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叫江米,南方及其他一些地區則叫糯米。分紅、白兩種,紅色的江米又叫術米。或直接用江米,或者把江米磨成粉麵,製成各種風味小吃。粉麵有幹磨粉,有水磨粉。製作的品種,從其大類來說,可分為糕、粉點、粉團三種。或具有蒸製品的軟韌,或具有煮製品的爽滑,或具有炸製品的香糯,甜糯鮮香,鬆韌爽口。除此之外,還可以炒製、煎製等等。北京自金代建都以後開始興盛起來,有些南方人遷入北京,在京東、京南、京西種稻,北京有了江米。各種江米點心和風味小吃隨之興起,南方許多精細食品相繼傳來。後經元、明、清三代,北京傳統風味小吃又增添了不少品種。以江米為主料製作的小吃食品就有江米酒、“江米炸糕”、“切糕”、“盆糕”、“板糕”、“年糕”、“粽子”、“元宵”、“湯圓”、“艾窩窩”等等,幾十,甚至上百個品種。尤其是現在,政治地理上的有利條件,使北京風味小吃能博采全國各地傳統小吃之精華,兼收各個兄弟民族小吃之風味,品種越來越豐富繁多,並逐漸地形成了北京的風味特色和傳統風格。
江米酒
又叫“甜酒”等。其色或淡黃,或雪白,酒味純正,醇香甘甜。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再煮煮吃。營養豐富,並具有開胃、助消化的食療功效。冬天煮吃,還能防寒暖肚,具有獨特風味。
(原料)
江米1500克,酒曲(又叫“酒藥”)25克,桂花少許。
(做法)
1.江米淘洗幹淨,在清水中浸泡四至六個小時,見米粒漲開,撈出瀝去水分。
2.蒸屜內鋪上一塊幹淨的大些的.屜布,把江米倒入,上開水鍋用大火蒸二十分鍾左右,蒸熟即成江米飯。
3.將蒸屜端下,放水管旁或水缸上用涼水衝,或者將江米飯倒在淘籮裏用涼水衝。冬天衝到不燙手,以溫熱為好,夏天要完全衝涼,越涼越好。衝至飯粒不粘手後,瀝幹水分。然後倒在大盆內,把米粒搓開。
4.將酒曲妍成細粉末,撒在米粒上拌勾。裝入小壇中或者帶蓋的盆中,抹平,中間挖一個象杯子大小的透氣洞,蓋上蓋,封好口,讓其發酵(夏天用布蓋好,冬天要用棉被將壇蓋緊保暖)。在北京,冬季一般需用三天,春秋兩季約為兩天至兩天半,夏季一天至一天半。待壇中江米飯滲出汁液,撒些桂花即為成品。
注意:
1.江米蒸熟後用涼水或用涼白開衝涼時,要瀝幹水分。
2.酒藥要分季節使用,夏季25克,冬季40克,春秋兩季30克。一定要研成細末,除夏季外,其他三季要趁溫熱拌入江米飯中,拌勻拌好。
3.裝壇時要抹平,可挖也可不挖透氣洞透氣,但蓋卻要蓋嚴。注意保溫,發酵時間要掌握好。最多不可超過四天,否則變味後發酸,影響質量。
江米荷包蛋
為北京一種大眾化的甜點小吃,色、香、味俱佳。舊時北京,每當隆冬時節,早點或晚點市場上,常見一些挑擔子叫賣的小販,拉著一個呼踏、呼踏的小風箱,小煙筒裏冒著青煙,竄出火苗,煮鍋裏淡黃的江米酒內飄著雪白色的荷包蛋,吸引著來來往往的顧客。今天,雖不見肩挑的攤位,叫賣的小販,但這種傳統做法,仍在民間廣泛流傳。
(原料)
江米酒300克,雞蛋500克,白糖和桂花少許(米酒做得好,可不加白糖)。
(做法)
1.炒鍋內放入半鍋清水,用旺火燒開後改用小火,將雞蛋整個地逐一磕入鍋內。
2.仍用小火煮兩三分鍾,見雞蛋成形,蛋青變白,放入江米酒,用中火煮開即可停火。加入白糖和糖桂花,攪勻,如500克雞蛋10個,可分盛五個碗中,每碗內兩個雞蛋。蛋熟而不老,形似煙袋荷包,故名。