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遊戲都有自己的規則。實際現實中的人類社會自然也是如此,這就是法律、道德和各種成文或不成文的規章製度和慣例等。當然,這些規則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情況的改變和人們的要求不斷修正,但是隻要規則存在,這個規則就確定了人們行為的前提條件。
因此博弈與遊戲都有一個重要的共同特征:那就是這些規則規定遊戲參加者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按照什麼次序去做,什麼時候結束遊戲,一旦參與者犯規將受到怎樣的處罰等。
博弈論給我們最重要的教訓,就是必須理解對方的想法。人們在本性上傾向於以自我為中心,隻關注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需要。但提高到“策略的藝術”的層次,就不能囿於自我中心,而要理解他人的立場、他人的觀念以及他們看重什麼,並以此指導我們的行動。在這種理解的基礎上,怎樣很好地把競爭和合作結合起來,就是一種藝術。遊戲者的策略有相互依存的關係。每一個遊戲者從遊戲所得結果的好壞不僅取決於自身的策略選擇,同時也取決於其他參加者的策略選擇。有時甚至一個壞的策略會給選它的一方帶來並不壞的結果,原因是其他方選擇了更壞的利他而不利己的策略。這一點也是遊戲與博弈重要的相似之處。
兩人下棋,甲出子的時候,為了贏棋,得仔細考慮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時也得考慮甲的想法,所以甲還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當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這個“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的博弈邏輯在莊子和惠子的那次著名的“子非魚”的對話中就有精彩演繹。
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白儵魚遊得多麼悠閑自在,這就是魚兒的快樂。”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莊子說:“還是讓我們順著先前的話來說。你剛才所說的‘你從哪裏知道魚的快樂’的話,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兒的快樂而問我,而我則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魚兒快樂的。”在與人博弈的時候,知道對手想法和策略是很重要的。
從本質上來說,博弈就是一種遊戲。它的原理簡單得和其他遊戲並無二致,你完全沒有必要把博弈學想象得多麼神乎其神,遙不可及。你隻需要以把握遊戲的心態去理解它。但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博弈又是一種神奇的智慧。自古至今,從戰場到商場,從生活到工作,幾乎每一個人類行為都離不開博弈的概念。目前,博弈論這一概念在經濟學中正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商場中被頻繁地運用。此外,它在國際關係、政治學、軍事戰略和其他各個方麵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古語有雲:世事如棋。生活中每個人如同棋手,其每一個行為如同在一張看不見的棋盤上布一個子,精明慎重的棋手們相互揣摩、相互牽製,人人爭贏,下出諸多精彩紛呈、變化多端的棋局。如果將博弈論與下圍棋聯係在一起,那麼博弈論就是研究棋手們“出棋”時理性化、邏輯化的部分,並將其係統化為一門科學。
博弈論小貼士
博弈的原理和玩遊戲其實是相通的:你的決策必須贏過對手,才有勝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