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麵我們談了多人博弈的時候集體背叛的下場,而另外一種情況下——在集體博弈中,大部分人都在合作,而部分人選擇了背叛,又該如何呢?
囚徒困境是個人理性衝突與集體理性衝突的經典情形。所謂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如果個人理性戰勝了集體理性,那麼對於個人來說是沾光的事情,而對於集體來說就是一件很倒黴的事情。濫竽充數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裏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裏得意極了。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300人的樂隊中裝模作樣地湊數,竟然可以得到賞賜,全在於自己的“膽商”。其實,南郭先生有很多優點:能夠毛逐自薦,主動請纓,為個人為家庭為事業而出人頭地;能夠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樂隊中混跡,而不被識破,必有超人的人際關係;能夠一眼看透齊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有超人的膽識,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而後主動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南郭先生敢於做假除了自身的膽識之外,關鍵還在於機製中的漏洞。他了解在當時的機製下,他的做法是不太容易“穿幫”的。而機製一變——繼承王位的齊湣王喜歡聽獨奏,南郭先生發現老辦法行不通時,他就溜之大吉了。
在這個博弈中,南郭先生白吃白拿了好幾年,到最後也沒有任何損失。這就是老百姓們通常所說的“撐死膽兒大的,餓死膽兒小的”。南郭先生膽子大,所以他占足了集體的便宜。
而現實生活中的成功者,也多是“膽兒大”的、敢空手套白狼的。比如剛剛創業的史玉柱在深圳開發M-6401桌麵排版印刷係統時,手裏隻有4000元,卻敢向《計算機世界》定下了一個8400元的廣告版麵,唯一的要求就是先刊廣告後付錢。他的期限隻有15天,前12天他都分文未進,第13天他收到了3筆彙款,總共是15820元。大多數人都不敢這樣做,因為沒有人能確保15天之後一定會有進賬。但史玉柱做了,並且因此撈到了第一桶金。我們反過來假設一下,假如15天之內沒有進賬,史玉柱沒錢向《計算機世界》支付廣告費怎麼辦?廣告已經做了,他沒有損失;天也不會就此塌下來。最壞的結果不知道是什麼,但一定是在人能承受的範圍內的,至少要比南郭先生當初冒的風險要小得多。
用囚徒困境來看,膽兒大固然有一定的風險,但也有更可觀的收益;膽兒小雖然沒有風險,但同時意味著也沒有收益。所以,聰明的人寧可選擇冒險一搏;而平庸的人因為懼怕風險,才會甘於收入低的生活。
博弈論小貼士
在超過兩人以上的多人群體博弈的時候,如果懲罰機製有漏洞的話,就很容易出現占盡大夥兒便宜的南郭先生。要避免南郭先生鑽孔子,一方麵約束機製要健全,另一方麵依賴於每一位參與者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