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這個詞聽起來高深莫測,其實它就是“遊戲”的意思。“博弈論”的英文是“GameTheory”,實際上Game的本意是遊戲。但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博弈又是一種神奇的智慧。自古至今,從戰場到商場,從生活到工作,幾乎每一個人類行為都離不開博弈的概念。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有博弈,博弈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社會中的博弈更是無處不在。博弈論的精髓,就是“策略思維”,策略的選擇決定著人生的成敗,社會的沉浮,曆史的變遷。
古語有雲:人生如棋。當你坐下來的時候,你就要決定自己要做一名棋手,對弈就是較量,走好每一步,方能取勝。生活中,人們就如同棋手一樣,在一張張看不見的棋盤上布設棋子,努力爭勝。為了能夠取勝,人們步步為營,相互揣摩、相互牽製,下出眾多精彩紛呈、變化無窮的“棋局”。博弈論就是研究人們在麵對問題進行策略選擇時理性化、邏輯化的部分,並將其係統化的一門科學。換言之,博弈論就是研究個體如何在錯綜複雜的局勢中麵對對手作出最合理的策略選擇。事實上,博弈論也正是衍生於古老的遊戲,如象棋、圍棋、撲克等。人們將這些具體的問題進行抽象化理解,通過建立一個完備的邏輯框架和理論體係來研究其變化規律。
“博弈論”的英文是“GameTheory”,實際上Game的本意是遊戲,博弈論直接翻譯成中文最貼切的直譯是“遊戲理論”。更準確點說,是一種一決勝負的智力遊戲。
智力遊戲與博弈相近似的本質是:在確定遊戲規則的約束下,遊戲參與者決策、行動的過程。各種智力遊戲實質上就是一個社會的經濟、管理、軍事、政治等現象抽象出來的縮微模擬模型。在這個意義上不妨說,博弈論就是研究怎麼玩好遊戲的理論。
遊戲是一種抽象。麵對複雜現象時,人們經常會“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無法抓住某種現象的關鍵所在。而在遊戲中,可以通過抽象出現實生活中的要點,並將幹擾因素減至最低,從而輕鬆地分析問題並找到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法。
中國最古老的圍棋智力遊戲,其最初的功能形態就是模擬戰爭。圍棋包含最多的就是博弈的內涵,特別是戰爭中的博弈內涵,如圍而殲之,生死存亡為先,爭地奪利為上。圍棋以獲得最大的利益為勝,抽象出戰爭的本質和目的,來研究戰爭的規律。圍棋遊戲的規則極其簡單,不過是兩氣生、一氣死,附加帖目、打劫等輔助規則,最終以所占地盤大小定勝負。然而,其作為一項智力遊戲,圍棋與戰爭在很多方麵都相通。圍棋棋手在小小棋盤上較量,就是戰爭、戰場、戰鬥在棋盤上的演繹。
戰爭理念和戰爭指導思想是“基於毀傷”,以破壞、消耗、摧毀敵方為上。現代西方國家提出“基於效果”的作戰思想,美國人將這一戰爭理念上的革命稱為新的戰爭哲學。基於效果就是,著眼於敵方整個作戰係統的控製,使之喪失作戰能力。美軍在伊拉克發動“斬首行動”的前一天,還專門召開了推出基於效果作戰理念的新聞發布會,接著就發動了進攻。
在許多智力遊戲中,都存在這麼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參與者所選擇的策略對於勝負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一個遊戲的規則一旦定好之後,策略選擇的好壞就成了遊戲參加者所能自由運用的、左右遊戲結果的最關鍵因素。特別是在圍棋、象棋之類參與者的初始條件完全相同的遊戲中,策略選擇就成了遊戲結果的唯一決定因素。
至於從圍棋初段到九段之間的差別,從博弈論的角度去看,不過是他們策略選擇技巧的高低不同而已。博弈論的策略思維是一種技巧。策略思維從一些基本技巧出發,考慮的是怎樣將這些基本技巧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