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是麵談者在提出問題,但如果你曉得什麼是他所期待的答案和知道如何推銷自己,你就能隨心所欲地控製整個麵談,並且對麵談者“推銷”各種雇用你的理由。一些麵談者在麵談時所關心的三件大事是:
(1)你足以勝任這個工作嗎?
(2)你願意接下這個工作嗎?
(3)你適合這家公司嗎?
其實這三個問題都在顯示同—件事:麵談者將因為決定雇用你或建議雇用你而冒風險。因此有些麵談者隻在你完滿地回答這三個問題後,才決定或建議雇用你。有些麵談者則隻要你對其中一兩個問題有滿意的答複,就會決定或建議雇用你。不同的麵談者對冒風險有不同的認定,但事實上在他與你見麵之前,你可能不知道他到底是哪一類型的麵談者。
不管你所麵對的是哪類的麵談者,基本上你的話題應該環繞在下列三個領域中打轉:你從事這個工作的能力,你從事這個工作的意願,你適合這個工作與這家公司的能力。每個答案都在說明以下三個問題的任何一個:
(1)我有能力做這個工作。
(2)我願意做這個工作。
(3)我能夠適合這個工作與這家公司。
你的答複與行動越能傳達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越能控製整個麵談的場合,而且獲得工作的機會也越大。
7成功交談
求職中,交談是否成功,是每個求職者應研究的問題,成功的交談應注意以下幾點
(1)感興趣。對正在進行的談話、談話人及其所作所為表現出一定的興趣,不要隻對你的熟人感興趣,而應對參加談活的所有人感興趣。你的目光不要總是停留在一個人身上,找出話語不多、感覺不自在的人,特意與其交談。
(2)友好。成功的交談需要友好的態度。如果你對在場的人表露不滿,對他們的談話進行挖苦諷刺,以你自己的言語顯示你看不起他們,交談通常難以進行下去。
(3)神情愉快。當你談話時,應表現出愉快的神情,通過微笑以示你對談話的興趣和對人們的友好態度。要知道,人們聚集在一起並不是為了看到一個滿麵愁容的人敘述自己是怎樣受到傷害和被人誤解的,把你悲傷的麵孔留在家裏吧。
(4)有張有弛。在交談中,你可很活躍,在臉上和姿勢中盡情地表現你的生氣。然而,一定的安靜,也是成功的交談所不可缺少的,人們從中可以得到輕鬆。
(5)靈活。談話的話題是經常變化的,人們及其心情也莫不如此。一個成功的交談者應隨機應變。固執和僵化在交談中是沒有市場的。
8交流原則
求職麵試時,重在與考官交流,那麼你就一定要遵循交流的原則。
常見到很多人在沒有進行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便開始講話,結果往往招致失敗。所謂充分準備,是要讓聽眾,能夠充分理解你的想法和意圖所在。
在你講話之前,就該清楚你的講話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你的語言如能與目的相吻合的話,達到目的的可能性就大。很顯然,目的越清楚、明確,就越能抓住重點,越能為人所理解。
交流的目的在於表達思想,然而,除了語言,其它條件也很重要。
(1)合乎時機——你的話是否說在恰當的時候,如果正好相反就麻煩了。
(2)自然環境——當時,你說的話對於對方是否合適。
(3)社會環境——在以個人身份進行談話的時候,進行工作上和職務上的聲明,這樣就不合適了。
(4)習慣——為了使你的話更容易被人理解,一般來說,應該按照明確下來的習慣形式進行。
假如你的話與聽者所關心的問題不相吻合,你講話的意味就淡薄了。為了緊緊抓住對方的注意力,你的講話必須從對方的立場來考慮。
對於你的講話,聽者是否為之感動,要看能否抓住他們所關心的問題。當你觸及到關鍵的問題時,他們就會表示出令人滿意的反應。
在你向別人敘述一件事情的時候,要讓其感覺到這件事是如何地有益,如何地起作用。這樣,才能使其做出為之努力的行動。
希望你的語言能同對方相關的利益連在一起,這樣,你的語言才會起到相應的作用。
9淨化語言
在有些人的口語中,經常出現口頭禪。它們像白米飯中的砂粒,令人討厭。
求職中,類似“是不是”、“對不對”、“這個這個”、“那個那個”、“嗯”、“啊”等口頭禪往往使人對你難有好感,下麵介紹幾種卻除口頭禪的方法。
(1)默講法。出現口頭禪的原因之一,是對所講的內容不熟悉,講了上句,忘了下句,此時就要用口頭禪來獲得一點思考的時間,以便想起下句話。事前默講幾遍,對內容、措詞十分熟悉,正式講話時就能減少或不出現口頭禪了。
(2)朗讀法。口頭禪頻頻出現的另一個原因,是思維過程中語言的連慣性不夠。如果內部語言流暢貫通,就不會出現口頭禪。出聲朗讀老舍、葉聖陶等語言大師的作品,有助於用規範的語言來改善自己不規範的語言。
(3)耳聽嘴跟法。廣播員、演員的語言,一般都較規範,沒有口頭禪。平時聽廣播、看電影時,可邊聽邊輕聲跟著說。久而久之,你會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口語精煉了,口頭禪少了,連普通話水平也提高了。
(4)反饋法。聽聽自己的講話錄音,對自己講話中的口頭禪引起深惡痛絕之感。這樣,往往能使自己講話時十分警惕,力戒口頭禪。
(5)放慢語速法。在一段時間內,盡量講慢些,養成從容不迫地思維和說話的習慣,一句一句想,一句一句說。這樣做很有助於克服口頭禪。待口頭禪克服後,再根據不同的表達需要,適當加快語速。
使用上述方法訓練多次後,可及時總結,找出一二種最有效的方法,進行強化訓練,以便更徹底地克服口頭禪。
10手勢語言
與人談話時,為了增強談話效果,談話人往往會做出種種相應的手勢。手勢的好壞對談話效果的影響是很大的。那麼,怎樣的手勢才對說話有輔助作用呢?
手勢的使用要適度。它雖然是加強說話感染力的一種輔助動作,但決不能代替說話。說話時,應使身體自然地坐著或站著,手自然放好。用好你的聲音,必要時用麵部表情配合你的語調,真正要加強語氣和需要引人注意時,才讓手幫一下你的忙。總之,不要以為把手靜放不動是笨拙的事情。真正笨拙的倒是說話時毫無節製地揮手。有人統計過,說話時70%是無須“動手動腳”的。
亂動手有兩種情況,一是純粹下意識的舉動。如搔首弄姿,拉耳掰手,或甩甩鉛筆、鎖鏈之類,無非是掩飾一下內心的不安。有人稱這是一種“視覺障礙物”,並非沒有道理。另有一種情況,是有些人主觀上為加強語氣而特意采取的手勢動作。但他們用得不適當,雙手無規律地亂擺,常常用刀劈似地表示剛強,用像原始人向蒼天祈雨時的手勢表示盼望,有時又像魔術師似地亂抓,似乎在空氣中有一堆隱藏著的金幣。由於手勢使用太多,許多成了無意義的舉動,這是一個人根底淺、輕浮或狂妄的表現,在社交中是很不得體的。相反,不隨意亂動,充分顯示穩重、誠實和溫雅,反而令人敬慕。
手勢不是可以胡亂發揮一通的,它也有一些基本原則。當感情強烈時,語速快,動作更加快,才顯得節奏協調;音調提高時,手勢不但要強有力,幅度也相對加大。反之,手勢要穩重、收縮。另外,不要把你任何手勢結束得太快。比方你伸直食指,幫助你表示某種意思時,最好保持這種姿勢,直到說完這句話。否則,這極小的瑕疵會造成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