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激勵讓“小豬”和“大豬”和睦相處(1 / 1)

在智豬博弈的模型裏,要防止出現“小豬躺著大豬跑”的現象有以下三個改變方案:

方案一:減量方案。投食量僅為原來的一半。結果是小豬、大豬都不去踩踏板了。小豬去踩,大豬將會把食物吃完;大豬去踩,小豬也將會把食物吃完。誰去踩踏板,就意味著為對方貢獻食物,所以誰也不會有踩踏板的動力了。如果目的是想讓豬們去多踩踏板,這個遊戲規則的設計就是失敗的。

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量為原來的兩倍。結果是小豬、大豬都會去踩踏板。誰想吃,誰就會去踩踏板,反正對方不會一次把食物吃完。小豬和大豬相當於生活在物質相對豐富的“共產主義”社會,都有足夠的食物,所以競爭意識都不會很強。對於遊戲規則的設計者來說,這個規則的成本相當高(每次提供雙份的食物),而且因為競爭不強烈,想讓豬去多踩踏板的目的沒有達到。

方案三:減量加移位方案。投食量僅為原來的一半,但同時將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結果呢,小豬和大豬都在拚命地搶著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勞者多得。對於遊戲設計者來說,減量移位方案是一個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而收獲最大,可以說是一個最佳的方案。

在曆史上,許多帝王將相就懂得用“論功行賞”來平衡有著大小功勞的功臣們之間的利益。這種做法讓立了大功的人在今後辦事的過程中不會喪失積極性。

《史記》載,漢朝建立後,漢高祖劉邦對功臣們論功行賞。大臣們都認為自己功勞很大,當看到劉邦把舞文弄墨、動嘴皮子和筆竿子的蕭何封賞成第一功臣後,那些攻城掠地、百戰餘生的武將們群情激憤,表示不服。麵對大臣們的質疑,漢高祖打了個比方,他說:帶著獵狗打獵,是靠狗來追兔子,所以狗有功,但是狗是聽打獵者指揮的,發現獵物並指示出擊的獵人更有功,你們武將就是那些立功的獵狗,而蕭何是指揮狗的人,所以最高的獎勵應該給蕭何!在劉邦把文功最大的蕭何列為第一時,也把武將中功勞最大的曹參列為第二,巧妙地平衡了文與武的地位,使得朝堂之上一團和氣。

在上麵的故事中,武將們出生入死、功不可沒,文臣們謀劃布置,也居功甚大,獎勵哪方多了,另一方都不會服氣。所以劉邦在向臣子們言明文功大於武功的道理後,把文功最大的蕭何列為第一,同時也把武將中功勞最大的曹參列為第二,就巧妙地平衡了文武雙方之間的利益。

在現實生活中,還是隻有讓多勞者多得才是最好的激勵方案。在某公司機修廠,以前,由於工作任務相對比較瑣碎,不同任務的勞動強度和難易程度相差較大,但因為工作任務是由廠統一分配,不同工作之間的差別又很難從收入上體現出來,造成該廠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普遍不高。為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勞動效率,該廠打破完全由廠統籌的任務分配模式,引入市場競爭機製,建立起了由廠總量控製材料費,將維修業務的選擇和被選擇權下放到班組,引導工作範圍相近的班組之間展開競爭,鼓勵維修技術好、服務質量高的班組通過多接維修任務,多勞多得來提高自己的收入。自此項製度實施以來,員工之間明顯的收入差距大大地激發了他們學業務、提素質、優服務、抓質量的積極性。

一個公司的激勵製度是否合理,從“智豬博弈”的三個改變方案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獎勵力度太大,成本高不說,員工的積極性也並不一定很高。但是如果獎勵力度不大,而且見者有份(不勞動的“小豬”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豬”也不會有動力了。

最好的激勵機製設計就是獎勵並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針對個人,如上麵所講述的某公司機修廠,材料費由廠總量控製,而員工要通過多接維修任務才能提高自己的收入,這樣公司既節約了成本,又消除了“搭便車”現象,固然能實現有效的激勵。

博弈論小貼士

對於製訂各種經濟管理的遊戲規則的人來說,在製訂遊戲規則時,除了要杜絕“搭便車”的現象以外,還要注意如何平衡“大豬”和“小豬”之間的利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