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共同背叛之後果:“哈丁公用地”悲劇(2 / 2)

在一個信仰平民自由的社會,每一個人都在無限製地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從而毀滅將成為大家不能逃脫的命運。

哈丁按照這一思路討論了人口爆炸、汙染、過度捕撈和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等問題。他的結論是,世界各地的人民必須意識到,有必要限製個人作出這些選擇的自由,接受某種“一致讚成的共同約束”。

對公用地悲劇的防止有兩種辦法:一是在製度上,二是在道德約束上。

所謂製度的方法,即建立中心文化的權利機構,無論這種機構是公共的還是私人的——私人對公用地的擁有,即處置便是在使用權利。

例如,在河水汙染問題上,每個企業都會為了使自身收益最大化而無限製地向公共河流中排放汙水,每個個人也會因為隻考慮自己的方便而向河水中亂扔汙物。對此,公共管理機構或是可以通過製度創新,將河水的清汙費用“內化”為企業的成本,或是通過製裁措施增加個人汙染河水的成本。沒有這樣的公共管理措施,公共河流就會像前麵所說的公用牧場一樣被人們共同破壞掉。

不同情況下,公用地悲劇可能成為一個多人囚徒困境(每一個人都養了太多的牛)或一個超出負荷的問題(太多人都想做畜牧者)。

經濟學家最喜歡的解決方案是確立產權,也是十五十六世紀在英格蘭真實出現的事情:公有土地被圍起來,落入當地貴族或地主手裏。

主人可以收取放牧費,使其租金收入最大化,而減少對土地的使用。此舉改善了整體經濟效率,卻同時也改變了收入的分配:放牧費使主人更富有,使牧人更貧窮。

這一規定在其他場合並不適用。公海的產權很難在缺少一個國際政府的前提下確定和執行,控製攜帶汙染物的空氣從一個國家飄向另一個國家也是一個難題。基於同樣的理由,捕鯨和酸雨問題都要借助更直接的控製才能處理,但建立一個必要的國際協議卻很不容易。

正如哈丁提到的那樣,人口是一個更加艱巨的難題。決定要生幾個孩子,似乎是做父母的個人自由,但是如果人們都傾向於多生小孩,就會造成人口爆炸的危機。現在很多人認識到:生育不是一種自由,而是有限的權利。

可見,公共品問題一定要有人協調和管理,就一個國家來說,最重要的公共品是國防、教育、基礎設施和其他政府部門。政府責無旁貸,要用好來自納稅人的錢,把文化教育、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和國防公安等事情做好。社區要有專人協調管理。把身邊看起來很瑣碎但是弄不好有損工作和生活環境的事情做好。隻有如此,才會走出“哈丁公用地”的悲劇。

博弈論小貼士

在麵對共同利益的時候,最好能夠製訂一個公正、公開、公平的規則。這個規則的達成越早越好。雙方都來遵守這個規則,在大家都認可的方式下,合理使用公共資源,這樣對大家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