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新型的科學的自然觀,能進一步豐富完善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使得人們對環境保護等問題的認識從技術層麵、生產層麵上升到哲學層麵;能進一步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指導人的社會實踐,使人與自然的關係更加協調,使自然的生態保持平衡狀態,為人類的長久存在和健康發展鋪就環境條件和奠定物質基礎。同時,也能夠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馬科學發展觀,使得中國的發展和世界的發展更加科學、更加協調、更加可持續。
(三)建立和諧關係
我們必須要適應自然。我國古人很早就思考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明確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適應自然這一點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是首要的並且無條件的。物質第一、自然第一,人類第二。人是自然的產物。人對待自然就要如同子女對待母親一樣,要有敬畏之心,要學會“關懷”自然。
我們必須敬畏自然。要把人定勝天的“勝天”觀念轉變為敬天、畏天的觀念。人們必須明白兩個原則:第一,自然力無論何時都遠超於人力;第二,自然規律的變化總是決定人類的規律、人類社會的規律,與人相關的各種規律都必須服從於自然的規律。
我們可以適度地利用自然。但絕不能是無條件、無限製的瘋狂的、貪婪的行為。“殺雞取卵”和“竭澤而漁”的過度濫用自然隻會遭到自然的報複。
我們可以適量適度地改造自然。因為人是有能動作用的,有能力改造自然。但絕不能無條件、超高速度、超大規模地改造自然。自然生態係統的“履約率”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高、那麼快、那麼好。
人是由物質組成的,人也是自然的產物。人類如果不限製自己的需求,即便是在解決了經濟危機、政治危機的後麵,人類也馬上就要麵臨生態危機和由生態危機所帶來的人類生存危機。人的欲望及需求、人口數量、人的消費方式、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為方式等都需要進行限製,而不是片麵的膨脹、毫無節製和過於全麵。隻有這樣才能順應自然的規律,才能不超出自然所能承載的範圍。
人的勞動也必須在有限的範圍內進行,才不會對自然造成無序地破壞。人類的發展模式需要減速、需要減少內容。當前全球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一種“美式”模式中,以過度依賴外部市場、過度消耗資源、過度浪費產品等為特征。
我們要積極預防惡性迫害自然的事件的再度上演。作好重要防範或進行全球性禁止破壞性的事件的發生,特別是核利用、戰爭、不知節製的發展性開發等。
總之,人與自然的關係應該建立在新的、科學的自然觀的基礎上的,即堅持人與自然的相互限定、相互依賴和相互包容,堅持人與自然的密切關係、不可分割和內在統一,以承認自然價值的多樣性為基礎,對自然資源的消費不僅要支付其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價值,還要支付其生態等其他價值。在此基礎上建立的科學的自然觀才會引導人與自然達到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