還沒有達到基本普及程度,所以,許多人根本不了解自我疏導和情緒調節的方法,容易累積而成舊病添新傷,成為又一個重要的心理疾患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