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囚徒困境中,兩個囚徒都選擇背叛,雙方獲利最大;相反,其中一個人的背叛會使雙方的利益受損。而現實的博弈參與者往往很多,在多方參與的囚徒困境中,集體性背叛有時候會帶來很可怕的悲劇。
為了證明這一點,美國一位教授讓自己班上的學生進行一個博弈遊戲,這是一個“事先設計好”的博弈。遊戲規則如下:
假設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一家企業,現在他必須決定自己應該1,生產高質量商品來幫助維持較高價格,還是2,生產假貨來通過別人所失換取自己所得。根據願意選擇1的學生總數,將收入分給每個學生。
假設全體27名學生一開始都打算選擇1,那麼他們各得1.08美元。假設有一個人打算偷偷改變決定,選擇2,那麼,選擇1的學生就有26名,各得1.04美元比原來少了4美分,但那個改變主意的學生就能得到1.54美元,比原來多了46美分。
實際上,不管最初選擇1的學生總數是多少,結果都是一樣,選擇2是一個優勢策略。每一個改選2的學生都會多得46美分,同時會使他的26個同學分別少得4美分,結果全班收入會少得58美分。等到全體學生一致選擇自私的策略,盡可能使自己的收益達到最大,他們將各得50美分。反過來,假如他們聯合起來,協同行動,不惜將個人的收益減至最小,他們將各得1.08美元。
演練這個博弈的時候,起初不允許集體討論,後來允許一點討論,以便達成“合謀”,結果願意合作而選擇1的學生總數從3到14不等。在最後的一次帶有協議的博弈裏,選擇1的學生總數是4,全體學生的總收益是15.82美元,比全體學生成功合作可以得到的收益少了13.34美元。
如果你僅僅把這個遊戲當成一個遊戲或者一種博弈模型就大錯特錯了,這個遊戲在現實中也很有代表性。加勒特·詹姆斯·哈丁提出的著名的公用品悲劇就是一例。
一個古老的英國村莊,有一片向一切牧民開放的牧場。當牧民養牛的數量超過草地承受的能力時,過度放牧就會導致草地逐漸耗盡。盡管草地的毀滅最終會使每個人的利益都受到損害,但每個人計算的僅僅是自己增加一頭牛的收益會高出自己所付的成本,因而會盡可能地增加牧牛的數量。這使得每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實際上在共同損害著包括自己在內的每個人的最大利益。最終結果可能是所有的牧民的牛均餓死。
這就是公共資源的悲劇,也稱為“哈丁公用地悲劇”。哈丁悲劇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公用品悲劇是指凡是屬於最多數人的公共財產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顧的事物。”再例如漁業,公海中的魚是屬於公共的,而在本身不濫捕其他人也濫捕的思想下,漁民會沒有節製地大撈特撈,結果海洋生態破壞,漁民的生計也受影響(共同背叛的結果)。
哈丁在另外一篇重要而具影響力的文章中提到,不加限製的個人選擇可能給社會帶來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